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砻江边的海子村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贫困村,但谁也没想到,就是这样的贫困村,竟然有着一招发家致富的好买卖,那就是采燕窝。
然而数十年下来,村中竟然只有余成明一人坚持下来,到现在燕窝的价格已经炒到了2万6一斤,余成明也带着家人们走上了小康。
如今余成明也采窝44年,年龄渐长,就想让自己的两个儿子继承自己采燕窝的本事。
可谁成想儿子们宁愿在外面吃苦受累的打工,也不愿回乡采窝。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放弃这条发家致富的“捷径”呢?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拿命“搏”燕窝四川省雅砻江两岸除了连绵的沟谷山脉,就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诡异气温。
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也深受金丝燕的喜爱。
所以从清朝中期,这里的村民们就挖掘出了这里的致富途径,那就是攀援悬崖峭壁,采挖燕窝。
这条捷径可不是谁都能走的,村民们最开始也是一窝蜂的往前冲,可随着一条条坠入山崖的人命,他们的理智也逐渐回笼。
除了少数艺高人胆大的,大部分村民又回到了之前的农耕生活。
而从小就居住在雅砻江海子村的余成明,自小就有胆量,看着村中的几个采窝人在悬崖峭壁上来回游荡时,便有了想尝试的想法。
所幸,采窝人在看到十来岁的余成明想要学习时,也没有藏私,手把手的把技巧教给了他。
等余成明学有所成,就凭借采燕窝这一本事驰骋于悬崖峭壁之中。
临近傍晚,余成明再次收拾起自己的装备行囊,开始采窝。
对于燕子来说,数百米高空只是它们飞翔的第一步,但对于余成明,却是一场命运的豪赌。
穿梭于丛林之中,密密麻麻的绿植简直要把整个人都埋没起来。
谁也说不清人们会因为哪片绿叶遮挡住眼睛,而导致一脚踩空,其刺耳的惊恐吼叫,也会被百米下雅砻江湍急的河流声所掩盖。
而采窝人就是一群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猛人。燕子窝只会搭在悬崖绝壁的中间位置,他们想要采集只得借助绳索,溜去半山腰。
站在悬崖的边上往下探,就只觉得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但对于已经采窝三十多年的余成明,这些只道是寻常。
在余成明跟着师傅一块来采窝时,师傅会先观察燕窝的具体位置,估计大概距离后,便会往下放绳索。
动作灵敏的余成明就会顺着绳索慢慢爬下去,看到燕窝位置后,便晃动身体,荡到燕窝旁边开始采集。
如今师傅不在,采燕窝的动作便全都由余成明自己完成,将绳索的起始段系在稳固位置,随后在用绳索缠在自己的腰上。
往下攀爬无视五十米左右后,就来到了燕窝附近,随后余成明便用脚用力蹬岩壁,借助这个力量来到燕洞。
燕洞中一片漆黑,温度也到了零下。余成明只得头戴矿灯,强忍着冰冷的寒意,用手指一点一点的挖出燕窝。
把采集好的燕窝都放进自己的袋子后,余成明便开始一点一点的向上行进。
年轻的时候,余成明只觉得自己有使不完的劲儿,哪怕累了,中途喘口气,也能立马缓过来。
可是现在年过半百的余成明,只得走走停停,等爬上悬崖,只觉得命都快没了一半。
好在余成明拿命“搏”燕窝的艰苦行动并没有白费,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燕窝的价格也逐渐攀升。
一斤燕窝2万6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也更加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燕窝作为耳熟能详的营养品,更是收到无数人的追捧。
余成明售卖的燕窝分成两种,比较好的就按两卖,稍差的就按个卖。
按个卖的燕窝大约有五六百个,一个的价格也有一两百左右。
而按两卖的一级好货更是昂贵,几十年前的价格都是在一两2块,到了现在,更是到了2600一两,一斤就可以卖出2万6的价格。
但哪怕是如此昂贵的价格,余成明也不发愁卖,在他还没采集的时候,就有人跟他打电话预定。
即使这些燕窝都是余成明自己拿命“搏”来的,他也没有全都卖掉,晚上熬鸡汤的时候,就往里面加两只燕窝,全家围在一起品尝其中的美味。
截止到现在,余成明借助燕窝也赚了不少钱,更在村里置办了两层红砖楼。
这期间也不是没遇到了金钱方面的困难,家里人也曾劝说他再次下山采集燕窝,但余成明都没有答应,一直坚守着自己的“规矩”。
余成明的“规矩”身为采窝人,余成明比其他人更加明白燕窝的重要性。所以余成明为自己定下“规矩”:每个燕洞每年只去一次。
燕窝是燕子产卵之前就筑好的,是保证小燕子发育生长的重要巢穴。
倘若把这些燕窝都采集干净,那么新一批的小燕子的数量也会减少,此后便会形成恶性循环,没有燕子何来燕窝,没有燕窝何来燕子。
更何况,这群金丝燕往往是第一次筑的巢品质最好,第二次第三次筑的巢则会因为缺少唾液产生杂毛。
即便如此,余成明每年的收入也有不少,他也希望自己的这门技艺能够传给自己的儿子。
可是面对这门赚钱的门路,儿子们却连连摇头。
难以传承的技艺如今余成明也有了五十多岁的年纪,他就想趁着自己还有把力气,好好把这门技艺传给自己的孩子。
可是大儿子一站到悬崖边,看着下方百米的深度后,整个人都瘫软在地,根本不敢下去。
至于二儿子倒是有胆量,可试了几次之后,还是放弃了,他往下攀爬的时候,也在想干零活打工的地方那么多,为什么非要做这个呢。
所以余成明的两个孩子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继承采窝的手艺。
至于余成明的妻子在听到他的打算后,更是发了一顿脾气。
就说余成明也有了三十多年的经验,可是前段时间不还是没有掌控好长度,荡绳子的过程中,更是撞断了两根肋骨。
余成明对于此事也陷入纠结,作为采窝人,他当然愿意自己的孩子能够传承自己的手艺。可是作为父亲,他也不愿自己的孩子承受更多未知的风险。
回想起年轻的时候,跟余成明同为采窝人的还有几个小伙子,可是陆陆续续的他们都离开了这行,唯有余成明在默默坚守。
结语随着中国发展的越来越先进,人们的居住环境也越来越好,估计大部分的人也不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干采摘燕窝的活计。
更何况随着科技的逐步发展,人们也会找到更加安全的、稳定的,采集燕窝的方式。
信源
我一直以为燕窝是来自海燕,筑巢在海边的[笑着哭]
由此可见,批量生产的燕窝,唾液含量估计比淡盐水还低,不如养个金丝雀,每天嘴对嘴亲一口[呲牙笑]
我觉得 这个活儿能不干不干 有点缺德
无人机可以用了
好想学这门手艺,奈何不懂啥是燕窝!
弄只机器燕子去采燕窝。
为何不效仿印度尼西亚养殖屋燕
让玩攀岩的去呀,又运动又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