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执行董事傅伦轲:正在接触电池、ADAS等领域的中国供应商|36氪专访

36氪 2024-11-11 11:11:06

11月,保时捷执行董事会成员傅伦轲(Barbara Frenkel)到访中国。作为保时捷全球采购负责人,傅伦轲此行主要目的为参加保时捷创新体验日,与保时捷既往中国供应商交流,以及与中国汽车供应链展开新接触。在其期间,傅伦轲与36氪等媒体进行了深度交流。

作为保时捷双E战略中「eFuels合成燃料」部分主要负责人,傅伦轲详细介绍了保时捷的电气化战略。

双E战略是保时捷在2022年提出的新电气化战略,双E的具体含义是eMobility电动出行和eFuels合成燃料。保时捷对e-mobility电动出行的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纯电车型占新车销量80%。对于eFuels,保时捷的商业化进程并没有那么激进,但其eFuels的年生产量正在逐步提升。

傅伦轲向36氪表示,保时捷电气化的制定逻辑是实现环保目标,纯电汽车的确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但前提是电能要来源于可再生能源。但现实情况是,目前我们仍然依赖燃煤发电。为了降低碳排放,eFuels合成燃料是非常有效的途径。

eFuels合成燃料是一种液体碳氢链燃料,形态与常见的汽油无异。其制作过程是将可再生电力电解水完成绿氢制备,再将空气中捕集的二氧化碳和绿氢,通过催化反应后合成。eFuels可以替代汽油或柴油,驱动汽车发动机。

傅伦轲认为,电动汽车推广需要时间,在充电设施没有普及的时候,eFuels合成燃料是非常合适的能源选择。目前,与保时捷合作的合成燃料供应商HIF公司,其在智利的工厂年产量已经达到13万升。

公开资料显示,eFuels合成燃料的成本约为10美元/升,随着规模扩大,最低能达到2美元/升。在部分国家,这样的价格仍然高于化石燃料,推广难度并不小。目前eFuels的推广仍然需要建立在补贴的基础上。傅伦轲表示,保时捷在中国地区暂且没有eFuels相关的投资规划。

但傅伦轲透露了保时捷在中国地区的另一重要动作,她将拜访多家中国供应商,方向涵盖电池、ADAS、互联及娱乐系统这几大方向。

相比eFuels,这显然是保时捷目前更迫切想落地的方向。今年前三季度,保时捷在中国市场额累计销量为43280辆,同比下跌29%,中国已从保时捷全球最大单一市场滑落至全球第三大市场。

中国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让保时捷不得不着手提升其电动汽车的产品竞争力。续航、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便是保时捷关注的核心。

全球采购负责人的到访,无疑表明了保时捷对中国市场及供应链的重视,保时捷会以怎样的速度推进电池及智能化成果上车,这将直接影响保时捷电动汽车的未来命运。

保时捷执行董事会成员傅伦轲

以下是36氪等媒体与傅伦轲的访谈实录,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略经改编:

媒体: 保时捷开发eFuels燃料的初衷是什么?

傅伦轲:我们开发eFuels是希望生产一款可持续的绿色燃料,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我们与一家合成燃料供应商HIF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自2022年起,我们就已经在智利南部的试点工厂成功量产eFuels燃料。迄今为止,保时捷是唯一一家能够大量生产这种可持续燃料的品牌。

媒体:保时捷接下来在全球的布局有怎样的计划?您觉得您接下来面临的最大挑战又是什么?

傅伦轲:过去三年,新冠疫情、半导体供应短缺,以及一系列国际政治事件,都给我们的供应链带来挑战,我和团队一直在努力地克服并寻找解决方案。接下来保时捷的挑战之一便是供应链转型。

保时捷作为一家拥有76年历史的跑车品牌,在Taycan推出之前,一直专注于内燃机和插电混动这两种动力形式,之前的供应商主要集中在发动机部件、排放部件、油箱这些领域。

然而随着我们向电动化迈进,一些传统零部件就不再是必需了。现在,我们需要采购的是电池、电子元件、软件等等这些,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逐步从依赖传统的供应链转向与新技术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这是我目前的一个艰巨任务。

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主要与传统的汽车供应商合作,他们对汽车行业的规则了如指掌。但随着新技术的涌现,新的合作伙伴进入到汽车供应链领域,他们需要深入了解这个行业的情况,比如说,安全性对汽车行业至关重要。

有些供应商之前一直活跃在消费品行业,比如说手机行业,那边的要求与汽车行业截然不同,现在,他们必须理解,技术的失败可能会直接威胁到客户的生命安全。因此,我们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帮助他们理解这些,双方共同努力,达到我们一贯的高质量标准,这也将是我未来持续面临的挑战之一。

媒体:保时捷研发和生产eFuels的成本是怎么样的?包括消费者端的使用成本如何?这是否具有很好的商业前景,是一项有较高回报的投资?

傅伦轲:首先,我要澄清一点,保时捷自己并不生产eFuels这款燃料,我们的合作伙伴HIF才是eFuels真正的生产者,而我们是这家公司的股东。目前,我们智利工厂的年产量是13万升,尽管这一数字并不庞大,但我们已经掌握了这项技术,未来随着产量规模的增大,成本也会逐步降低。

如果对传统的燃油生产加以限制,对我们这种生产中性燃料的企业有所奖励,这样长期来看的话,两者的成本会越来越接近。

媒体:保时捷在中国有没有eFuels相关的投资计划?

傅伦轲:目前我们在中国还没有相关的投资规划,不过保时捷一直持开放态度,会对任何潜在的发展机会进行细致评估和考量。

我了解到,中国有一些电动车为了提升续航能力,会搭载一块轻量化的电池,同时装配一个小型的内燃机,用于延长行驶里程。通过这种电池加燃料的组合,可以真正实现长距离行驶。

eFuels就为这样的车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当充电设施还没有完全普及的时候,它也是一种非常可持续的能源选择。

媒体:现在的能源供应倾向于纯电车或者混动车,人们很清楚的知道,通过贴近第一性能原理的方式去实现环保目标是可行的。您刚才说使用eFuels不需要在基础设施方面做出改造,但如何让用户更清楚eFuels的技术逻辑呢?

傅伦轲: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环保这一最终目标,纯电动车确实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但有一个前提,就是电能要来源于可再生能源。然而现实情况是,全球很多地区仍然依赖燃煤发电,所以严格意义上讲,纯电动车并不能完全视为降低碳排放的最佳途径。

我们也是考虑到这一点,才着手研发生产eFuels。目前全球还有超过13亿的内燃机车型行驶在路上,不可能一夜之间全部电动化,所以对那些内燃机车主来说, eFuels无疑是实现脱碳目标的极佳选择。

媒体:eFuels是环保可持续的,而环保可持续是所有的欧洲车企都会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eFuels会像纯电汽车一样成为保时捷未来的重点战略吗?保时捷在环保可持续方面的长期规划是什么?跟之前相比有没有改变?

傅伦轲:保时捷致力于“双e战略”,即电动出行与eFuels。

在电动化方面,我们一直持续投入,这是当前的主流。但就像我刚才说的,对那些仍然行驶在道路上的燃油车,还有那些充电网络仍然不完善的国家,eFuels就是非常好的可持续解决方案。

据我所知,中国已在最近的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因此,这项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汽车和航空领域,也将有助于解决中国的能源问题。

媒体:德国车企中的奔驰、宝马等品牌,近几年都在中国大力发展自己的本土供应链网络。那么保时捷怎么看待日益发展的中国汽车供应链?你们有没有在接触,或者有没有计划启用来自中国的供应商?

傅伦轲:尽管目前我们没有在华生产的计划,但我们已经有很多中国供应商,因为我们知道中国的技术是全球领先的,我们也有很强的意愿,把更多的中国技术带到我们的车型上。我这次和团队来中国,将与不同的中国供应商会面,希望跟他们建立新的战略合作。

媒体:能否透露一下,这一轮接触主要关注哪些方向?比如说中国车企比较重视的智驾、座舱?还是传统的底盘发动机领域呢?

傅伦轲:目前可以向您透露的是:电池、ADAS、互联、娱乐系统这几大方向。

0 阅读: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