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36已经“太落后,可以展示”了,中国七代机恐怕也不远了!
最近曝光的歼-36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但对中国来说,歼-36能够在公众面前如此大方地展示,意味着歼-36的技术已经足够成熟,不再需要严格保密。
这次曝光的歼-36编号为“36011”,按照中国空军的传统命名方式,很可能是歼-36的第11架原型机。这表明,歼-36的许多技术已经完成定型,一旦所有测试项目完成,就可以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此外,歼-36使用了中国空军现役飞机常用的“八一军徽”和“灰色低可视涂装”,而非技术验证机常用的“黄色涂装”。这些细节都充分说明,歼-36已经是一款技术成熟的战斗机,其技术性能甚至比当年歼-20首飞的原型机更加完善。
这一切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一向低调的中国空军敢于如此大方地公开歼-36。否则,以中国空军一贯的风格,歼-36可能不会轻易曝光。
众所周知,中国武器装备的发展遵循“装备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的模式。因此,当中国新一代武器装备公开时,这通常意味着中国已经掌握了一代甚至两代领先的技术储备。许多外媒认为,歼-36的研发工作可能早在10年前歼-20首次飞行时就已开始,否则中国空军不可能如此迅速地推出歼-36。
基于这一推测,由于歼-36和沈飞的第六代战斗机项目已经公开,可以合理推断,中国空军可能已经启动了第七代战斗机的预研工作。当然,也证明中国目前已经具备了进行这一阶段研发的技术实力。
例如,中国在斜爆震发动机、太赫兹雷达、量子通信、人工智能、超级风洞、超级计算机、隐身超级材料等尖端领域取得了诸多显著突破。这些技术完全可以应用于第七代战斗机研发,尤其是斜爆震发动机,被认为可能成为第七代战斗机的核心动力。一旦这种发动机实现实用化,战斗机飞行速度将轻松突破5马赫,甚至有可能实现跨域飞行,成为真正的“空天战斗机”。
如果说歼-20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在战斗机领域追平美国,那么歼-36无疑证明中国在这一领域已实现全面超越。因此,对于中国空军而言,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自由王国”——一个没有强劲对手的时代。
在这个“自由王国”中,中国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自由设计战斗机。技术瓶颈对于中国而言已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问题,而仅仅是时间和投资的问题。只要有足够的资金和时间,中国有信心攻克任何技术难题。更何况,中国人在技术创新方面一直展现出极高的智慧。
因此,第六代战斗机歼-36只是中国航空工业的新起点。未来,只要资金到位,我们完全有能力研发更先进的歼-40、歼-50,甚至是“白帝”级空天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