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人好像自带“人缘磁场”,走到哪儿都受欢迎?
他们可能不是最健谈的,也不是最有钱的,但就是让人感觉舒服,想跟他们亲近。
秘诀就在于他们掌握了人际交往的“潜规则”——梅拉宾法则。
这个法则是什么神奇的存在?
简单来说,就是你在跟人交流的时候,你说的内容其实只占了很小一部分,大概就7%左右,真正起到关键作用的是你的语气(38%)和肢体语言、表情这些非语言信息(55%)。
想象一下,你兴冲冲地跟朋友分享好消息,对方却面无表情地说“恭喜”,你心里会是什么感受?
是不是觉得对方根本不在乎你的喜悦?
同样的,如果你在微信上回复朋友“有事”,虽然只是简单陈述,但对方可能解读成你在敷衍,甚至是不耐烦。
所以,与其绞尽脑汁想说什么漂亮话,不如先关注一下自己的表情和语气。
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次温暖的握手, often 比千言万语更能打动人心。
就像春风拂面,让人如沐春风,自然而然地想要靠近。
前几天我去医院看病,排队时听到前面一位母亲在跟孩子说话。
孩子不小心把水洒了,母亲没有责骂,而是蹲下来,轻轻地摸着孩子的头说:“没事,下次小心点就好。”语气温柔,眼神里满是爱意。
那一刻,我仿佛感受到了孩子内心的安全感,也感受到了这位母亲的高情商。
梅拉宾法则不仅仅适用于日常生活,在职场、谈判桌上也同样重要。
我曾经见过一位销售高手,他每次跟客户见面,都会先认真倾听客户的需求,眼神专注,不时点头表示认同。
即使最终没能成交,客户也会对他留下良好的印象,为下次合作埋下伏笔。
当然,梅拉宾法则也不是万能的。
比如,在写邮件、发短信的时候,非语言信息无法传递,这时文字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沟通场景,灵活运用不同的沟通策略。
再比如,在一些文化中,人们更注重语言的表达,而非语言信息可能被弱化。
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一个线上培训课程。
讲师是一位非常有经验的沟通专家,他讲课时语速适中,语气抑扬顿挫,而且会运用很多肢体语言,例如手势、表情等,即使隔着屏幕,我也能感受到他的热情和感染力。
课程结束后,我尝试将学到的技巧运用到工作中。
在一次团队会议上,我特意注意了自己的语气和肢体语言,尽量保持积极的态度,并认真倾听每位成员的发言。
结果,会议的气氛非常融洽,大家畅所欲言,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彼此的心灵。
而梅拉宾法则,就是这座桥梁的“建筑图纸”。
它告诉我们,沟通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情感的交流。
只有掌握了这座桥梁的建造方法,我们才能更好地与他人连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