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酒镇”:藏在大山中的宝藏,王祖烧坊酱酒世家14代传承

读书文史 2023-06-14 11:28:43

文 | 读书君

在中国,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祭祀祖宗等,大至家宴国宴,小至亲友相聚,但凡举宴,都要喝上几杯,正所谓“无酒不欢”。中国人的一生,几乎离不开酒。

出生要办酒,满月要办酒,升学要办酒,工作要办酒,结婚要办酒,即便是人死了也要办酒……真可谓是万事离不开酒。

中国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三大酒系的发源地之一,更是酒魂所在的国度。早在上古时期,我国就形成了“无酒不成礼,有酒方成席”的文化传统。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酒的身影无处不在。千百年来,中国的酒文化代代相传。

01 酒的起源

说起酒这个东西,其追溯的历史相当久远!

在中国,“酒”是继四大发明之外,另一项伟大的发明。之所以称为伟大的发明,因为它从被发明生产出来之后,直到传承和发展到如今,它已经深深渗透在中国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节日习俗,人际往来,祭祀等等,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生活理念、处世态度、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

酒被谁发明的?

民间有几种说法:

第一,“杜康造酒说”,认为酒是周代的杜康所酿造出来的,杜康是一位酿酒师,还曾为周天子酿过酒。如今,杜康甚至一度成为了酒的代名词。

第二,“仪狄造酒说”,话说夏禹时期,有个叫仪狄的人酿造出来的酒醪,即没有过滤过酒渣的浊酒。相关的古籍中,有不少提到仪狄“作酒而美”的记载,话说仪狄是一个酿酒高手,酿出的酒味让人流连忘返,后来人们将他视为酒祖。

第三,“黄帝造酒说”,因为《黄帝内经》中就有那么一个情景:黄帝与歧伯讨论造酒。

第四种说法比较有意思,认为是“酒星造酒”,也就是天上的神仙酒星创造出来的。

当然,其实最早的酒,并不是人,也不是神仙所造,而是自然产生的。

我们都知道,酒的成分是酒精,成熟的水果或是谷物在经过发酵之后,会被转化含有酒精的液体,这就是最原始的酒的状态。

后来,我们的祖先们意外发现如此产生的液体,口味颇佳,从而模仿大自然,开始有意识地酿酒。

那么,具体来说,人类什么时候开始酿造酒呢?至今还没有确切的定论。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在距今6000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中国古人就已经掌握了酿酒技术,学会了饮酒。在商朝的贵族墓葬中,人们也的确挖出了不少的酒器文物,足以看出当时人们对酒的重视程度:到死了也要将酒器带进棺材里。

当然,从古人用的酒器中,也足以看出酒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在前面的文章中,读书君曾写过几篇关于《诗经》中古人用的各种华丽的酒器的介绍。

早在商周时代,就已经有尊、壶、爵、钵、罐、瓮、釜等,用来储酒、盛酒、温酒、调酒的陶器,金银杯盏其造型之多,设计之精美奢华,让人刮目相看。

之后,随着朝代的发展,逐渐出现了酒作坊,酒楼等,与酒相关的设备、产业逐渐完善起来。

我国最早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曾写道:“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写的就是在十月金秋之时,收割了稻谷,用稻子来酿造春酒,以期盼能够获得长寿。

可以看出,早在西周、春秋之时,酒在人们的生活中就已经相当普及。秋收稻谷,人们首先想着用新米酿酒。

酒,主要是由谷物、水果等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经发酵而来的。我国最早的酒主要是果酒和乳酒,之后,随着制曲技术的进步,有了药酒,葡萄酒、烧酒等各种各样的酒。而到了明清时期,随着酿酒业蒸馏技术等的进一步完善发展,酒的度数也逐渐上升,白酒越来越普及。到了如今,白酒已经成为了很多重要场合必备的饮品。

02 中国“第一酒镇”

说起酒,必然想到中国,而说起中国有名的酒,则必然要提到贵州茅台地区(茅台镇)。

茅台地区是著名的蒸馏酒酿酒地,贵州茅台地区是全球酒文化最丰富,也是白酒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之一。

贵州省茅台镇是一个神秘的地方,这里不仅有着美丽的风光,还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是伟大的红军长征渡口,也是万里飘香的中国酱酒圣地。

王祖烧坊就是出自于茅台酒镇的优质酱香白酒,是自茅台镇王氏酱酒世家十四代传承而来,它的发展历史与茅台镇的酒文化发展一脉相承。

酒的产生得益于良好的自然环境,贵州地处亚热带温润季风区,冬暖夏热,山水环抱的地形,以及独特的气候环境,为酿酒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此外,贵州地区的溪水,地下水等硬度适中,酸碱度平衡,水中含有大量的对人体有利的微量元素,也为酿酒的生产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水质条件。

紧挨着赤水河边的茅台镇,原来只是一个偏僻落后的的小渔村,村民们每天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农耕生活。后来,随着盐贸易的发展,这里成为了盐路的必经之地,成为了运盐商人的垄断之地。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买卖就有市场,人流大的地方,生意总不会太差。之后,盐商开始在那里建客栈,开商号,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日子久了,人们发现,这里不仅风景独特,且酿酒条件也极佳。

于是,有人开始在这里开设酒坊,自产自销的同时,还带动了周边的人也跟着效仿,最终吸引了一大批的游客到这里“喝酒打卡”,尤其是以文人墨客最为有名,并因此而留下了不少有名的诗句。

比如清朝诗人郑珍写道“酒冠黔人国,盐登赤虺河”,“赤虺河”即赤水河,描写的就是茅台之酒的特色工艺,当时其生产规模已经很大。茅台镇因盐得酒,从此名扬天下。

茅台镇早在清朝时其酒坊就已经非常发达,可以考证的是在茅台镇杨柳湾,一尊于清嘉庆八年(1803年)建成的化字炉上所铸的捐款名单中,有“大和酒坊”的字样。此外,1990年考古在茅台镇还挖掘出土了刻有“清乾隆四十九年茅台偈盛酒号”字样。

可以说,清朝时期,贵州的酿酒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呈现酒品众多,分布广泛,质量上乘等特点。

当然,清朝时期贵州地区的酿酒业能够得到如此迅猛的发展,除了以上提到的自然环境以及人文原因外,还和当时清政府的“酒策”有很大的关系。

当时,政府对酒的生产和销售等管得比较严,实行禁酒政策。当时,酒这东西对人的诱惑实在太大,酿酒行业的利润是相当丰厚的,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很多人选择铤而走险,从事酒的生产。

而贵州地区地处山区一带,属于多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风土人情和汉族存在比较大的差异,酒在这里不仅是消遣娱乐的饮品,还是祭祀和抵挡岚瘴的必需品。考虑到地区的特殊性,政府在这地方推行了相对比较宽松的税酒政策,使得贵州地区的私营酒业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空间,进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地酿酒业的发展。

03 王祖烧坊

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来自我国贵州茅台镇两家最为著名的烧房荣和、成义,一同送出了酒品。

当时,由于其盛酒的包装设计采用的是圆形小口黄色陶质釉瓶子包装,“酒香也怕巷子深”,导致无人问津。最后,偶尔之间酒瓶被打碎了,酒香四溢,最终才成为了焦点。

经过世界多国专家的品鉴,被评为“世界名酒”,获得了金奖,从此名声大噪,名扬四海。

如今,茅台镇早已成为著名的酒镇。有人开玩笑说,想要在茅台镇测酒驾,恐怕难度很大,因为茅台镇的空气里都弥漫着酒香味。似乎,也的确如此。

如今的茅台镇,集聚了多种品牌酱酒为一体。王祖烧坊就是这么一个坐落在茅台镇的酱香酒品牌。酒厂现坐落在茅台镇7.5平方公里酱酒核心产区,其生产车间占地有100余亩,标准窖池586个,办公楼建筑面积6000平方。现已经形成了年储存白酒2万吨,年生产能力达9000余吨优质酱香白酒的规模。

酒厂从成立以来,始终秉持12987古法传统工艺,严格的制酒工艺,选用优质的小麦谷物制曲,通过传统的发酵、蒸馏、陈酿等工艺,历经数年的陈酿后,形成了口感醇厚、香气四溢的酱香白酒!

都说无酒不显客尊,无酒不成礼,在众多种酒类中,白酒是当下人们在重要人际交往中首要选择。王祖烧坊追求让其价格回归于价值本身为目标,为了给更多的新老客户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优质酱香白酒,是白酒中一款不错的选择!

参考资料:

许进雄著,古事杂谈,现代出版社,2020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分享,一起探讨~

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

1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