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作恶多端,为何朱元璋却忍了7年?原来他背后有一强大对手

晨晰看历史 2024-08-26 16:24:33

朱元璋的龙椅刚坐稳没多久,朝堂上就出了个不安分的主儿。这人叫胡惟庸,本是个无名小卒,愣是凭着溜须拍马的本事,爬到了丞相的位子上。这家伙上位后,简直成了朝廷的一颗毒瘤,贪污受贿、买官卖官,甚至随意杀人,无恶不作。按理说,朱元璋这暴脾气,早该把他剁成肉酱了。可奇怪的是,朱元璋竟然忍了整整七年,这是为啥?

话说那会儿是洪武年间,朱元璋刚建立大明朝,正是用人之际。朝中大臣有功臣旧将,也有新科进士,可谓龙蛇混杂。朱元璋这人心狠手辣是出了名的,对于不听话的官员从来都是说杀就杀。就连开国功臣朱亮祖因为贪污,也被他当廷打死。可就在这种氛围下,一个叫胡惟庸的家伙却如鱼得水,在朝堂上横行霸道。这胡惟庸啥本事没有,就会溜须拍马,愣是从朱元璋的谋士李善长手下一路爬到了丞相的位置。

胡惟庸这人可不是省油的灯。他一坐上丞相的位子,就开始大肆捞钱。贪污受贿就不说了,还把官职当成了商品,明码标价往外卖。更过分的是,他还敢私自截留奏章,不让皇帝知道朝中的真实情况。

这哪是在辅佐皇帝,简直就是在跟皇帝分庭抗礼啊!要搁在平常,朱元璋早就雷霆大怒,把这厮千刀万剐了。可这回,朱元璋却一反常态,装作什么都不知道。这下可让大家伙都摸不着头脑了。有人说朱元璋是老了,糊涂了;有人说朱元璋是被胡惟庸收买了。其实啊,这都是外行人的猜测。咱们细想想,朱元璋这么精明的人,怎么可能被胡惟庸这种小人物蒙蔽?这里头,肯定有更深的算计。

朱元璋表面上对胡惟庸的所作所为视而不见,其实心里早就在盘算着怎么收拾这个不安分的家伙了。他知道,胡惟庸这种人一旦尝到了权力的甜头,就会变得越来越贪婪。果不其然,胡惟庸在尝到甜头后,野心膨胀得更厉害了。他开始拉帮结派,先是拉拢了自己的亲家李存义,又笼络了李善长的弟弟。这下可好,连朱元璋的老臣李善长都被牵扯进来了。

胡惟庸以为自己的势力越来越大,可以和朱元璋分庭抗礼了。他甚至敢公然违抗朱元璋的旨意,随意处置朝中官员。有一次,朱元璋下令处置一个犯了错的官员,胡惟庸竟然敢擅自放人。这简直是在挑战皇权啊!朱元璋知道后,心里的怒火简直快要把龙袍烧穿了。但他还是忍住了,因为他知道,时机还不成熟。

随着时间推移,胡惟庸的行为越来越肆无忌惮。他不仅在朝中横行霸道,还开始干预地方政务。各地官员为了讨好胡惟庸,纷纷向他送礼。胡惟庸的家里,金银珠宝堆积如山,奴仆成群。他的排场,简直不比皇帝差。

朱元璋看在眼里,怒在心里。他知道,胡惟庸已经成了一个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威胁到他的统治。但是,朱元璋还是没有轻举妄动。因为他心里有一个更大的计划:废除丞相制度。

朱元璋心里明白,丞相这个职位,就像是皇权旁边的一根刺。丞相不仅能参与国家大事,还能干预皇帝的日常决策。更要命的是,丞相还能打着"忠谏"的旗号,对皇帝的决定指手画脚。这些在朱元璋眼里,都是对他权力的挑战。

但是,丞相制度已经存在了几千年,如果贸然废除,必然会引起朝臣的强烈反对。朱元璋需要一个足够充分的理由,一个能让所有人闭嘴的理由。而胡惟庸,恰恰就是朱元璋计划中的一颗重要棋子。

朱元璋故意放任胡惟庸胡作非为,就是要让他成为众矢之的。他知道,胡惟庸越是嚣张,朝臣们对他的不满就越深。当怨气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朱元璋就可以借此机会,一举铲除胡惟庸,并以此为由废除丞相制度。

胡惟庸还蒙在鼓里,以为自己已经羽翼丰满,可以和朱元璋分庭抗礼了。他甚至开始谋划更大的野心。有传言说,胡惟庸私下里和一些心腹商议,说什么"皇上年事已高,不如我们..."这话传到朱元璋耳朵里,可把他气坏了。但他还是忍住了,因为他知道,时机快到了。

终于,在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做了一件蠢事,彻底激怒了朱元璋。那天,胡惟庸的儿子骑马出游,不小心从马上摔了下来,当场死亡。胡惟庸悲痛欲绝,竟然擅自将照看马匹的马夫处死。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了。朱元璋一直在等这个机会,他立即下令逮捕胡惟庸,并以"谋反"的罪名将其处死。

朱元璋借此机会,大肆清洗朝廷。凡是与胡惟庸有关系的官员,不管有罪没罪,统统被牵连。据说,这次案件牵连到的人数多达三万余人。朝廷上下,人人自危,噤若寒蝉。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风波要过去的时候,朱元璋却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废除丞相制度。他声称,正是因为丞相权力太大,才会出现胡惟庸这样的乱臣贼子。为了防止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必须废除丞相制度。

这一决定,可以说是震惊了整个朝野。丞相制度存在了几千年,从来没有哪个皇帝敢废除它。但是,在胡惟庸案的阴影下,没有人敢站出来反对。就这样,延续了几千年的丞相制度,就这么轻易地被朱元璋废除了。

胡惟庸案的结果,可以说是朱元璋预料之中的。他不仅清除了政敌,还成功废除了丞相制度,进一步巩固了皇权。从此以后,朝廷大小事务都由皇帝亲自处理,六部尚书直接向皇帝负责。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

然而,这个结果对朝廷的运作效率造成了巨大影响。没有了丞相这个中间人,皇帝的工作量陡然增加。据说,朱元璋每天要处理的奏章多达六百多件,常常忙到深夜。这种情况下,难免会出现决策失误。

更严重的是,废除丞相制度后,皇帝的权力变得更加集中。这看似强化了皇权,实际上却埋下了隐患。

朱元璋用七年时间布局,最终一举铲除了胡惟庸,废除了丞相制度。这个结果,让他如愿以偿地掌控了绝对权力。

1 阅读: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