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zll编辑|于杰出品|汽车产经
2024北京车展火爆程度空前绝后,泼天的流量背后是电动化、智能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国产新能源迅速崛起,除了电动化之外,另一核心就是智能化。4月24日,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现身地平线发布会。他表示:电动车是汽车变革的上半场,靠的是电池技术;智能化作为下半场,靠的是芯片技术。
智能化方面,智驾技术正在成为推动变革的核心动力。
在降价潮硝烟未散的背景下,各主流车企已经打响了智驾赛道的新战场。城区智能驾驶成为车企互相竞争的下一个阵地,配置智能驾驶功能的车企越来越多。
车企大佬也纷纷下场为自家的智驾技术代言。前有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首次下场直播长城汽车NOA在保定市中心繁忙路段的实测表现;后有蔚来董事长、创始人、CEO李斌于周末高峰时段在北京城区直播实测蔚来NOP+城区表现。
图:2024主流车企城市NOA进度
与此同时,消费者对智能辅助驾驶的接受度越来越高。数据显示,从2021到2023年,智能辅助驾驶的相关功能在用户购车决策因素中的排名从第14位上升到了第5位。智能辅助驾驶功能逐渐从锦上添花可有可无,到成为影响用户购车时的一个重要决策考量因素而转变。
城市NOA的火热带动智驾方案以及供应商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期。
凭借出色的创新能力和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在智能驾驶计算方案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供应商——地平线,近期推出了新一代智能计算方案征程6系列和SuperDrive全场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该方案将帮助行业加快实现全阶智能驾驶,加速全场景智驾的应用落地。NO.1从单颗芯片到系列化跃迁“一步到位”实现全阶智能驾驶 2021年,在接受汽车产经采访时,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博士表示,“未来汽车行业,一定会复制手机行业和PC行业的规律:一类企业(像苹果)会选择垂直整合,所有东西都自己做;绝大多数企业,则会把精力更多地放在产品、品牌、渠道和用户上,而不可能具备所有的底层技术能力”。因为反共识的思考及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地平线选择了做一家底层核心技术供应商的路线,主攻智能计算方案赛道。
成立8年以来,共推出了三代已量产的征程家族计算方案。其中,2019年9月推出的征程2,聚焦智能驾驶辅助和主动安全;2020年推出的征程3,引领高速NOA和行泊一体;2021年7月推出征程5,领跑高阶智驾域控计算方案市场。
地平线征程家族走出了一条与行业发展趋势深度契合的曲线。如今征程6的推出,也恰逢其时。
据乘用车联合会数据显示,2023 年乘用车市场 L2 及以上智能驾驶渗透率达42.4%,而城市NOA的市场渗透率不超过10%。在高阶智驾分水岭即将来临之时,智能驾驶市场正处于一种多元发展的态势。
结合开头所说,当下智驾市场既有城市NOA技术的内卷竞争,也有L3级别技术的蓄势待发,与此同时,低级别的智驾功能也在持续的开拓市场。
这种多技术路线的并存状态反映的是市场的多元化需求。这就要求车企,不仅计算方案能够灵活适应不同环境,提供相应的感知能力和决策支持,还需要具备开放易用的特性,能够高效支持不同定位车型的各种智能驾驶应用的开发和部署。
眼下的难题是,如何在性能和成本及效益之间取得平衡呢?
地平线从全阶智能驾驶量产的维度,给出了系列化的解决方案。此次征程6系列共包含六个版本,分别是征程6B、征程6L、征程6E、征程6M、征程6H、征程6P,从一体机到域控,从主动安全到全场景智驾,可全方位覆盖智能驾驶全阶应用,面向不同智能驾驶场景进行了计算方案的灵活配置。
图片来源:地平线
面向低阶智驾市场,地平线推出了致力于打造业界最强性价比主动安全一体机方案——征程6B。面向中阶智驾市场,地平线推出可支持城区性价比方案的征程6M,以及可支持高速NOA的征程6E,并提供符合AEC-Q104车规标准的SiP模组和Matrix 6域控参考设计,以超高集成度实现更低的功耗和更优的系统成本。
面向高阶智驾市场,地平线则推出了专为新一代全场景智能驾驶而生的征程6P,拥有高集成度、高算力、高效率、高处理能力、高接入能力以及高安全等六大产品特性,单颗征程6旗舰即可支持感知、规划决策、控制等全栈计算任务,支持全场景NOA功能。
作为系列化的车载智能计算方案,征程6拥有统一的硬件架构、统一的工具链以及统一的软件栈,具备同代一致、代际兼容、系统最优的特性,并依托平台化可拓展的计算架构,以及配套一致、完整成熟的智能驾驶量产开发平台,从而得以支持应用层的高效开发与灵活部署。NO.2软硬件结合全栈技术与规模化量产“飞轮效应”驱动智驾加速驶向终局
所谓“飞轮效应”,是指想推动静止的飞轮转起来,开始需要耗费较大力气,但当转速到达临界点,只需稍微用力,飞轮就可加速转动。从征程5到征程6系列,地平线能在2年多的时间内实现计算方案产品新一轮的跃迁,主要得益于其软硬结合的全栈技术和在应用侧的规模化量产实践两大飞轮。
作为智能科技投射的最佳场景之一,智能驾驶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好的话,考验的是软硬件结合的系统能力。不仅要求前瞻软件算法的深厚积累与应用,也考验软件与硬件协同的量产效率。
现实问题是:自动驾驶公司的强项是算法,芯片公司的强项是硬件,车企的强项是量产。各有优点但也各有缺点,软硬件很难协同。
地平线刚好能平衡这一点。
作为华人顶尖深度学习科学家、百度自动驾驶发起人、第一个从软件领域提出做芯片的创业者,创始人余凯的风格铸就了地平线的特点:是一家披着硬件外衣的软件算法公司。
可以说,地平线是最懂算法的硬件公司,同时也是最懂硬件的算法公司。
余凯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未来智能化的竞争一定是“软硬结合”。地平线坚持的就是走软硬一体化的路线。
端到端无疑是当下高阶智驾算法技术的焦点。去年12月底,理想AD MAX 3.0系统在端到端架构下,整合了BEV大模型、MPC模型预测控制以及时空联合规划算法等能力;蔚来在今年上半年上线「基于端到端」的主动安全功能;小鹏的下一步也是实现端到端模型全面上车。
事实上,早在2016年地平线便率先提出了自动驾驶端到端的演进理念;在2022 年提出行业领先的自动驾驶感知端到端算法Sparse4D;2023年,由地平线学者一作的业界首个公开发表的端到端自动驾驶大模型UniAD,荣获CVPR2023最佳论文。
与此同时,在硬件技术上,地平线专为大参数Transformer而生的新一代智能计算架构BPU纳什,能够以高度的软硬协同打造业界领先的计算效率,加速端到端和交互博弈算法的应用普及。
图片来源:地平线从PC到移动互联网,软硬结合在每一次产业变革中都发挥着关键技术价值。类似于苹果在智能手机上的软硬一体化生态闭环,特斯拉在智能驾驶上通过布局数据、算力中心和芯片、算法,基本也做到了软硬闭环,英伟达也以GPU+CUDA构建了软硬紧密耦合的生态。
面向智能驾驶时代,软硬结合同样是通往终局的必要路径。
余凯在发布会上表示,“软硬结合的智能计算技术,将让每一辆车都能具备环境感知、人机交互和决策控制能力,让人类生活更安全、更美好。地平线以终为始,前瞻布局了软硬结合全栈技术,以软件为牵引、硬件为驱动,打造出面向全场景、全生态的软硬结合智能驾驶系统,并以极致的开放打造极致的效率,抵达智驾终局。”
截止目前,地平线已完成征程系列累计交付超500万片,量产定点车型超200款并链接超过30家车企及200家上下游伙伴。
新推出的征程6系列一经推出就收获了包括上汽集团、大众汽车集团、比亚迪等在内的10家首批量产合作车企,将于2024年内开启首个前装量产车型交付。
图片来源:地平线广泛地同车企及生态伙伴合作,为地平线带来了海量智能驾驶场景,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复杂的、接近用户需求的市场反馈,反向推动了地平线的软件研发能力,加强了地平线软硬一体的全栈技术能力。
NO.3
[ 写在最后 ]
除征程6外,地平线软硬结合的全栈技术实力与规模量产的策略布局,还体现在其发布的另一款产品——Horizon SuperDrive全场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站在智能驾驶迈向全场景大规模普及的重要节点,地平线认为,智驾系统将经历可用、好用、爱用三个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