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坚持“在中国,为中国”,在德国裁员,关工厂,德国天要塌了

从菡爱八卦 2024-11-15 02:16:49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慧心引力佳

编辑/慧心引力佳

曾经是德国骄傲的大众汽车,如今却让德国人很担忧,裁员、关厂、降薪,这些刺眼的词汇像幽灵般笼罩着德国,预示着制造业的寒冬可能比想象中来得更早、更猛烈。

按照大众方面公布的计划,预计至少关闭3家德国本土的工厂,裁员数万人,降薪18%,一觉醒来德国感觉天都要塌了。

而大众这边呢,却在人心惶惶的时候,高喊“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这让德国社会掀起了滔天巨浪,也引发了全球对德国制造业未来走向的深思。

困境:德国制造业的“断臂求生”

曾经代表德国制造的巅峰,大众汽车现在麻烦缠身,最新财报显示,大众集团净利润暴跌60%,这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残酷的现实:大众的传统燃油车业务正在被新兴电动车势力蚕食,市场份额不断萎缩。

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大众,这个曾经的巨头,似乎有些措手不及。

为了自救,大众不得不做出艰难的抉择:关闭至少三家德国本土工厂,数万名工人面临失业的风险,剩下的员工也要接受高达18%的降薪,这对德国这个工业强国来说,打击不小。

大众汽车在德国,不仅是家大公司,更是许多家庭赖以生存的命根子,支撑着德国经济,大众裁员就像推倒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后面可能一连串倒下。

德国总理朔尔茨的紧急介入,也凸显了事态的严重性,但是,大家好像决心要放弃一些东西来渡过难关,根本没理会政府的建议。

尽管工会强烈反对,工人也走上街头抗议,但大众的决定依然坚定,德国社会人心惶惶,民众不满情绪高涨,大众的“中国选择”,更像是一种无奈的逃离。

他们在中国全面加码,大力投资建厂,一副要在中国扎根发展的架势,大众在中国安徽建立了新的智能电动车研究基地,并将中国市场独立出来,实行更加本土化的战略。

这种“在中国,为中国”的策略,虽然引发了德国国内的强烈不满,但却被大众视为扭转颓势的关键一步,其实德国汽车业乃至整个制造业都面临着和大众一样的难题。

德国汽车厂商之前主要靠汽油车和柴油车,在电动车方面起步比较慢,面对特斯拉等新兴电动车势力的冲击,德国车企的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利润空间被压缩。

德国汽车制造商面临着高昂的劳动力成本和严格的环境法规的双重压力,在全球竞争中显得有些吃力。

大众的“中国选择”,或许会引发连锁反应,其他德国企业也可能效仿,将生产线转移到成本更低、市场更大的国家,这对德国经济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

曾经代表顶尖品质的“德国制造”,现在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转型升级,如何在新的全球经济格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是德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大众的“中国转向”,或许能为德国制造业的未来提供一些启示,但也暴露出德国制造业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

抉择:德国的转型之路

德国国内对大众汽车加大中国市场投入的举动反应强烈,大众的忠诚受到了质疑,有人指责它抛弃了德国。

但冷静下来思考,这并非简单的“背叛”或“选择”,而是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下,企业为了生存而做出的理性选择。

德国,乃至整个欧洲,都需要认真反思:为什么曾经引以为傲的制造业,如今却步履维艰?德国政府的对华政策,或许是问题的关键之一。

一些德国政客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甚至威胁,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性措施,这无疑损害了中德之间的经贸合作。

西门子CEO博乐仁就曾公开批评德国政府的对华政策,认为德国应该将中国视为合作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善的供应链、庞大的市场和丰富的人才资源,是德国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合作伙伴,与其将中国视为威胁,不如积极拥抱中国市场,利用中国优势,提升德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大众CEO布鲁姆直言不讳:中国市场对大众至关重要,少了中国这块市场,员工的高福利和高工资就难以维持。

全球化时代,资本的流动是自由的,企业会选择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地区进行生产,德国如果不能适应这种变化,最终会被时代抛弃。

德国制造业能否持续领先,关键在政府和企业携手共进,只有积极拥抱变化,抓住机遇,才能在新的全球经济格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重塑德国制造的辉煌。

中德合作共赢的机遇

大众的“中国选择”,虽然在德国国内引发了争议,但却为中德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与其把中国当成敌人,不如把它看作伙伴。

十四亿人口的中国市场,对企业来说太诱人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并在新能源汽车和数字经济等方面发展迅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对于德国企业来说,中国市场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增长点,跟中国合作,德国企业能在中国市场找到更多机会,省钱、多赚钱,还能提升竞争力,这能帮助德国经济恢复元气。

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速度惊人,技术水平也日益提高,中德合作能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与其纠结于大众的“撤离”,不如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中国市场带来的机遇。

与其抱怨中国“抢走”了德国的工作岗位,不如思考如何提升德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如何在新的全球经济格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德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不能闭门造车,而应该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与其他国家开展合作。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中心,产业链齐全,人才众多,市场潜力巨大,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选择将生产线搬到中国,这样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还能更好地服务中国市场。

每个国家都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适的产业政策,积极参与全球竞争和合作,才能在新经济环境下站稳脚跟。

结语

大众的“中国选择”,或许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德国企业将目光投向中国市场。

德国人对大众汽车的中国战略议论纷纷,有人担忧,有人期待,这家企业的战略调整,反映了全球经济正在发生变化。

现在变化太快,什么都可能改变,企业要活下去,就得不断调整策略,跟上时代步伐,大众的裁员计划,虽然给德国社会带来了阵痛,但也促使德国政府和企业开始认真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

别总念着过去的好日子,往前看,想想怎么发展壮大吧。

参考资料

中国青年报【2024-11-11】《新车、新科技齐亮相,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在进博会秀出转型样本》

光明网【2024-10-31】知名巨头宣布:裁员上万人、全员降薪!

环球网【2024-10-30】裁员、降薪、关厂,德国大众惊动朔尔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