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公务员招录笔试今天开考,本次国考计划招录3.12万人,共有212.3万人通过报名资格审核。
国考报名人数再创新高,一方面折射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076万,另一方面,也反映公务员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报考公务员是求职者个体的选择,但是,年轻人都热衷“体制内”,是值得引起社会关注的。
去年,一位复旦毕业的研究生在经过抉择后放弃了阿里的offer,选择了老家的邮政局工作,这份工作的收入只有2500元。而这位研究生的选择得到不少网友的支持,理由是,进大厂薪酬是高,但是靠打拼甚至影响身体健康得到的,过了35岁,可能就被行业淘汰,而从事公务员的工作,不用加班加点,工作稳定,资历越老,地位越高,这难道不香吗?
是看重薪酬、职业的挑战性,还是看重工作的稳定性、社会地位?这是进行“体制外”“体制内”选择的不同就业价值观念。有人认为,放弃高薪考公务员不值,而值不值需要自己判断,因为每个人的家庭情况、人生追求是不一样的。在进行职业选择时,不能盲目跟风,因为适合他人的并不一定适合自己。对于报考公务员,社会舆论还有一种看法是,虽然公务员的工资看上去并不是很高,但是有权力,还会有灰色收入,这也是吸引报考者的地方。如果报考者本人真有这样的想法,那最好还是打消报考念头,这些想法是不适合做公务员的,会有特权思想,以及用权力去寻租。
总体看来,近年来看重工作的稳定性、社会地位的求职者越来越多,这是公务员报名人数持续走高的重要原因。当然,其中不乏“气氛组”成员,报考属于“打酱油”,还有很大一部分在报名后弃考。2021年度国考在报名阶段共有157.6万人通过用人单位的资格审查,笔试当天共有101.7万人实际参加考试,超过三分之一弃考。2020年度国考共有143.7万人通过了用人单位的资格审查,96.5万人实际参加考试,也有约三分之一弃考。出现这种情况,是很多应届毕业生先报名再说。
据统计,近年来,国考、省考的公务员招录都在向应届生倾斜。从国考数据来看,仅面向应届生招录的比例就由2019年的39.17%上升至2022年的67.3%。之所以提高应届生招录毕业,是为了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并优化公务员队伍。
由于面向应届毕业生,没有基层工作经历要求,因此,这吸引力很多应届生报考。在国考报名中,报名最火爆的岗位,往往是门槛最低的单位,但要从成千上万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并不容易,而且,低门槛对应的往往是更高的从业要求,如必须在这一岗位工作五年等。
这也就带来是在大学毕业时就考公务员,还是在工作多年以后再考公务员合适的讨论。这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要结合个性、能力、家庭情况以及未来职业发展规划做出适合自身的选择。刚毕业就考公务员,在笔试中是有优势的,但缺乏基层经验是劣势,而在仅限应届生的岗位竞争中,就没有这一劣势。毕业多年后考公务员,笔试不占优势,但由于有基层工作经历,在面试中是占优势的,而面向往届毕业生的招录岗位减少,增加了往届生报考的难度,只有竞争面向往届生有基层工作经历要求的岗位。从公务员招录的趋势看,应届毕业就报考公务员的会越来越多。
先进行体制外的“打拼”,再回归体制内考公务员,这是一些人做出的国考规划。表面上看,这一规划是结合了体制外与体制内的好处,30岁以前多打拼,多探索、尝试,30岁以后考公务员,做一份稳定的工作。但要实现需要个体做出很大的调整,而且,公务员工作也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轻松,一杯清茶可以从上班喝到下班。基层公务员的工作压力也是很大的,与一些人想进入体制内相反,有一些公务员选择离职到体制外创业。
一种说法是,不论是毕业生考公务员,还是30岁以后考公务员,“宇宙的尽头都是考编、考公”。这展现的是选择单一制造的一种内卷状态。如很多博士,毕业时就差不多30岁,能选的体面工作,就是考公务员或者进事业单位,对于博士考公务员,到街道办工作,舆论还在争议这是不是人才浪费,而对于博士来说,是根本不会在意这些争议的,不考公务员,不进事业单位,还有什么“高大上”的岗位等着他们吗?2020年,我国毕业博士生6.62万人,考公务员是十分现实的职业发展选择。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概而言之,国考热还会长期热下去。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以及缓解国考热,都需要给大学毕业生多元的职业发展选择,尤其是在体制外,应有更多体面的就业选择。从激发社会的创新活力看,体制内需要优秀的人才推进治理专业化、现代化,但年轻人都热衷进入体制内,并不利于推进社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