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双节”将至,餐饮消费需求持续升温,将迎来传统的销售旺季。但北京、上海餐饮业上半年数据寒气逼人,市场“狂卷”之下鲜有赢家,全年餐饮门店闭店或超200万家,餐饮品牌们又该如何应对生存危机?
假日经济活跃
中秋餐饮将迎旺季
万家团圆迎中秋,四海欢腾庆国庆。
中秋、国庆“双节”将至,人们“跨越千里、阖家相聚”的向往也越来越浓,无论是走亲访友,还是外出畅游,餐饮消费需求都在持续升温,假日经济效果拉满。
美团发布的数据显示,近一周内,“中秋餐厅”的搜索量周环比增长了433%,而以“中秋”为主题的团购套餐订单量也增长超过76%。
按照以往规律,中秋过后直至春节,餐饮行业将迎来传统的销售旺季。但目前已经陆续公布的各项行业数据,都指向今年的餐饮业行情可能不会太乐观,甚至是在下半年的时间里,要谨慎应对。
北京上海餐饮业渡劫
“狂卷”之下鲜有赢家
稍早前,北京和上海统计局先后公布了有关餐饮行业的半年数据:上半年北京限额以上餐饮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88.8%,利润率低至0.37%,比活期存款利率高不了多少;而第二季度上海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企业利润是—-7.7亿元,看起来比北京还要惨淡一些。
去年还收入5.29万亿元、市场规模创历史新高的餐饮行业,怎么寒气就来的如此之快?
综合来看,以下几方面的原因谨供参考:
一是消费需求转变,刚需也能降级。从整体的餐饮消费活力角度来看,虽然一日三餐和聚餐是刚需无疑,但事实上在当前的大环境里,餐饮刚需也在逐渐降级,普通的外出就餐可以用在家做饭来替代,即使外出用餐也尽可能选择更优惠的,在这一波消费降级面前餐饮业利润承压几乎是必然的。
二是行业开店竞赛,“狂卷”之下鲜有赢家。近两年餐饮行业的开店竞赛火热,批量开店或开放加盟的连锁餐饮品牌车载斗量,餐饮终端门店的数量增速远高于行业规模增速,僧多粥少之下,降价成为不二选择,他家有99元的“管饱套餐”,你家就出“9.9元的食材”,所有品牌都被迫卷入了本不愿加入的价格战,牺牲利润也成无奈之举。
三是一线城市成本高,开始向下寻找出路。房租、食材和人员是餐饮成本的三座大山,相较来看,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房租和人工成本都要更高一些,有的门店虽然看起来门庭若市,但实际上是劳而无功。因此不少餐饮品牌开始向下寻找出路,把拓展重心从一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转移。
粗放经营时过境迁
深耕细作才是良药
虽然中国餐饮业刚刚经历过十年的“黄金发展期”,餐饮连锁化率已超20%,但行业大体还是以粗放经营居多,因此在寒气袭来之时,才会出现一大波关店潮。
无论是临街店铺还是商圈附近,特别是地下商场,空置待租的餐饮店铺不胜枚举。
从餐饮细分品类来看,前几年发展势头强劲的茶饮、烘焙等网红品类,以及高端餐饮领域,因为萝卜快了不洗泥而导致的门店“负增长”现象尤为严重。
有数据显示,2024年前6个月,已有超过100万家餐饮相关企业或门店被挤下了牌桌,如果照着上半年的惯性继续下坡,全年闭店数量有很大概率会超200万家。
总而言之,在行业过剩的情况下,靠着资本投入和流量红利快速加盟扩张的餐饮品牌,还需要在商业模式、门店模型、品牌打造、运营能力等方面深耕细作,才能在狂风骤雨来临之际,用更大的抓地力去抵御成本上涨对利润的侵蚀。
数字化冷链加持
打造极致供应链
于连锁餐饮企业而言,强大的品牌力和组织力是前端的竞争优势,那后端的餐饮供应链效率,不仅是当下的运营基础,更是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借助杠杆效应,餐饮供应链环节每节约1%的成本,就能撬动门店端3%以上的利润增加。
以数字化能力见长、并且拥有全国化冷链仓配网络运营基础设施的华鼎冷链科技,用数字化打通了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各项数据,助力连锁餐企打造极致的供应链体系,用更高效率实现从粗放经营向深耕细作的快速转型。
在华鼎云SaaS平台上,餐饮供应链各环节的数据沉淀和整合、对比、分析,能转化成多个维度的运营决策依据:
对于上游的食材采购,可以通过产品的历史销售数据、周转率等,实现更高效率的订单计划排产,减少资金占用。
对于中游的食材运转,通过分仓运营、数字货架、库存数据、效期管理、智能补货等,不仅提升食材的周转效率和安全性,还能大幅减少非必要的损耗和库存积压,合理降低每一分成本。
对于下游的门店配送,通过一键报货、订单智能调度、全程温控等,提升门店端的冷链履约送达效率,进而提升标准化运营效率,更专注于门店的日常经营。
即将来到的中秋、国庆“双节”期间,餐饮消费将迎来阶段性的小高峰,但旺季不旺、淡季更长的情况下,行业风险还会持续出清,坐等并非良策,在危局中积极寻找破局之路,才能穿越漫长的餐饮周期,走的更远、也更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