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但你更应该知道良渚文化

磨叽和疙瘩 2020-04-01 11:18:09

在刚刚结束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我国“良渚古城遗址”申遗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5处,成为世界第一。

 

良渚遗址自1936年施昕更先生发现以来,经过了半个多世纪许许多多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而今已经闻名于世界,尤其是出土的大量精美玉器更是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焦点。

良渚文化分布于环太湖流域,在浙江、江苏、上海、安徽、江西地区都有分布,到目前为止,已经考古勘探、发掘的的遗址达600余处,其中良渚古城遗址是良渚文化的核心最具有代表性的都城遗址,目前学术界也基本一致认为良渚文明已经进入王国阶段。

 

良诸文化作为新石器末期存在于环太湖流域的一个考古学文化,其特征性很强,最主要表现在陶器和玉器两方面。陶器中,除了少量的鼎、罐、簋是夹砂陶外。其他器物均为泥质陶。这其中夹砂陶主要为红褐和黑褐色,泥质陶有灰陶、灰胎黑皮陶和橙红胎灰皮陶等。陶器的外表基本以素面为主,所装饰的纹饰凸弦纹、凹弦纹、划纹、镂孔和鸟蛇纹图案等。典型器物有鱼鳍足和丁字形足鼎。

 

良诸文化的玉器是中国史前玉器发展的顶峰。不仅种类繁多、数量庞大,而且制作也精美,玉器上大多刻有神人兽面纹饰及其各种变体的鸟纹、卷云纹等特有的图案。特别是在墓葬中流行用玉器作随葬品,在良诸文化各地的基葬中都有发现.在良褚文化各地的墓葬中都有发现,为良渚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类遗物。

与中原地区的新石器末期史前文化相比较,良诸文化遗址群虽然偏处东南一隅,但其惊人的规模和遗址密度——特别是高等级遗址的密度,更是让后世所惊叹。良渚文化的居址多数是建在平地,墓葬、祭坛和重要的人工堆筑的土台上。在考古已经发掘的普安桥遗址中房屋(F3)基址遗迹,基本为地面起建式建筑,先挖墙槽,再立柱起木骨泥墙。平面近方形,中有隔墙。基本和后世建造房子的方式基本一样。

 

从目前良渚考古所出土的器物等可以基本知道。当时的稻作农业应该是非常发达的,为全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除此之外还伴随着渔猎、手工业等经济。在其手工业中主要是玉器的制作。良渚文化中的玉器的种类有琮、钺、壁、等。而且绝大多效的玉器上都刻划有线条极细的神人兽面纹及各种变体的鸟、龟、蝉、鱼等纹饰。其中最具代表的是反山墓地出土的一件玉琮,形体宽阔硕大,纹饰独特蟹绍,通高8.9厘米、重约6500克,为良诸文化玉琮之首,被称为“琮王”。同时该墓出土的一件玉钺通长17.9厘米.上端宽14.4厘米,刃宽16.8厘米,最厚0.9厘米,上部钻有一孔,两面刃部上角均有一浅浮雕的“神人兽面纹”,两面刃部下角还有一浅浮雕的“神鸟”,被称为“钺王”。两件玉器上的“神人兽面纹”都相同,神人头戴羽冠,脸作倒梯形,双手持壁,双腮盘坐,脚为三爪鸟足,以密集的细线和卷云纹雕刻而成,被认为是良诸文化的“神徽”。

 

良渚文化时期有了成熟的宗教信仰.其主要是以沟通天地为重要内容。 玉琮的内涵,更是学者们热烈讨论的问题。玉琮作为天圆地方宇宙观念的立体表现。其中空的圆简形象征天地之间的虚空,突出的四角像维系天地的四维,同时亦是通天之胳。

目前良渚文化最重要的宗教性建筑是祭坛。在大多数良诸文化墓地中,尤其是高等级墓地,一般都位于人工堆筑的土坛上,学者多认为其有祭坛的作用。其中以瑶山祭坛等级最高。

 

良渚文化的墓葬有明显的等级差别,各级别从墓地的形式、墓葬形制到随葬品种类、数量、质量都有差别。越高等级的墓葬,其随葬的玉器也比较多,且玉器的造型也精美。相反的等级低的墓葬所随葬的玉器亦有亦无,玉器的制作都比较粗糙。良渚文化高等级墓葬的存在.表明良渚文化中社会上层集团的形成。墓葬中随葬最精美的玉礼器.说明上层集团拥有崇高的宗教权威,集团的首领很可能也是宗教领袖,对一定地区有宗教上的控制权。

四五千年前,良渚先民在这片土地上耕耘劳作,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如今这片美丽的绿洲上面,仍是青山绿水、红花金谷。良渚文化注定成为中国文明发展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