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正开始加速“冲刺”,如何让能力更强、效率更高,算力是支撑大模型训练、推理、优化等各环节的基础。在浦东刚刚揭幕的 “模力社区”内,能得到更高效率的“算力支撑”是企业选择入驻的重要原因。
总建筑面积逾20万平方米的“模力社区”坐落于张江最新地标建筑——张江科学之门,在“模力社区”内,张江集团联合“硅基流动”公司共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算法调用平台”,一站式AI全流程开发工具将力促更多大模型的应用产生,用“模力”激活人工智能产业的“魔力”。
更高效率算力支撑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
如果将大模型应用开发比做“淘金”,那么构建大模型基座所必需的算力和工具体系,则是不可或缺的“铲子”。
业绩增速每年保持65%以上,计划于2026年左右上市,“准独角兽”企业极豆科技在细分领域——“智能座舱”中已发展成为头部企业。作为首批入驻“模力社区”的企业,极豆科技创始人兼CEO汪奕菲对于“社区”构建的“算力”有很强烈的期盼,“算力对做垂直模型训练有非常大的帮助,所以我们对算力有很强的需求,加入到‘模力社区’后,能得到算力方面的支持。”
成立于2014年的极豆科技,凭借成熟的汽车软件及服务能力,已成为奥迪、宝马、保时捷、大众、丰田等十多家主流车企Tier1供应商。随着大模型的风口来临,汪奕菲带领团队已经研发出一款“汽车座舱应用服务类大模型”,目前在大模型训练上,极豆科技投入了巨大的精力。
事实上,结合企业需求与产业发展趋势,浦东已部署约5.5万卡智算中心,规划新建超10万卡规模的算力集群,并将建设“智算服务平台”,远期可提供2万P智能算力,提供专属可靠、充足多元的算力服务。
与此同时,在“模力社区”内,张江集团联合“硅基流动”公司共建模的平台则正整合国内外优秀的全场景适用基础模型与全栈模型应用软件系统,推动千行百业基于大模型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转型。
“除了既有的浦东算力卡之外,我们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上海区域以外的智算服务能力的调用,大家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自由选择。”上海张江科学之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管凤华介绍道。
“万卡” 指人工智能大模型产品的开发需要多达一万块GPU(图形处理器)芯片的智算算力支持,在“千军万马”勇闯的人工智能赛道中,万卡以上的智算中心对企业的吸引力巨大。
“算力其实可以理解是一套GPU的集群,在模型的训练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算力来支撑。之前我们在公司内部搭建了部分GPU的设备,但由于算力不足,一般一次大模型训练都要用上几天甚至一周时间,如果有算力平台的加持,根据公司工程师预判,差不多半天到一天就能完成一个模型的训练。”汪奕菲表示。
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在浦东形成产业生态闭环
在“模力社区”15楼里,不少企业都非常“年轻”。从上海科技大学孵化出来的影眸科技就是其中一员。从基础模型搭建到扫描数据的处理、再到后续的材质绑定,所有过程由该公司自主研发的算法完成,基本无需人工。因此,他们可以在2到3天内交付一个完整的数字资产,也就是超写实数字人原型,而这一过程还在提速。
“如果完全基于生成算法的话,估计几秒钟到几分钟的时间就能完成一个原型,当然,其中离不开算力的支持。”影眸科技CEO吴迪说,公司技术基础是三维生成的大模型,对算力需求特别大,但对企业来说,尤其是初创团队,购买算力因为价格太高,基本是无法负担的,“‘模力社区’ 给予我们的资金政策扶持非常有力度,对早期公司的财务压力起到了非常大的缓解作用。”
除了政策、算力的吸引力外,影眸科技搬入“模力社区”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今后“无限可能”的应用场景。“具身智能相关的企业都会用到我们的三维生成来作为大模型训练组的重要部分。”吴迪说,“张江是人工智能非常集聚的区域,我们可以在这里找到非常多的落地应用场景。”
数据统计显示,浦东拥有1500多家规上工业企业、800多家集成电路企业、39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1200余个持牌类金融机构,这些都为大模型技术在智能制造、生命科学、金融创新、生活应用等领域深度赋能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
同样刚刚搬入15楼的衍因科技则将在生物医药应用场景中“大展拳脚”。“我们去年四季度才成立,但公司发展非常快。我们的技术是基于生物医药大模型库构建生物医药AI科研协作平台,面向创新药企提供服务。”衍因科技创始人史辉辉正计划拜访楼里的“邻居”,计划“取经”,进一步升级公司技术能级并拓展更多的应用场景。
在“模力社区”内,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左邻右舍就是合作伙伴。“模力社区作为垂类生态集聚区,希望未来企业模型完成研发之后,就能够在本地应用,形成真正的产业生态闭环和商业闭环。”管凤华表示。
文字:杨珍莹
编辑:倪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