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率、ROE均大于30%,迈瑞医疗内生外延好不快活

才沃水 2024-07-28 16:55:16

说起中国科技行业的短板,人们首先会想到半导体;而事实上中国存在的短板远不止半导体,医疗器械行业就是其中之一。在半导体制造领域,中芯国际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为6%,但已上升为全球第三大晶圆代工企业;而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只有约1.8%,且仍在为进入全球前20名而奋斗。

在2023年年报中,迈瑞医疗明确其发展目标:2025年进入全球前二十。迈瑞医疗剑指国际巨头的底气何在?今天,我们便一起来看看这家拥有国内最全产品线,最有希望走向全球的医疗器械企业——迈瑞医疗。看看它都有哪些成功的秘诀?未来还会一帆风顺吗?

从监护仪到产品线最全到走向平台化

迈瑞医疗的发展堪称传奇。在过去的33年里,迈瑞医疗从代理商开始起步,从代理到自研,从单一的监护仪发展成为国内产品线最全的医疗器械企业,从单一医疗器械产品的供应商蜕变成为提升医疗机构整体诊疗能力的服务商,最终一步步成为国内最大的医疗器械巨头。

据了解,迈瑞医疗最初由李西廷、徐航和成明和创立,三人均来自深圳安科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今天,这三人仍然公司是前三大股东(简瑶为徐航前配偶),其中成明和持股最少,通过Ever Union (H.K.)Limited持股迈瑞医疗4.25%。而深圳安科由中国科学院与美国Analogic于1986年合资成立,是中国最早的高新技术企业之一。

1991年,40岁的李西廷找到两位好友兼同事徐航、成明和合作成立迈瑞医疗。那会,国内高端精密医疗器械领域一片空白,医疗设备都被国外的“GPS”(GE、飞利浦、西门子)所垄断,连技术门槛并不高的监护仪都卖出了13万元的高价。迈瑞先从代理着手,但代理模式最大的问题在于,对供应链没有控制力,价格谈判能力弱,当然最麻烦的还是售后服务;因而在第二年,迈瑞就开始转型为自主研发。迈瑞决定从相对投入少、市场需求量大的血氧监护仪项目入手。

1993年,迈瑞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发的多参数监护仪:MEC-509监护仪;后来,又陆续推出中国第一台便携式多参数监护仪PM 9000,并积极拓展体外诊断产品线。2006年,公司实现在美国纽交所上市。

2008年,迈瑞收购美国Datascope生命信息监护业务,成为全球创新监护品牌;

2013年公司又收购美国ZONARE,吸收高端超声影像技术,成为全球创新影像品牌。依靠长期积累的研发实力,公司陆续推出血球BC-7500系列、化学发光CL-8000i、TLA流水线MT8000、Resona A20超高端彩超等一系列高端产品。

2021年收购Hytest完善IVD产业链上游,

2023年收购德赛诊断获得IVD海外本土化生产和销售能力,

2024年收购惠泰医疗控股权进军心血管器械领域。

简单来说,迈瑞成立的33年来,不是在自主研发的路上,就是在不断买买买的路上,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接下来,我们重点来看看迈瑞医疗的三大业务。据了解,公司主要产品已经覆盖三大领域: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以及医学影像,拥有国内同行业中最全的产品线,以安全、高效、易用的“一站式”产品和数智化解决方案满足临床需求。

在生命信息与支持领域,公司产品包括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麻醉机、手术床、手术灯、吊塔吊桥、输注泵、心电图机,以及手术室/重症监护室(OR/ICU)整体解决方案等一系列用于生命信息监测与支持的仪器和解决方案的组合,以及包括外科腔镜摄像系统、冷光源、气腹机、光学内窥镜、 超声刀、能量平台、 微创手术器械及手术耗材等产品在内的微创外科系列产品。据公司统计,迈瑞监护仪、除颤仪的国内中标市占率超过50%,且医院保有率较高。公司监护仪产品开始逐渐引领全球技术突破,如已推出能够提前4-6小时诊断和干预脓毒症等多项智能化功能的N系列监护仪。

在体外诊断领域,公司产品包括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血液细胞分析仪、生化分析仪、凝血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微生物诊断系统、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流式细胞仪等及相关试剂,通过人体的样本(如血液、体液、组织等)的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

通过自主研发及融合创新,公司仪器产品不断更新;比如推出的全自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分析仪基于AI技术显著提升检化验医师形态学检验能力和形态学分析效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BC-7500系列解决炎症联检、末梢血检测的标准化、自动化难题,确保异常细胞精确检测;M1000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以最高550管/时去盖速度满足科室日常检测需求,并将样本图像保存留档以减少医疗纠纷。取得的业绩也不错,如血球BC-7500系列2023H1实现超1000台装机,使得迈瑞在血球领域的龙头地位不断巩固。

当然,从收入上看,体外诊断类产品仍然要比生命信息与支持类产品略少,2023年两者的收入分别为124亿和153亿。

在医学影像领域,公司产品包括超声诊断系统、数字X射线成像系统和PACS。在超声诊断系统领域,为医院、诊所、影像中心等提供覆盖从超高端到低端的全系列超声诊断系统,以及逐步细分应用于放射、妇产、介入、急诊、麻醉、重症、肝纤等不同临床专业的专用解决方案。

在数字X射线成像领域,公司为放射科、ICU、急诊科提供包括移动式、双立柱式和悬吊式在内的多种数字化成像解决方案。面对不同需求,公司还提供差异化产品及解决方案。比如,面对中低端需求,公司推出便携式超声系统,如Z50、Z60及中低端影像系统(如DC-30),更贴近满足经济可靠的基层医疗需求;面对中高端需求,公司推出产品智能化程度高,性能更加稳定的中高端产品(如DC-40、DC-50),可适用于复杂多变的用电环境;面对超高端需求,公司最高端的昆仑Resona 系列产品定位三甲医院等超高端市场,基于ZST+域光平台技术和造影成像技术,可通过提供卓越图像使得医疗结果更加精准可靠。

不过,由于缺失了CT(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和MR(磁共振成像系统)业务,所以即便成为国内超声老大,在医学影像领域收入仍然不及上述两个业务;2023年,医学影像类产品收入为7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断发展三大业务的基础上,迈瑞医疗也逐渐平台化,成为提升医疗机构整体诊疗能力的服务商,其标志是“三瑞”生态系统的推广。

所谓“三瑞”是指“瑞智联”、“迈瑞智检”和“瑞影云++”。“瑞智联”的作用在于医疗设备的互联互通,通过各项智能硬件连接,实现设备物联和数据互联,临床自动化、智能决策支持、医疗设备管理等智能应用,提升监护和诊疗质量。

“迈瑞智检”实验室立足于迈瑞丰富的医学检验产品体系,实现实验室精益化运营和全流程管理。“瑞影云++”则专注影像互联,支持跨科室、跨院区、跨地域的远程指导、线上会诊、分院教学、多中心研究等工作,并满足检查结果互认、精益化设备管理等迫切需要。

下图为“瑞智联”生态系统。

目前,“瑞智联”生态系统在国内实现装机医院数量累计接近700家,其中2023年新增超过400家,增长迅猛;“迈瑞智检”实验室解决方案在全国实现了超过210家医院的装机,其中80%为三级医院;“瑞影云++”项目已经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实现累计装机超过10000套,2023年全年新增装机近5500套,装机持续提速。

总的来说,基于海量的医疗设备装机基础,迈瑞已经初步完成了“设备+IT+AI”的智能医疗生态系统的搭建,打通了设备与设备之间的数据孤岛,持续丰富和升级医疗大模型在临床场景中的智能化应用,提高公司在全球高端客户群的渗透率和品牌粘性。

至此,公司的发展历程、三大业务和平台化的生态系统,都已经介绍完毕。由于公司的注册证数量已高达982个,产品数量众多,就不一一细说了。下面我们来汇总一些公司总体情况的数据。

从收入和利润来看,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0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5.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56%。从全球排名来看,2022年,公司营收在全球医疗器械企业中排名第27位,较2021年上升4位,较2020年的第36位上升9位。从融资与分红来看,自公司2018年上市以来,公司未进行过再融资,连续六年实施分红,加上本次计划实施的18.19亿元2023 年年度分红,累计分红总额近248亿元(含回购),4倍于IPO募资额59.34亿元。从这些数据来看,迈瑞的确称得上国内最优秀的医疗器械企业,对投资者来说也收获颇丰。

“自研+并购”是成功的两大法宝

迈瑞成功的秘诀何在?这显然已经是公开的秘密。长期以来,“自研+并购”都是医疗器械行业大多数巨头成长壮大的两大法宝。由于细分赛道众多,医疗器械领域不同赛道之间的技术和渠道协同性有限,因此通过并购的手段进入新赛道是龙头企业十分重要的发展策略,是快速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当然,并购能取得好效果的前提是自研能力也不差。其中,全球医疗器械龙头美敦力就是其中的代表。

据了解,美敦力于1949年成立于美国明尼苏达州,以医疗设备销售和修理起家;其后,公司也转型自研,1957年发明世界首台可穿戴、电池供电心脏起搏器;1977年,实现在纽交所上市;此后,公司开始并购,逐步由完善既有业务版图向切入高成长性赛道转变。目前,公司已构建起四大业务领域:心血管、医疗外科、神经科学和糖尿病,产品及服务遍布全球150多个国家/地区。2023年,美敦力实现营收312.27亿美元,其中心血管、神经科学、医学外科和糖尿病业务收入分别为115.73亿美元、89.59亿美元、84.33亿美元和22.62亿美元,占比分别为37.06%、28.69%、27%和占比7.24%。

开展并购的前提是自身实力够强,能实现研发自主。这一点,从美敦力的研发投入和专利数量可见一斑。美敦力始终保持较高研发投入,2023年研发费用约27亿美元,拥有专利4.6万余项;自2005年以来,美敦力研发费用率平均保持在8%至9%水平。因而,1990年以前,美敦力均是以自主产品研发为重点,持续深耕心血管主业,在起搏器、心脏瓣膜、神经调节等领域建立起早期优势;1990年以后,美敦力通过并购顺利切入多个成长赛道,并充分整合协同,发展成为迅速发展为该领域头部厂商。

全球医疗器械龙头都如此,迈瑞医疗自然也不例外。迈瑞医疗的基本情况,在上述章节已简单表述,在这里不做过多重复。下面我们重点看看迈瑞的研发投入产出和具体产品对比。

从研发投入和产出看,迈瑞医疗目前已建立起基于全球资源配置的研发创新平台,设有十二大研发中心,共有4425名研发工程师,分布在深圳、武汉、南京、北京、西安、成都、 杭州、美国硅谷、美国新泽西、美国明尼苏达、芬兰海肽和德国德赛,还在武汉拟建成公司第二大研发中心。公司构建了医疗产品创新体系(即MPI),该体系以客户导向为核心,通过需求管理、产品规划、组合管理等行为,从而保证开发正确的市场需要的产品。仅在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高达37.8亿元,同比增长18.43%,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重达10.82%。截至2023年,共计申请专利10090件,其中发明专利7222件;共计授权专利4767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226件。

从具体的产品来看,我们用迈瑞最早开展做的,也是做得最强的监护仪业务里的高端产品BeneVisionN22/N19来做对比。从上述图表的数据来看,迈瑞医疗的BeneVisionN22/N19与飞利浦的 IntelliVue MX850/750在性能参数上基本持平,且均具有可插拔模块,可融入智能场景网等特点,但BeneVision N22/N19 的“瑞智简”人机交互设计、兼顾波形显示时间与参数数量的可旋转屏幕颇具亮点。总的来说,经过多年的创新研发,公司的监护仪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由此可见,迈瑞的研发投入和产出并不差,是具体自主研发实力的,这些均为成功的并购融合打下坚实的基础。借助监护仪,迈瑞医疗的渠道、服务与品牌深入急救/急诊室、手术室、ICU、普通病房、专科等多个院内核心场景;而围绕这些场景,公司进一步横向拓展了麻醉机、除颤仪、灯床塔、呼吸机、输注泵等产品线,并针对各自特点与临床需要不断进行纵向升级。在此基础之上,跨产线乃至跨领域的融合创新应运而生。

在并购环节,我们在这一章节不展开太多。因为并购不仅仅是完善和拓展产品线,更是完善销售渠道,实现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我们重点关注一下迈瑞最近最有意义的一次并购——收购惠泰医疗。

毫无疑问,并购是医疗器械企业发展的第二大法宝,迈瑞进行并购的案例有十多次,而近期最受关注的莫过于收购惠泰医疗。

2024年1月,迈瑞公告通过收购惠泰医疗控股股东和其他股东合计持有约1412万股股份,占惠泰总股本的21.12%,转让金额约66.5亿元。交易完成后,迈瑞医疗将合计持有24.61%的惠泰医疗股权,控股股东将变更为迈瑞医疗子公司深迈控。基于收购后的股权结构、董事会和监事会结构方面的安排,迈瑞医疗能够对惠泰医疗实施控制,并实现并表。

收购惠泰医疗之所以如此值得重视,主要是意味着迈瑞医疗将以此进入心血管领域相关赛道。据了解,2023年全球头部医疗器械厂商中爱、波士顿科学、雅培、美敦力及强生的心血管器械收入占比分别为85%、62%、38%、37%和21%,且心血管业务收入增速均高于公司整体业务收入增速。从全球市场规模来看,心血管相关领域规模在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中排名第二,仅次于体外诊断,并保持高速增长。2022年惠泰医疗电生理业务约占国内4%的市场份额,并在心血管行业占约2%,未来在迈瑞研发与渠道等多重赋能下,其核心业务有望在国内外市场均有望实现加速成长。这便是这笔收购的价值所在,补全了迈瑞很重要的一块业务。

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全球化是每个医疗器械巨头的必由之路。由于最大的医疗器械市场仍然集中在欧美,特别是美国市场,所以要成长为世界级的巨头,全球化是每个医疗器械企业的必修课。接下来,我们重点看看美国市场在医疗器械行业的重要性,以及迈瑞怎么通过收购不断完善全球化的。

据了解,目前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医疗器械市场和先进医疗技术的主导国,占全球医疗器械市场40%以上;而西欧是医疗器械的第二大市场,占全球医疗器械产业近25%。

2022年,美国市场规模超1400亿美元。更重要的是,美国市场还具有创新驱动、政策支持及集中度高的特点。具体来说,美国头部医疗器械厂商创新能力极强,拥有众多顶尖研发机构,代表公司包括美敦力、强生、雅培、丹纳赫、GE、波士顿科学等;在政策方面,美国医疗器械行业具有严格的监管体系和高效的审批流程,同时政策提供丰富融资渠道并形成鼓励创新机制;此外,前十大公司在美国占据约39%市场份额。

美国医疗器械行业增长驱动力主要源自终端高质量需求的日益提升、前沿技术创新的快速转化、医疗政策导向的影响,以及支付端改革的推进。这就是美国市场特点,无论是争夺市场,还是增强研发实力,美国都成了所有医疗器械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事实上,迈瑞进入美国市场的时候,也遇到不少困难,公司的美国业务是借助并购取得实质性发展的。这主要是因为美国的医院市场格局是品牌直营系统为主,迈瑞在美国主流市场找不到代理商,一时难以构建针对主流医院市场销售网络,只能通过代理商在院外小诊所进行销售。

2008年,迈瑞收购美国Datascope监护业务之后,通过吸收Datascope的技术,升级监护仪产品线,获得了一支销售和售后服务团队,三年后逐步将品牌替换成迈瑞,迅速将全球监护市场份额拉升到10%,这是迈瑞全球品牌塑造里程碑性的关键一步。换句话来说,如果没有Datascope的并购,迈瑞很难以自主品牌进入美国市场。此外,公司还在2013年收购Zonare获取先进超声技术,在收购整合后应用功能上升了30%,故障率下降30%,成本下降50%,被经济学杂志评选为全球并购整合优秀案例。

此外,为了实现全球化,公司还在不同的国家实行不同的制度。比如,在英国坚持从总经理到员工的完全本地化的原则;产品上基于专业化而非多元化的原则,将产品领先的业务首先注入到发达国家,到达新的规模以后再引进新的产品,在英国只做监护仪,市场份额达到20%,排名第二。

在印度借鉴中国的业务发展经验,细分市场不断多元化,实现客户群突破。在德国,通过并购德赛为公司在海外体外诊断领域的高端客户突破塑造下一个里程碑。在芬兰,海肽的并购实现了迈瑞在化学发光原材料领域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

目前,公司在北美、欧洲、亚洲、非洲、拉美等地区的约40个国家设有超50家子公司,产品已远销全球190多个国家及地区,境外市场贡献了公司近半收入。公司已建立起基于全球资源配置的研发创新平台,形成了庞大的全球化研发、营销及服务网络,产品在全球顶尖医院广泛应用,进入超三分之二的美国医院,Top20美国医院全部在使用迈瑞产品,可谓成绩斐然。这些年,迈瑞医疗海外收入虽然占比在下滑,这主要是由于国内增长更快,而海外收入实际上一直在持续快速增长。

总的来看,迈瑞在全球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要成为世界巨头,中美欧市场缺一不可。

据公司年报统计,迈瑞已布局的业务对应国际的可及市场空间超过4500亿元,而公司在2023年的国际收入约为135亿元,对应的市场占有率仅为低个位数。

从具体的产品来看,迈瑞的监护仪、麻醉机、呼吸机、除颤仪、血球、超声在全球的份额已实现市场前三的地位,但市场份额的绝对值仍然较低。比如,迈瑞的监护、血球在中国市占率预计过半,超声在中国市占率约30%,但全球市占率预计均在10%至20%的水平,提升空间非常大。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公司在海外市场因疫情实现了700家空白高端客户的突破,超过了历年高端客户突破数之和,这种突破对公司的影响是深远且永久的,海外市场的品牌推广因此提前了至少五年时间。

当然,公司的全球化进程也并非毫无风险,其中最大的风险是政治风险。据公司在年报中的表述,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自2018年7月起,公司对美国出口的监护仪、彩超、麻醉机、体外诊断产品以及相关配件等产品被加征25%的关税,如果公司无法将相关成本转移至下游客户,将对公司净利润造成一定不利影响。此外,中美贸易摩擦在政治不确定性、法律监管等方面给中国企业的赴美并购带来了诸多风险,或将对公司未来在海外技术引进、人才引进、跨境并购等方面带来不确定性风险。

机遇与挑战并存,这便是迈瑞全球化现状。特别是若特朗普再次成当选美国总统,会不会增加新的变数,一切还有待时间的印证。不过,即便遇到再大的变数,随着迈瑞在国内市场不断提高的国产替代,亦能维持较长时间的业绩增长,这点也毫无疑问。这或许也是迈瑞冲击全球前二十的底气所在。

1 阅读: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