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扭伤是我们难以避免的小意外,尤其是在进行体育活动或是稍有不慎的时候。无论是跑步、跳跃,还是搬重物,一不小心可能就会扭伤脚踝、手腕或膝盖。
而在扭伤后,很多人习惯第一时间贴上膏药或者敷热敷,希望能够减轻疼痛和加快恢复,但这种处理方法往往并不科学,甚至可能会加重伤情。
那么,扭伤后的正确处理方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一、扭伤后为什么不能立刻贴膏药?很多人认为,贴膏药可以快速消炎止痛,但事实上,在扭伤的急性期(即伤后24-48小时内),这种做法并不合适。
因为在急性期,受伤部位的毛细血管可能已经破裂,内部存在出血和肿胀,贴膏药或热敷会进一步促进血液循环,这将导致受伤部位的肿胀加剧。
贴膏药的原理是通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药物更好地渗透到患处,达到消炎、镇痛的效果。
然而,在急性扭伤期,增加血流量只会使损伤更加严重,可能还会引发更大的瘀血和疼痛。
因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避免在急性期使用膏药。
二、扭伤后的急性期处理:遵循“RICE”原则在扭伤发生后的24至48小时内,急性期的首要目标是控制肿胀和减轻疼痛。在医学界,广泛推荐的处理扭伤的标准是“RICE”原则:
Rest(休息):首先,受伤部位应尽量保持静止,不要继续施加压力。比如,如果脚踝扭伤,应停止站立或行走,避免继续运动,否则可能加重伤情。Ice(冰敷):在受伤后的前48小时内,冰敷是缓解疼痛和减少肿胀的有效手段。可以使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受伤部位,每次冰敷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每2-3小时重复一次。冰敷能够收缩血管,减少局部的出血和肿胀。Compression(加压包扎):使用弹力绷带对受伤部位进行适度的加压包扎,能帮助控制肿胀。注意包扎时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包扎的主要目的是稳定受伤部位,减少不必要的活动。Elevation(抬高):将受伤的肢体抬高,最好高于心脏水平,这样有助于减轻肿胀和加速血液回流。例如,如果脚踝扭伤,可以将脚抬高,平躺时可以垫个枕头来抬高腿部。三、扭伤后的热敷和贴膏药:什么时候才合适?在扭伤后的急性期,避免使用热敷和膏药是为了防止肿胀加重。
然而,过了急性期(通常是受伤后的48小时后),当肿胀和疼痛有所缓解时,可以开始考虑使用膏药和热敷。
热敷:48小时后,热敷可以帮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放松肌肉,减少僵硬和不适。可以使用热水袋或温毛巾敷在患处,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2-3次。膏药:此时使用膏药有助于减轻持续的肌肉酸痛和炎症反应。选择具有消肿镇痛效果的膏药,并按说明贴敷在患处,通常每日更换一次。四、扭伤后的康复与预防急性期的处理结束后,适度的康复锻炼对促进伤后的恢复至关重要。
过早或过度的运动可能导致再次受伤,因此在恢复活动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或物理治疗师的建议。
康复训练应以轻柔、无负重的运动开始,例如抬腿、轻微的关节活动等。
随着恢复的进展,可以逐步增加运动量和强度。同时,穿戴护具如护踝、护腕,也可以帮助防止再度扭伤。
预防扭伤的关键在于加强身体的柔韧性和肌肉力量。
平时多做一些平衡性和力量训练,尤其是下肢和核心肌肉的锻炼,能够提高关节的稳定性,降低扭伤的风险。
结语扭伤虽然是一种常见的小伤,但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通过遵循“RICE”原则,避免急性期使用膏药或热敷,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并防止进一步伤害。
当肿胀消退后,适时使用膏药和热敷能帮助促进恢复。
最重要的是,平时加强锻炼,提高关节稳定性和肌肉力量,才能从根本上预防扭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艾爱.踝扭伤的紧急处理[J].中华家教,2007,(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