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无为”思想,带来的三个现实警示!

如何跑赢职场 2024-11-03 05:48:39

文|跑赢

庄子:无为,则静,无为,则无所不为。

庄子的“无为”,并不是真的无所作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无为则无不为。

要有为,还是要无为,要看是否符合“道德”,也就是大道高德。

只要符合了大道高德,人们就可以有时像龙一样腾飞,有时像蛇一样蛰伏,自由自在地行事。

庄子的“无为”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警示意义。

01

不违反法律道德“恶为”

《礼记中庸》: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贞。

君子独处时,也要谨慎不苟,不违法律道德,不负良知,不欺内心。

法律是底线,道德是高线。

当今社会,有些人为谋私利不择手段,甚至不惜触碰法律底线。

这是一种“恶为”,警示人们应当学会“无为”。

他们看上去忙忙碌碌,好像有所作为,实则营营苟苟,在违反法律道德地恶为。

要么欲求不满,整天密谋着个人那点儿利益。

要么任性行事,总是拿着手中权力胡乱作为。

比如,有人将权力视为发财的工具,有好处才做,没好处不做,有好处行便宜,没好处拦路虎,到头来搞得自己身陷囹圄。

有人为了打击竞争对手,极尽诽谤陷害之能事,散播小道消息和不实言论,最终却触碰了法律的底线。

得以如此结局,只因违反了庄子所说的“道德”。

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上古时期,南海帝王叫儵,北海帝王叫忽,中央帝王叫浑沌。

儵和忽经常到浑沌这里做客,浑沌对他们都很好。

他俩想着做件事来报答浑沌,说:人都有七窍,用来看东西、吃饭和呼吸,唯独他没有,我们试着替他凿开。

于是儵和忽就替浑沌凿开七窍,一天开一窍,开到第七天,浑沌就死了。

正是儵和忽自以为是的“有为”,才害死了不该有七窍的浑沌。

02

不争权夺利“假为”

《道德经》: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人性是自私自利、欲求不满的。

很多人,不能保持一颗淡然之心,视功名利禄、声望地位为生命,汲汲于功名,戚戚于贫富。

搞得自己焦头烂额,身心俱疲。

比如,有人为了提拔,竭尽跑要之能事。走关系、找路子,忙忙碌碌,风风火火,最终争来争一场空,只换回个心情沮丧。

即使一时得逞,又反倒助长了这种歪门邪道,总会有被彻底清算的那一天。

有人不懂得利益的共享,合伙生意中斤斤计较,总想占据利润分成的大头,最终失去了值得信赖的伙伴。

这是一种“假为”,只因没有体悟到庄子“无为”的道理。

做好自己的份内之事,以一颗平常心淡然处之,来之不拒,去之不留,才是正途。

苏轼有一次渡海。

途中,遇到了巨大的风浪,船不停摇晃,同船之人都因晕船而呕吐不止。

但苏轼却没有什么反应,一如平常。

其他人都很奇怪,问他怎样做到的。

苏轼说:莫与之争,而听其所为。

正是苏轼的“无为”,才得以没有晕船。

03

不违反规律“乱为”

庄子: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

春播、夏种、秋收、冬藏,大自然固守着一套运行规律。

这些规律就是我们行事的准则,一切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一旦违反了规律,就会面临大自然的惩罚。

然而,我们有些人,有权就任性,拿着手中的权力随意而为、肆意妄为。

比如,有人为了彰显自己的业绩,搞了一些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造成了严重的浪费。

有人热衷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管不顾基层员工的负担和抱怨,造成了较坏的影响。

这都是“乱为”,只因没有领悟到庄子“无为”的道理。

《庄子·山木》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庄子行走于山中,见一棵大树枝繁叶茂。

伐木之人停留在树的旁边,却不去动手砍伐。

问他们是什么原因,说:“没有什么用处。”

庄子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

只因曲木无为,方能得以长生。

(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大家关注、评论和点赞!《跑赢职场》,带你在职场上纵横驰骋!

3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