上周,刚写了一篇关于厦门楼市的文章,介绍了厦门房价创七年来新低。这两天,厦门楼市再次传来大消息。
厦门最大房企,也是厦门三家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建发,旗下的入股项目云启东方,开启了割肉销售模式。
根据界面新闻披露:
近日,中介放出消息称,厦门云启东方推出5套特价房,87平三房360万带车位。也就是说,特价房的单价是4.1万/平米。消息放出的第二天,厦门全城中介齐涌售楼处。据厦门一位中介人士表示,仅一个上午,单分销渠道就报备了200多组客户,现场停的车都排到了几百米之外。
这个4.1万是没有扣除车位的计算。有人算了下,360万包含车位,车位的备案价是60万,即使按20万算,房子只剩340万,单价3.9万。
3.9万,差不多是岛外新盘开盘的价格。最最关键的是,这个价格远低于当初拿地的楼面价,也即亏本销售。
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7月,首开以总价12.65亿,楼面价4.52万/平米的底价竞获云启东方脚下的地块。首开拿地后,拉来了建发和金茂,共3家开发商合作开发。
不过,对于此次降价,建发方面却矢口否认,建发要求中介宣传的时候不要带“建发”二字。
另外,贝壳找房也对内表示:
云启东方短时间下架,具体上架时间另行通知,一方面是现场价格不明确,输出价格很乱,并且不能当场认购。另一方面,输送客户容易导致客户流失(确认价格需要周期,可能会过保护期),不要看外面传言,大家理性带看。
不过,厦门当地中介解释了这一疑团:
这次降价风波由另外两家开发商主导,建发并不同意这次降价,因为建发是本土国企,在厦门的项目多,后续仍考虑深耕。
言下之意很明确,厦门本地最大的房企建发虽然不同意,但首开与金茂明显赞成,所以才有这次跌破楼盘价的特价盘推出。
02 | 厦门房价卷疯了事实上,云启东方不久前就已经降价过一次。
去年年底项目开盘时,开发商虽然送车位,但折后单价是6-6.5万。
8个月后,也即两周前,云启东方降价,87平米三房出街海报是439万,送车位,任选楼层,折合单价5.04万/平米。对比之前开盘的525万-561万,该户型房子已经降了86万-122万。
没有底,根本没有底。这次又直接降破了楼面价,均价最低降至4.1万,扣除车位成本,只有3.9万。
无独有偶,首开旗下的另一个岛外楼盘,也在大降价。
首开九珑岸,特价1.5万。
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首开拿地时的楼面价是3万,如果算上配送面积,实际楼面价要到3.3万左右,现在的最低价1.5万,相当于楼面价的一半。
翔安新店的首开龙湖璟宸府,2016年拿地时,实际楼面价3万7左右,2019年开盘均价3万6一平,现在最低成交价只有2.6万。同样也是亏本在售。
首开之所以这么着急忙慌疯狂降价,在于其利润连续负增长。去年全年,首开亏损了63.19亿元。
来源:首开财报
今年上半年,首开发布的财报预计亏损19亿元至24亿元。
来源:首开年中报
这再次印证了我分析各城市限跌令时说的,对于开发商而言,一旦大幅降价出售,肯定是已经到了山穷水尽。
房企从来都是能赚你1万就绝不赚你九千九,能让他们让利,只有一个原因,现金流出现了问题,需要快速回款。
首开这样的降价盘,在厦门比比皆是。
在上一篇分析厦门楼市的文章中,我说过,厦门楼市,成功诠释了什么叫“出来混迟早要还”。
这座小而美的城市,曾经凭借着优美的海境线、宜居的环境以及开放的环抱,吸引了全国乃至全球的资金进入。
福建的有钱人想买房,不是去省会福州,而是去厦门。海外富裕的闽南人,也喜欢在厦门买房。
各种资本堆砌,成就了厦门“三线收入、二线城市、一线房价”的疯狂。
在上一轮楼市疯狂炒作的年代中,厦门与苏州、南京、合肥的疯狂暴涨,被坊间并称为“楼市四小龙”。
2016年至2022年,厦门的均价直追京沪深,位居内地城市第四位,比广州还高。
如今,厦门的房价绝对量依旧很高,但在持续下跌之下,已经退居到了全国第五,被广州超越。
厦门楼市的成交量从2021年开启下行,之后一路在低位徘徊。
房价方面,有两个口径。
一个是国家统计局的口径。
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厦门新房价格已经16连跌,7月份厦门新房环比1.3%,同比下跌10.1%。同比跌幅位居70个大中城市第一位。
7月份厦门二手房环比1.8%,同比下跌13.2%。同比跌幅位居第二,仅次于武汉。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国家统计局
有人按照统计局的历史数据,做了一个梳理,发现厦门的二手房价格指数创八年来新低。
另一个口径是民间机构,来自克而瑞。
克而瑞披露,去年厦门的新房价格比较坚挺,2023年厦门新房均价4.29万元,环比还上涨了4.3%。
但进入2024年,在全国楼市进入深度调整周期下,厦门的新房价格也顶不住了。
7月份,厦门新房成交价格32521元/平方米,较去年年末的49174元/平方米下跌了33.9%。
克而瑞报告中的表述是,“月度均价回落至32521元/㎡,环比下跌6.0%,创近7年来新低。”
这是厦门完全放开限购的成果,可见,放松限购,根本振作不了楼市,就像当初开启限购一样压不住了楼市上涨的气势一样。
厦门房价调整的根本逻辑,还是我之前强调的,“德不配位”。
说白了,就是房价太高,严重超越了当地人的购买力。
厦门虽然头顶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头衔,但论经济实力、财政实力和人口规模,都非常普通。
在产业上与苏州、南京、合肥等城市根本没法比,尤其是与苏州相比,产业与经济实力相差几个量级。
而房价鼎盛时期的厦门,房价收入比接近40。也即当初一个拿着厦门平均收入的人,想要在厦门买一套平均面积的房子,需要不吃不喝四十年才能够。
之前写深圳楼市的文章,我详细介绍了深圳楼市因何而涨,因何而跌。
简单归纳,上一轮牛市中深圳房价率先启动,并从2015年年初的3万多成交价涨到了2021年年初的8万多成交价,挂牌价甚至冲破了9万,背后是两股势力推动。
一个不断涌入的人口带来的硬性需求,另一个是经济、产业、金融、科创等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之下引起全国热钱加注深圳,也即炒作。
厦门的房价上一轮上涨也是这两个因素,但侧重点不同。深圳的房价上涨,刚需与炒作四六分成,厦门则是二八分成,也即炒作是其房价的绝对支撑力量。
而相比于深圳,厦门的产业根本撑不起如此高的房价。
如今深圳的房价,已经从8字头跌入6字头,7月份均价跌破了6万,回到了5字打头。
厦门还有什么支撑力量?
03 | 房价调整进入了深水区除了上面介绍的厦门、深圳外,中心城市目前的房价调整,均已进入深水区。
以更能反映市场价格真实变化的二手房来看。
南京的二手房成交量见顶于2020年,房价见顶于2021年。2023年在业主们疯狂降价让利的情况下,二手房成交量上涨了不少。
其二手房价格,2023年跌破了3万元。
到今年7月份,南京的二手房均价已经跌至22760元/平方米。也即从年初到如今,南京的二手房价格下跌了24%。
克而瑞披露,2024年上半年,北京二手住宅成交均价约28834元/平方米,套均总价约257.9万元/套,基本已回到2018年水平。
苏州房价已经跌破2万元,6月份成交价为1.89万元/平方米。
广州房价整体回到了2017年。
杭州房价回到了2019年。
至于武汉、天津、郑州、南京,房价至少已经回到了2016年。
近日,在博鳌论坛上,樊纲对当下的房地产发表了一个观点: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中国经济现在仍然不景气,一季度还有5.3%的增长,二季度只有4.7%的增长。各种问题还在暴露,下行的压力仍然巨大,不确定性仍然很多。
就房地产而言,现在确实已经到了或者接近到谷底,谷底之后还有一个在谷底爬行的阶段,也即“L”形,还会经历一段困难的时期。
房地产“L”形走势是对的,但我不认为现在就到底部了,仍在“│”到“—”的过程中,现在谈底部还早。
在分析深圳楼市的文章中,我说过,正因为房价远超城市大多数的购买力,让大多数无房的人只能望房兴叹。再加上三年黑天鹅让很多人的收入缩水,让有实力投资的人也丢失了信心,才进入了不断调整的周期当中。
我提出过一个概念,叫“需求断档”。简单理解,就是高房价形成了一个天堑,让相当部分人空有需求没有实力。
总结下来就是:
第一,宏观经济周期、宏观大环境以及全球局势带来的不确定性,让有钱人没有信心和预期买房投资。而且,之前炒房投资收获的人,正在寻求离场,落袋为安。
第二,当下的收入和失业,让相当一部分买不起房的人,更加买不起房。
第三,中间一小撮有首付能力的人群,在调整的环境中,选择持续观望,既怕追高,又怕踏空。
一句话概括就是,富人不买,中产不敢买,普通人买不起。
在这种背景下,房价与收入、预期之间,要寻找一种新的平衡,只有出现了新的平衡点,房价才会止跌。
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平衡点出现还早得很。
本号在今年的文章中多次强调过,本轮调整周期不会短。
当下的楼市,已经进入了调整深水区。
所以,本号再次强调一下,当下买房卖房的观点,适用于所有城市:
第一,高位站岗的炒房客,能现在卖掉,不要拖,越拖亏损越大。已经赚到甜头的炒房客,应该见好就收,否则当初凭运气赚到的钱,未来会凭本事全都吐出来。
第二,至于只有一套房的中产家庭,未来要做的,是尽一切可能降低刚性债务,收缩家庭的债务表。
第三,买房方面,没有硬需求,没有急需求,尤其是买房需要加杠杆的人群,可以推迟。
第四,对于有自住、小孩上学、结婚需求的硬刚需来说,挑到好的房子,如果收入能够负担得起,又特别想买,可以买,但,一方面,切记不要加杠杆,另一方面需要做好承受房价下跌的心理准备,这是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