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最有名的都市词,一首写杭州,一首写开封,一首却成千古绝唱

小话大聊诗词 2024-09-06 01:43:48

见识过繁华,经历过繁华,才能将繁华铭刻于心,才能将繁华诉诸笔端,才能将繁华渲染描绘。

如果说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以绘画的形式表现了北宋大都市汴梁的繁华场面,那么词人柳永的阕阕歌词则是以音乐文学的形式生动地再现了北宋大都市的繁华。

柳永的歌词中包含了许多以都市风光和都市生活的元素,柳永以都市风光和都市生活为载体,用音乐文学的方式吟唱千千阕歌,都市元素为柳永带来了很多的灵感和素材。

为什么柳永的歌词中会出现大量的诸如都市生活剪影、都市风物、都市风光、都市风情等都市元素呢?且听 小话诗词 细细道来。

南宋声名卓著的词人叶梦得在其笔记《避暑录话》中有这样一则记载:“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柳词,指的就是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填写的歌词。

从叶梦得的记载中可以看出,柳永的词在宋代广为流传,深受当时广大民众喜爱,以至于到了南宋时,还有人在传唱柳永的歌词。

都市词人柳永

柳永,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生在一个学风浓厚的书香门第,他的祖父是乡里远近闻名的文人,父亲进士出身,官至工部侍郎,以孝行闻名,几位叔父也位列大宋公务员序列。柳永还有两个哥哥,也都考中进士,进入大宋公务员序列。

柳永就是出生在这样一个世代奉儒,进士满门的家庭,家庭的环境氛围给柳永规划的人生道路当然是读书、科举、为官,然后像他的父辈、兄长一样,以科举入仕,实现人生逆袭。走进士大夫的行列。

然而柳永的科举之路却充满坎坷,柳永第一次参加科举是在23岁,那一年,他依仗着满身的才华,怀揣着满腔的热情,背负着家人的期待,来到北宋都城开封。

柳永相信一定能金榜题名,相信自己的未来不是梦,可是他的答卷并没有得到主考官的青睐,科举及第的橄榄枝并没有垂青这位青年才子,所以柳永第一次品尝到了落榜生的苦涩滋味。

初次科举试水,却不幸落第,在失望和无奈、徘徊和踌躇中,柳永写出了“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柳永借酒消愁以此抒发此时此刻的失落。

柳永的才华显然是足以应对科举的,但他似乎就是差那么一点点的运气,在之后的三次科举考试中,他始终与金榜题名擦肩而过。

连续四次落榜之后,柳永不再对科举报以希望,但生活还得继续,在万般无奈之下,他离开了他寓居多年的都市汴梁。似乎他在这座城市找不到归宿,于是他过起了漫游生活。

此后几年,就在柳永对科举入仕的愿望快要遗忘的时候,他听到了一则好消息:三年一度的科举考试如期而至,这一次的科举考试对历年落榜的学子采取了宽松的录取制度。

柳永闻讯,随即由鄂州赶赴汴州,在这次科考中,他终于金榜题名,终于在科场实现了人生夙愿,被授予了睦州团练推官的职务。

科举入仕的愿望虽然姗姗来迟,但及第的喜悦也让柳永沉浸在快乐之中,而这一年,他已经51岁了。

柳永的科举之路是漫长的,在他为每次的科举考试而殚精竭虑地准备的岁月里,汴州、鄂州、扬州、杭州等都市成为了他定居多年的都市。

柳永通晓音律,擅长填词作曲。同时,科举久试不中让柳永不得不换一种方式去求取功名,不断为仕途奔波于各个城市之间。

柳永虽然暮年及第,但他的仕宦之路也是充满坎坷,长期得不到重用,一身才华却得不到展示的机会,于是发出了“游宦成羁旅”的人生感慨。从这个意义上说,柳永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都市词人。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柳永寓居杭州时,曾写下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望海潮·东南形胜》,该词一度成为杭州一张亮丽的人文名片,将该词堪称千古绝唱是实至名归之事,如今早已成为人人会背的宋词名篇之一。

这首词通过对杭州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的描写,将杭州的繁荣富庶、钱塘江的壮观、西湖的明丽融汇在歌词中,为我们绘制了一幅繁华的杭州都市全景图。

读这首词的时候,一幅北宋时代杭州的繁华景象似乎会展现在人们的眼前,那华美的词章和动人的旋律也会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原词如下: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词中的“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成为了自宋代以来,人们对杭州城市印象的定评;“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杭州市民生活富足、经济繁荣的写照。

杭州历史上就是江南地区的文化历史名城。春秋时代,先属吴,后属越,秦代定名为钱塘县,隋改名杭州,又因五代吴越建都于此,所以叫“三吴都会”。

古代将吴兴郡、吴郡、会稽郡称为三吴,而杭州在古代就属于吴郡。所以柳永笔下的“三吴都会”四个字,是词人从时空的角度来写杭州的悠久历史的。

经过人们对杭州持续百年的开发与建设,到了柳永生活的北宋初期,这座都市已经发展成为经济文化极为发达的东南名郡,成为北宋乃至世界上经济繁荣和文化荟萃的都市。

欧阳修在《有美堂记》里就写道:“钱塘自五代时,不烦干戈,其人民幸福富庶安乐。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海商贾,风帆浪泊,出入于烟涛杳霭之间,可谓盛矣!”

杭州的旅游文化产业的繁荣可以追溯到唐代中期,从那时起,杭州依托西湖、凤凰山等空地和地表水体修建的皇家园林和名胜古迹为临安城市旅游文化提供了天然基础,很多名人在西湖边上也留下了诗词。

如唐代白居易畅游西湖后,写下了《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一诗,诗中名句“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正是对西湖风光的描摹与赞美。

杭州不仅地理位置重要,而且文化荟萃,历史悠久,经济繁荣,这正是词人柳永笔下的“钱塘自古繁华”。

接下来的“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家”,华美的词章犹如电影镜头语言一样,将杭州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铺陈在人们眼前。

现今的杭州与绍兴市相接,西南与衢州市相接,北与湖州市、嘉兴市毗邻,西南与安徽省黄山市交界,西北与安徽省宣城市接壤,而西湖是杭州的一张含金量十足的超级名片。

柳永在《望海潮》中用大量精美的词章盛赞西湖的妩媚与动人: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西湖旧名钱塘湖,以白堤为界,分为外湖、里湖。西湖将外湖与里湖的秀美景色融于一体。

因此,柳永词中的“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而“叠山”是指西湖周围的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

明丽的湖水倒映着清幽的群峦,微风过处波光粼粼,湖光山色,美不胜收,所以词人用含有清秀、明丽之意的“清嘉”二字来形容西湖风景,这是词人对西湖“湖山一色”的总评价。

西湖的里湖和外湖水波相连,清澈的湖水倒映着湖边重重叠叠的青山形貌,青山环抱着西湖,西湖倒映着青山,湖光与青山两相照应,相得益彰,湖水愈发清秀,青山愈发美丽。

杭州西湖景色优美,秋天有从岸边飘来的丹桂的香味萦绕在湖面上,使得西湖成为了一池飘香的湖水,夏天有满目的荷花在西湖水面上竞相绽放,使得西湖成为了一幅极具视觉感染力的水彩画。

盛夏时节,西湖湖面上羌笛悠扬,即使夜色的来临,湖面上优美的旋律依旧声声入耳,水波的动态美与音乐的视听美极好地烘托了西湖祥和与安宁的气氛。

在柳永笔下,西湖上垂钓的老翁和采莲姑娘喜笑颜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安定富足。杭州的风土人情跃然纸上,柳永在《望海潮》一词中将杭州生活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

柳永《望海潮》不失为宋代都市词的典范,词人以精深的文学造诣和非凡的艺术腕力,生动、具体、形象地描述了杭州的繁华,描述了真切的见闻感受,展现出宋代都市的繁华盛况。

柳永的这首歌词,如同展开的一幅精美的画卷一样,将北宋时杭州优美的都市风光和繁荣的城市面貌完美地展现在了读者眼前:

杭州不仅人口众多、规模巨大、商业贸易繁荣,经济发达、文化丰富,楼宇精致、交通便捷,而且生态环境优美,娱乐活动繁多,人们生活富足,精神世界充实,人与自然和谐一体。

九衢三市风光丽,正万家、急管繁弦

在柳永的词作中包含了许多以都市风景和都市生活为对象的词,一句话,柳永用都市元素谱写都市歌词,都市元素为柳永带来了很多的灵感和素材。

当然,在柳永的都市歌词中出现最多的另一座城市是汴梁(北宋都城,今河南开封)。自青年时期,柳永以学子的身份来到都城开封,他遍游汴梁,每到一处都会填词作曲,赞咏繁华的城市风光。

北宋文学家陈师道在《后山诗话》中记载了柳永游赏汴梁的故事:“柳三变(柳永)游东都南、北二巷,作新乐府,骫骳从俗,天下咏之,遂传禁中。”

在诸多描写汴梁都市风光的词作中,《看花回》一词可以说是出类拔萃之作,原词如下:

玉墄金阶舞舜干。朝野多欢。九衢三市风光丽,正万家、急管繁弦。凤楼临绮陌,嘉气非烟。

雅俗熙熙物态妍。忍负芳年。笑筵歌席连昏昼,任旗亭、斗酒十千。赏心何处好,唯有尊前。

词作开篇就烘托出一派安定、欢乐的氛围:作为北宋都城,汴梁不仅交通便利,还是风景秀丽的宜居之地。这里的人们安居乐业、生活富足,这里的人们沉浸在繁华、热闹、繁荣、富庶的都市生活中。

开篇句“玉城金阶舞舜干”,词人先从宫廷写起,此时的宫廷是一派歌舞升平的太平繁华景象。玉城与金阶为互文,皆指宫廷中的台阶。

接下来的“朝野多欢”,是对上一句描写的延伸。词人的言外之意是说,朝野上下、宫廷内外都弥漫着欢乐的气氛。由于“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的观点主导。

宋代的士大夫阶层的待遇是很高的。朝廷不仅给士大夫提供了优厚的待遇,还允许他们在家中举办歌舞宴会,这就形成了士大夫“未尝一日不宴饮”的及时行乐风尚,而且这一风气成为宋代士大夫阶层中很流行的事物。

北宋经济发达,坊市合一的营造新格局为都市生活注入了活力,都市商业经济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给市民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

都市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发展,文化娱乐活动是都市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所以为了满足市民阶层的需求,文化娱乐活动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新面貌。

柳永生活的时代,汴梁经济繁荣,人口众多,是一座国际大都市。

北宋汴梁的文化娱乐活动是非常兴盛的,这里聚集了一流的文学家、艺术家,他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里,在这里追寻艺术、追寻名利,柳永也是其中的一员。

接下来的“九衢三市风光丽”,词人将视野聚焦在汴梁的交通和都市风光上。街道上人潮涌动、熙熙攘攘,这是一派繁花似锦的都市图景。

柳永在汴梁生活多年,他的很多词作中都有对开封街道的描写,如《凤归云》“恋帝里,金谷园林,平康巷陌,触处繁华”,这些词句都描写了开封以街道为轴心的热闹景象,街道贯通了开封的发展,大量的人口集中于此,为其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街道的繁华,交通的便捷极大地提高了都市的发展空间,从而满足并提升了人们的生活需求。道路的拓展使都市不再是简单的人群聚集地,亲朋出游、贸易往来、节日欢庆等在街道上举行的活动使得都市的每一个场所成为因人而设、因人而需的公共空间。

“正万家、急管繁弦”,街道上车水马龙,街道两旁高楼林立,从歌楼酒楼中传出的悦耳的丝竹管弦,正是城市繁华的一个缩影。城市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

都市经济的繁荣发展带动了城市文化娱乐的兴盛,都市文娱产业在宋代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歌楼与酒楼成为重要的演出场所,兴起于宋代的小唱、杂剧、讲史、小说、散乐、影戏、诸宫调、商谜等各种文化艺术演出都集中于此。

在歌楼与酒楼中,汴梁城中的各个阶层,抑或以诗会友、切磋文艺;抑或倾听音乐演唱,观看各种艺术表演;抑或静静地坐着,在一杯酒、一盏茶的惬意中消磨一天的时光。

柳永也是都市元素中的一份子,都市里有他的温柔港湾,都市里有他的归属感,他从心底对都市生活有着深深的认同感,这是柳永笔下的“万家竞奏新声”的繁荣的都市景象。

因此,柳永愿意将他们刹那间转瞬即逝的美好填进词中,以文字的形式定格这美好的画面。

“凤楼临绮陌,嘉气非烟”,还是词人对汴梁繁荣的文化娱乐生活的叙写,凤楼这里代指秦楼楚馆。柳永在汴梁寓居时,曾流连烟花巷陌,他在歌楼写下了大量的歌词,歌楼的生活给词人带来了很多的灵感和素材。

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也说道:“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柳永与歌女们的关系极其亲密,与她们的交往也十分诚挚,柳永同情歌女的处境和生活,而歌女视柳永为蓝颜知己。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柳永以真挚的情感、流畅的文笔和飞扬的才情赞美了歌女美丽的容貌、绰约的风姿、善良的品质以及多种多样的技艺,这些歌词恰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北宋都城汴梁文化娱乐的兴盛。

柳永谱写的歌词深得歌女们的欣赏,她们喜爱柳永的词。柳永也在词中称她们为知己,愿意把自己的爱好、同情、关爱、以及爱情给予她们,他愿意与她们分享喜怒哀乐,他愿意与她们见证生活的点点滴滴,他愿意与她们感受都市的烟火气息。

所以柳永会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所以他会写出“雅俗熙熙物态妍。忍负芳年”,其中的况味是不言而喻的,既蕴含了词人的一片深情,也蕴含了词人与歌女们“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身份认同感。

而柳永的歌词也通过歌女们的传唱,成为风靡大江南北的流行歌曲,一度造成“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的劲爆场面,以至于他的每一首歌词已经歌女传唱,便在大街小巷滚动演出,更能登上北宋年度流行音乐金曲榜。

“笑筵歌席连昏昼,任旗亭、斗酒十千”,是词人对汴梁夜景的描写。人们通宵达旦举行宴会,欢声笑语响彻云霄,所有人都在纵享欢乐。酒楼中,人们肆意饮酒斗欢,欢乐的氛围在酒的酝酿下达到了极点。

词人笔下的汴梁城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夜市的灯火通宵达旦,完全是一座不夜城,夜市的繁荣也是都市经济繁荣的写照。

在柳永的词作中,汴梁的夜景也是词人经常描摹的景象之一。夜景不仅可以看出汴梁城夜生活的繁荣,还可以让人们时隔千年后,依然能从柳永有情感、有温度,带有烟火气息的文字中感受都市的夜生活气息。

亲眼见证过都市的繁华,才能写出宏阔壮丽的都市词。如果说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以绘画的形式表现了都市风物的话,那么柳永则是以词作的形式生动地再现了北宋都市风光。

柳永在《看花回》一词中,以“赏心何处好,唯有尊前”收束全词,这两句音韵协婉,情韵兼备,余味隽永。樽前把酒,低吟浅唱,这是词人体悟出的人生最为惬意、最为浪漫的事情。

在词人眼中,无论多么波澜壮阔的人生,终将还是包裹在热气腾腾的烟火人世,终将还是会被世界温柔以待。

《看花回》一词展现了汴梁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字里行间透露出词人对都市生活的热爱与留恋,这种发自内心的对都市生活眷念与留恋伴随了柳永一生。

都市的美好,让柳永难以忘怀,或许那里有他深爱的人,有他深爱的城市景象,有他眷恋的烟火气息,这一切汇成一种强有力的磁场,深深吸引着柳永。

通过柳永寄寓在《看花回》字里行间的情感,我们又何尝看不出他是一位率真、任性、浪漫的词人。

他的词作能被人们广泛接受,并传唱至今,或许是他的那份存于心底最深处的真情与柔情被他轻轻地洒向时光长河,以至于温润了整个时光长河。

活色生香的都市节日

北宋词人柳永长期生活在都市,他对都市风情有着自身的观察和体验,他的词作中总是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与节日盛况

《迎新春·嶰管变青律》便是一首描写北宋都城汴梁元宵节盛况的词作:

嶰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晴景回轻煦。庆嘉节、当三五。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萧鼓。渐天如水,素月当午。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随分良聚。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

开篇句“嶰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词人用音乐渲染出一派繁华和喧嚣的节日气氛。

嶰管,是以昆仑山嶰谷所产的一种竹子制成的乐器,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定声器;青律,在我国古代神话中青帝为司春之神,青律也就是冬去春来的意思。

汴梁城内都是欢度佳节的人群,绮罗丛中散发出阵阵香风,人们为了晚上的张灯夜游做足了准备,他们纷纷走出家门。

这一夜的汴梁城,车水马龙,游人如织,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与鳞次栉比的花灯交织在一起,络绎不绝的人影与流光溢彩的灯火交相辉映着。

立春之后的元宵节,时间与空间恰到好处地契合在一起,空气中已经弥漫着春天的气息,春风轻柔地抚摸着大地万物,植物迫不及待地睁开沉睡了一冬的朦胧睡眼,迎接春天,感知春的味道和气息。

这时虽然还不是桃红柳绿的春日盛景,但人们已经感知到了春天的味道,冬日厚重的衣服显然已经有些不合时宜,人们换上春装,扶老携幼,来到了大街上。

元宵节的彩灯与节日的氛围让平时很少出门的人也怦然心动,将自己美美地收拾一番,然后汇聚到欢欣的人群中,灯火辉煌的元宵佳节让长安城变成了不夜天。

汴梁城的元宵夜成了一座不夜城,因为节日,宵禁也取消了,汴梁城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四面八方来的游人。

汴梁城的十里花灯如明丽的珊瑚一样美丽动人,装饰有彩灯的假山耸立在街道两旁。穿梭在大街上的乐队,锣鼓笙箫齐鸣。在这一晚,不管是宫廷艺人还是民间艺人,他们都会进行歌舞演唱,为城市的节日氛围锦上添花。

经济的繁荣与都市的发展让元宵节的灯火呈现出比以往更加绚烂夺目的光彩,柳永笔下的装饰有彩灯的假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了汴梁的元宵节盛景:“自灯山至玄德门楼横大街,约百余丈,用棘刺围绕,谓之“棘盆”。内设两长竿,高数十丈,以缯彩结束,纸糊百戏人物,悬于竿上,风动宛若飞仙。”

当月亮爬上柳梢头的时候,夜晚将它温柔与妩媚的一面呈现出来。在这曼妙的时刻,青年情侣也加入狂欢的人群中,他们也期待着身边的她能像这温柔的夜色一样,展现出她的温柔与妩媚。

柳永笔下的“少年人、往往奇遇”正好可以用欧阳修笔下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来诠释,可以说,元宵节里发生的浪漫爱情也是值得词人们去着力描摹,大书特书的元宵节情景。

在宋代,不管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女子一向是很少外出郊游的,只有在金吾不禁、玉漏不催的元宵夜,她们才会抛开世俗的眼光,加入出游的行列。

青年男女趁此良机,要么结伴观灯,要么自由相会,要么转角遇到爱。此时的元宵节披上了浪漫的色彩,像极了情人节的味道。这不光是一个火树银花的夜晚,更是一个春宵一刻值千金的夜晚。

和心爱的人一起观看花灯,徜徉在热闹的都市,流连在花灯前,往返于灯火阑珊处,这注定是一个难忘的迷人的夜晚。到了夜深的时候,他们在光与影的见证下谈情说爱、卿卿我我。

汴梁城里的元宵花灯,让人大饱眼福。不知不觉便到了深更时分,然而人们却仍然怀着无限留恋的心情,迟迟不愿将它们的视线和步伐从花灯前移开。

人们满心希望这一年一度的灯花盛会与美好时光不要轻易消逝。因为,人类对美好的事物总是有偏爱的。

柳永的这首元宵词描写了都城汴梁元宵节盛况,词作以铺叙见长,气象渲染,浓淡适宜。开头以节令的变换,点出汴梁城新春和暖,接着写天气晴朗使得气候更加宜人,景物的铺叙让词义沿着词人预设好的路径一气呵成。

全词写景疏密有致、详略得当,用典则结合时宜,人物都是在良辰美景中出现而又活跃着的,呈现出北宋的都城汴梁一派承平、祥和、安乐和人们富足美好的太平景象,结合起来含有欢乐常保的意义。

柳永在宋代词史上是一个里程碑,其词标志着宋词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柳永大胆地创新都市词的写作模式,将赋的手法开创性地引入词中,以夸张的修辞手法展现北宋都城的风景名胜和世态人情。

柳永一生多在城市生活,亲身体会着城市的风俗与热闹,而这些都市符号和元素给柳永的歌词创作带来了无限的灵感,也成为他创作的素材和源泉。毋庸置疑,杭州和开封这两座宋代国际大都市,成为柳永歌词中的流量之王。

小话诗词

不论是多年的科举之路,还是进入仕途之后的宦海之旅,城市都是柳永生活最久的地方。繁华的都市生活燃起了柳永对生活的追求,城市的热闹富庶让柳永留恋不已。

他的人生际遇和文学创作与都市紧密相连。柳永个性率真而浪漫多情,登科之前,常年流连于歌舞之地,在仕宦期间,柳永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泗州判官等职,终以屯田员外郎致仕。

柳永长期在基层任职,仕途很不顺畅,于是他辗转漂流各地,这反倒极大地开阔了词人的视野,让他对各地的民风民俗有了一定的了解,为填词提供了许多新鲜的题材。

由于有着这样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历,所以柳永十分熟悉市民的生活习俗,他的词作不免染上烟火气息,所以,描摹城市生活也复刻都市生活便自然而然地成为柳永词作的一个主题。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