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的火焰,是驱使孩子前行的最大动力。
当孩子心中燃起对知识的渴望、对探索的热情,那份内驱力将引领他们翻山越岭、无惧风雨,不达目的不罢休。
——敖爸
在前段时间,一位妈妈提到自己的孩子在舞蹈方面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热情似乎逐渐消退。
这位妈妈尝试了各种方法,包括购买漂亮的舞蹈服装、提供更多的表演机会,甚至承诺每次表演后都给予物质奖励。然而,这些努力似乎未能重新点燃孩子对舞蹈的热爱。
这不禁让我想起那些真正热爱舞蹈的孩子,他们每一次听到音乐就忍不住随之舞动,每一次练习都全神贯注,仿佛与舞蹈融为一体。
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其实就在于那份来自内心的驱动力。
正如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所说:“真正的学习来自于内心的驱动力,而非外在的奖励或惩罚。”
当孩子真正喜欢上一件事,他们就会全身心投入,享受其中的每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是为了得到某种结果或奖励。
舞蹈如此,其他学习领域亦是如此。
有些孩子无需家长过多督促,就能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面对困难也毫不退缩。这正是因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了乐趣,激发了内驱力。
然而,也有一些孩子过分依赖外在的奖励和鞭策,一旦这些外部因素消失或减弱,他们的学习动力也会随之减弱甚至消失。
因此,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更需要关注如何激发和保护孩子的内驱力。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细节可能看似微不足道,却实则对孩子的内驱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比如过度干涉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不恰当的物质激励、以及家长自身的负面情绪等。
这些都可能在无形中破坏孩子的内驱力,让他们逐渐失去对学习和探索的热情。
以下是事关孩子内驱力养成、但又常被家长忽略的三个细节:
01 细节一:尊重个性,避免操控,才不会让孩子失去内驱力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时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忧心忡忡的父母与渴望自由的孩子。
父母总是满怀期望,精心规划孩子的人生轨迹:从小为孩子选择兴趣班、特长课;安排孩子的社交活动,甚至为孩子决定未来的职业方向。
他们无微不至地关心,希望孩子能够按照自己设定的路线,稳稳当当地走下去。
然而,孩子却往往表现出反抗与叛逆。在很多时候,他们对父母的选择不感兴趣,渴望摆脱束缚,追求自己的梦想。
当父母过于强调自己的意愿,忽视孩子的个性和兴趣时,孩子便会感受到压抑和无力,将逐渐失去自主选择的权利和探索世界的热情。
教育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在《情感勒索》一书中指出:“父母对孩子过度操控,会让孩子失去自我,成为父母意愿的傀儡。”
若想激发孩子的内驱力,父母应当学会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将自己定位为孩子的“人生导师”,而非“人生规划师”。
从字面上就不难理解,“人生导师”和“人生规划师”这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父母要明白,孩子不是自己的附属品,而是有着独立思想和情感的个体。他们有权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追求自己的梦想。
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应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去尝试、去探索、去犯错。
当孩子遇到困惑时,父母再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建议和支持。
这样的教育方式,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真正的爱与关怀。
毫无疑问,在这种自由的环境中成长,他们将学会独立思考、自主选择,最终成为有担当、有主见的人。
02 细节二:基于成就感的适度奖励,更有可能激发内驱力一位年仅13岁的孩子因为不堪学业压力,选择离家出走。当被找到后,孩子坦言:“爸爸妈妈每天都逼着我学习,我感觉自己快喘不过气了。”
在当下社会,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在学业上有所成就,可谓是煞费苦心。
有的家长不断给孩子灌输“只有学习好,将来才能有出息”的观念,逼迫孩子参加各种课外辅导。
而有的家长则时时刻刻监督孩子,不给他们丝毫的放松和娱乐时间。
然而“过犹不及”,当一个人长期在外部压力的作用下行动,他们很可能会感到疲惫、反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这种过度依赖外部动力的做法,不仅难以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反而可能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两位来自哈佛和耶鲁的心理学家曾进行过一项关于“阅读兴趣”的研究。
他们在研究中发现,那些在没有外界干预下自然喜欢阅读的孩子,往往会在闲暇时自发地拿起书本。但当研究人员对这些孩子实施奖励措施,比如读完一本书就给予一定奖励时,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反而出现了下降。
这一研究结果令人深思。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常常用物质奖励或惩罚来激励孩子学习。
他们承诺,只要孩子考到某个名次,就给予他们心仪的礼物;而一旦成绩下滑,则可能会面临各种惩罚。
这种做法在短期内或许能见到一定效果,但从长远来看,却可能让孩子的学习动机发生偏移,从原本的内在兴趣转变为对奖励的追求或对惩罚的逃避。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这并不意味着物质激励完全不可取。
关键在于,家长应该让孩子感受到奖励是出于对他们的爱和鼓励,而非仅仅是一种交易。
例如,当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时,家长完全可以给予他们适当的奖励,比如奖励一趟亲子远足,以此表达对他们的认可和赞赏。
这种基于成就感的适度奖励,更有可能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当然,这种奖励只是一种辅助措施,要想让孩子真正爱上学习、自发地投入其中,家长需要更多地去引导孩子发现学习的乐趣、帮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起自信心和成就感。
03 细节三:父母情绪越是稳定,孩子越是能培养出内驱力一则关于“家长因孩子学业压力崩溃”的新闻曾经引发了广泛关注。
据报道,一位来自南京的38岁李先生,在连续数周辅导孩子功课后,突然情绪失控,甚至出现了轻微的抑郁症状。
事后他表示,每当看到孩子的成绩单,就忍不住心生焦虑,担心孩子的未来。
这一事件再次凸显了家长在孩子教育过程中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许多家长在孩子学习成绩不佳或行为出现问题时,往往难以保持冷静,容易陷入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中。
然而,这些情绪不仅会对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更可能传递给孩子,让他们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和恐惧。
事实上,孩子对家长的情绪变化是非常敏感的。当家长表现出焦虑、沮丧等负面情绪时,孩子很可能会因此感到自责、无助,甚至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
在这种情绪氛围下,孩子很难对学习或任何活动保持热情和兴趣,更谈不上发展出强大的内驱力。
因此,作为家长,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至关重要。
我们要意识到,影响我们情绪的并非孩子的行为本身,而是我们对这些行为的解读和看法。
换句话说,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而不是将其归咎于孩子。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应该努力保持情绪的稳定和平和。
当我们遇到问题时,不妨先冷静下来,客观分析情况,再与孩子进行坦诚的沟通。
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困惑,还能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信任和支持。
一个充满积极情绪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才能够更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从而培养出强大的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