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说:
人生最重要的两天,是你出生的那天,和你明白你为何活着的那天。
1883年,高更35岁了,过着体面的生活,有着体面的工作,受人尊敬,家庭和睦。
可是这一年,高更竟然发疯似的,辞去了高薪的工作,放弃了自己上流社会的生活,打算投身艺术,做一个前途未卜的画家。
高更觉得,他终于明白自己后半生为什么而活了,那就是当艺术家。
然而,朋友们觉得,高更疯了,因为他做了连孩子都知道是错误的决定。
这种戏剧性的变化,也让高更付出惨痛的代价,他将全部的时间精力都投入到画画里,可是一家人连饭都吃不上,妻子不得不带着一家人投奔娘家,但高更的决定并没有得到理解,随之而来的,是接连不断的冷嘲热讽。
38岁时,高更再也受不了这种嘲讽了,他和家庭断绝了关系,声称要远离文明社会,遁迹荒岛。
成为画家后,高更大多数时候都过着一种穷困潦倒的生活,然而,他在画中找到了自己,成了高更,这世界缺了一个体面的股票经纪人,不会让人觉得遗憾,但若少了一个画家高更,或许会让很多人觉得遗憾。
高更去世后,毛姆看了高更的画,备受震动,在游览了高更隐居过的荒岛后,以高更为原型,创作了《月亮和六便士》,畅销全世界,被翻译成60多种语言,风靡110个国家。
满地都是六便士的生活,他抬头看见了月亮。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高更的故事,看看他为了梦想,在人间受苦的一生。
011848年6月7日,艺术之都巴黎,高更出生了。
他的出生,在艺术史上,如同一颗星辰的出现。
高更3岁的时候,父亲就因心脏病不幸去世了,年幼的高更没了父亲,母亲不得不带着高更前去投奔娘家。
在那里,高更见到了许多名画和古董,更有机会常常见到那些精美的绘画和雕刻,这大概就是他和艺术最初的缘分。
每当节庆时,当地的土著女人,就穿着绚丽夺目的舞衣,一路舞来,如同天边的一道道彩虹。
她们古铜色的肌肤,在阳光下,似乎在发光。
这样的场景,让高更痴迷不已,他趴在窗户上,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一切。
自从丈夫去世后,母亲一心都在儿女身上,她试着紧紧地抓住儿女,如同抓住手中仅有的安全感,然而,年幼的高更,却是一个自由的精灵,他不愿被控制,他只想做自由自在的自己。
孩子是比较幸运的,他们的自由,可以通过任性得来,但成年的人们,却不敢轻易任性。
1855年,高更的祖父去世,在遗嘱里给高更母子留了一份遗产,但没有说明是多少。
高更母子紧赶慢赶,回到老家,才发现这份遗产的数量,根本不足以维持生活。
母亲本想带着高更重新回到娘家,可是好巧不巧,娘家那边也发生变故,手握财产权的老人撒手人寰,给高更母子留下的遗产,也因为他们没有在场而被他人私吞。
这戏剧性的生活变故,让人哭笑不得,高更母子失去了阔绰的生活,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高更失去了阔绰的少爷生活,成了一个在生存线上挣扎的孩子,从此,他需要拼尽全力,才能将自己的人生安排得好一点。
一切按部就班的人生,到头来也只会有一种按部就班的活法。
02转眼之间,高更也到了上学的年纪。
在学校里,高更就是一个奇葩,他常常郁郁寡欢,特立独行。
他一个人聚精会神地躺在胡桃树下,别人问他在干什么,他懒洋洋地抬起眼皮,说自己在等胡桃降落。
他也会在树上雕刻图案,如同雕刻一个世界。
这个世界奇形怪状地生长着,高更却越长越正常,他越来越合群,但他的内心,却汹涌着一个世界。
更重要的是,他学会了怎样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判断事物,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他很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安排自己的人生。
念了两年预科学校,高更觉得,学校生活是乏味的,他不愿在这种乏味里虚度人生。
他想做一个水手,和大海打交道,过一种充满激情的生活。
于是,他跑到母亲面前,向母亲说了自己的决定。
高更的话,让母亲恐慌不已。
那太危险了。
但高更去意已决,不管母亲说什么,都无济于事。
随后,他登上一艘商船,成了一名小学徒。
此后三年,高更以学徒的身份,在船上生活,在大海上自由自在地飘荡。
三年后,他在海军战舰上服役,成了真正的水手。
在海上飘荡了6年,高更成了一个强壮、成熟的男人,他决定回家。
高更回到家里,才发现自己已经无家可归了,母亲意外去世,家中的一切全都毁于战争。
此时的高更,孑然一身,无有牵挂。
他利用母亲生前的人际关系,谋得了一份股票经纪人的工作。
从此,高更踏入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世界。
这就是小市民的生活世界,他有着让人羡慕的工作,拿着让人羡慕的工资,前途无量。
这是世俗渴望的东西,但对有些人而言,这样的东西,只能满足俗人的需求,而无法满足天才的灵魂。
031873年,高更25岁,作为股票经纪人,他前途无量。
股票经纪人是他的本质工作,而画画,是他的业余爱好。
这一年,他遇见了喜欢的姑娘梅特。
梅特出生平凡,家里还有一大堆麻烦事,十几岁就外出当保姆,帮助家里挣钱。
她个子高大,身材匀称,举止活泼,一双蓝色的大眼睛甚是美丽。
遇见梅特,高更觉得,自己遇见了爱情。
他开始热情地追求这个女孩,陪她逛街,带她去公园散步,高更很快就凭实力追到了梅特,因为此时的高更,英俊潇洒,笑起来很好看,完全满足了梅特梦中情人的期待。
梅特渴望的,恰是一个事业有成的丈夫,一群活泼可爱的儿女,还有让人羡慕的生活。
这一切,高更都可以给她。
她高兴地答应了高更的求婚,并在当年11月嫁给了高更。
两人结婚后,梅特才知道,高更有一个根深蒂固的癖好,那就是热爱画画。
但梅特也觉得,画画没什么问题,艺术还能装点生活,让生活看起来更加高雅。
在梅特看来,画画只是一个爱好,又不影响生活。
但画画对高更而言,显然不仅仅是用来装点生活的兴趣,他对画画的痴迷,越来越严重,他将越来越多的时间投入到画画里,成了一个业余画家。
每个星期,他抽一两天学画,他画得越来越好,朋友们鼓励他参加画展。
1876年,高更的一幅作品参与画展,与一些著名画家的作品并列在展厅。
高更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他问自己,我真的能当一个真正的画家吗?我有这样的天赋吗?
毫无疑问,他内在的某些激情已经被点燃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莫奈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之一,高更拿着自己的作品,走到莫奈面前,希望能得到指点。
让高更激动的是,莫奈竟然评价说:
很好。
高更觉得,自己只是业余画家,莫奈鼓励他:
“不,你不是。业余的画家是指那些画画不成形的人。”
很多画家都是疯狂的,莫奈就曾说过:
“一个人要舍弃对一切事物的眷恋,唯独钟情于作画,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画家。”
“仅仅熟悉这个行业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有被这个行业所推动的热忱。”
高更记住了这句话,他的心里,也燃起了一股艺术的热忱和渴望。
渴望的种子,一旦埋下,剩下的就是默默等待,待其破土,将一发不可收拾。
04当高更对绘画只有一点兴趣的时候,妻子是鼓励和支持的,因为她把高更的爱好,看成高雅生活的点缀。
可是高更对绘画越来越狂热,这让妻子觉得痛苦。
他疯狂地买画,而且还是在当时无人问津的印象派画作。
妻子觉得,高更疯了。
可高更不管,他爱画画。
不是为了别的什么,而仅仅是因为爱。
在艺术界,塞尚一直是高更的偶像,塞尚为人高傲,自由不羁,不受拘束。
高更渴望能跟自己的偶像学习,他费尽心思见到塞尚,但塞尚告诉他,画画没有什么速成的窍门,只要不断画,就能抓到那种画画的“感觉”。
和这些大师的相见,也让高更明白了,自己还有很多要学的。
于是,他更加努力学习。
他想不顾一切去画画,做一个专业的画家,可他拖家带口,已经成了五个孩子的父亲,他不能抛下他们不管。
然而,画画的冲动还是战胜了一切外在的考量,1883年初,高更辞去了体面的工作,他平静地对妻子宣布:
“我决定要做个专业画家,现在,我可以放手去画了。”
妻子惊慌失措,但已无可奈何。
此时的高更,35岁,事业有成,家庭美满,但他终于知道自己为何而活了,他要当一个画家。
三十几年前,母亲将他带到这个世界,他获得了肉体的生命。
可此时,知道自己为何而活,他的灵魂睁开了眼睛,他为自己争取到第二次生命,这一次新生,让他找到了人生的意义,那就是当一个画家。
05虽然辞去了高薪的工作,但高更对生活充满希望。
他自负地对画家朋友说:
“只要我们做出改变,一定能靠艺术赚钱。”
但朋友已经被现实毒打过了,他只能暗暗摇头,觉得高更太天真了。
高更很快也被现实毒打了,他根本不能靠艺术赚钱,他在巴黎一筹莫展,鲁昂的朋友来信说,鲁昂的人们爱画,连普通旅馆都挂着众多印象派的作品。
高更一听,觉得有这样的机会,何妨一试,他相信在鲁昂,肯定能卖出去画。
朋友都劝他,不要那么天真,艺术跟做生意不一样。
但高更一意孤行,他拖家带口到达鲁昂,可是一年了,他还是没有卖出去画,存款也花完了,全家都快吃不上饭的时候,妻子只能带着一大家人投奔娘家。
然而,现实十分残酷,高更不仅没有受到欢迎,反而遭到了惨重的鄙视。
丈母娘一看,高更一行人,浩浩荡荡,带着五个孩子,还有一捆捆画布,她气不打一处来,觉得太气人了。
梅特没办法,当了老师,挣几个铜板。
高更也实在没办法了,去做了法语教师,可是画画依然是他的命,他一有空就画画。
他抱怨说:
“最近是艺术将我折磨得最痛苦的时候,也是金钱将我折磨得最痛苦的时候!”
他没有钱,也没在艺术上闯出一条路。
可是,苦难和失意,有时候会让人更靠近灵魂,高更的画技,得到了一次变革,他终于意识到,他必须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而不是照搬别人的技巧。
在这段苦难的日子里,他不断思考,追求,探索,他说:
“我心中伟大的艺术家是懂得如何传达智慧的人,他的智慧能令他表达出各种最精致、最微妙又无法捉摸的感受和直觉。”
生活折磨着高更,可高更却一步步找到了自己。
06画画没带给高更物质,却让他的灵魂变得丰满。
自由地画,疯狂地画。
他这样劝告朋友,也这样劝告自己。
可是,生活还是乱七八糟的,冷嘲热讽依旧在继续,人们对高更冷眼相待,不屑一顾。
高更一心追求理想,妻子一开始同情高更,心疼高更,可是她也渐渐对高更感到绝望。
这一切,让高更痛苦。
他对社会,对家庭,渐渐失望。
所有人都把他当成没用的废物,高更也不愿对他们妥协。
1885年,高更对这一切忍无可忍,他抛妻弃子,逃离了家庭,前往巴黎,他希望能在巴黎重新闯出一片天地。
然而,他却陷入更深的绝望,他找不到工作,画画也无人问津,他被曾经的马夫收留,才免于流落街头。
他天天吃不饱饭,忍受饥饿,又心情沮丧,逼不得已,高更甚至想重新做回股票经纪人。
但他并没有回去,他是厌倦世俗的,是厌倦传统的,他也不愿向传统屈服,也不愿向现实屈服。
他找到一份发传单、贴海报的零工,在寒冷的冬天,冒着刺骨的寒风,一天挣5个法郎。
这样的日子,直到1886年5月才有所改变,那一个月,高更在画展上一口气展出了19幅画,单幅画作最高价卖了250法郎。
但高更的生活依旧穷苦,他只想专心画画,他离开城市,到一个小岛上生活,全心全意寻找画画的灵感。
他画了很多画,一如既往,这些画并没有给生活带来改变。
他生病时无人照料,就连生活,也无暇顾及。
他自嘲地说:
“我虽然得到了一些浮名,可是到现在还是饥寒交迫,连精力都用完了!"
他决定离开巴黎,他悲叹:
“巴黎是穷人的沙漠,我实在待不下去了。”
人就是因为梦想,因为坚持,才在这人间受苦。
07高更厌倦了文明社会,他想要逃离。
他知道一个荒岛,风景优美,很适合画画,他循迹而去,可是去了之后,大失所望,原先的荒岛早已被文明污染,到处弥漫着工作、金钱和利益的味道。
于是,高更又想到了另一座荒岛,他想去那里,可是没钱,他只能跟工人们一起挖沟,想挣到自己的路费,却因体力不支,被开除了。
最终,还是朋友在街头帮人画像,两人才挣到了路费。
高更是喜欢这样的环境的,眼前是无边的蓝色海洋,屋后是种满果树的果园,远处是郁郁葱葱的森林。
这里充满自由,充满阳光。
高更的灵魂,在无边的天空里驰骋。
他画提着篮子的女人,画村庄,画海岸,画可以画的一切,但他画女人最多。
画着画着,他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画法,他不再模仿,而是成了真正的自己。
在这个荒岛上,他依旧穷困潦倒,他们自己建的茅屋,挡不住雨,他们没有钱,饿了就啃椰子。
实在走投无路,高更不得不向大使馆求助。
艺术能喂养灵魂,却喂养不了身体。
可大使馆拒绝了高更的请求,高更做了水手,才一路搭船回到法国。
高更虽然还是穷困潦倒,居无定所,但他的画,却征服了一些人,梵高就是其中之一。
梵高几经周折,自己拾掇了一间画室,他邀请高更同住,同画。
对于梵高,高更是欣赏的,但他知道梵高是个暴脾气,因此迟迟不见,直到1888年10月,这两位大师,才终于会师。
到了梵高的黄房子,高更发现,一切都乱七八糟的,高更不得不像个老大哥一样,带着梵高打扫卫生,整理住处。
此后一段时间,他们一起逛妓院,一起画画,如同两位剑客,相互切磋,但切磋着切磋着,总能打出火气。
没多久,高更就离开了。
而梵高也在一年多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梵高死后,高更写了一篇悼文:
“死亡对他说一种解脱,一种安慰,死亡将永远停止他所有的苦楚,来生,他将收获今世的耕耘。”
08生活,只要活着,就一直痛苦。
高更一直渴望,能在一个充满自由的地方,有一座自己的房子,建一间自己的画室,自由自在地创作和生活。
他对朋友说:
“我已经42岁了,我的时间不多了,我希望能遗忘过去和一切家庭责任。”
他希望自己能像一个从文明世界退休的老人那样,生活在原始社会里。
然而,他没有钱,连生活都顾不上。
在巴黎,高更打扮得奇奇怪怪的,他脚踏雕刻着奇怪花纹的木屐,身穿绣着奇怪图案的水手上衣,下身一条宽松的蓝裤子,头上一顶扁圆形帽子。
走在街头,他就是最靓的仔,浑身透着一种异域风情。
1891年初,高更举行了一次非常成功的画展,一共卖了30幅画,收入近一万。
而此时的莫奈,一幅画近3000法郎,高更心里酸溜溜的。
他有钱了,终于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他知道,这笔钱在巴黎这样的地方,根本不够生活多久,唯有遁迹荒岛,才是他最好的去处。
于是,他拿着这笔钱,前往塔希提岛。
他宣称:
“法国的高更就此死去。”
高更之所以选择塔西提岛,是因为此岛远离文明社会,足够野性。
这里海水湛蓝,透明得像水晶一样,戴着花冠的俏女郎独坐在船尾,岸边细沙如银、椰影婆娑,空气中夹杂着香草与海风的清新……
最让他惊讶的,就是那静谧的夜,没有一点声音,偶尔有一片叶子落下,如同抚摸灵魂的轻轻叩击。
这里的风土人情,完全符合他的理想。
他在这里租了一个茅屋,开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黄昏时,他走到沙滩,坐在水边抽烟。
他喜欢这样的生活:
“我已离开那些牢房很远,那些欧洲的房子”
他和当地人一起捕鱼、游泳、伐木、采面包果子。
“我逃离人世间的虚假,与天地、自然认同,我衷心地期盼明天像今天一样安详、一样美好。”
09在塔西提岛,高更灵感迸发,灵魂的火焰炽热地燃烧着。
他只想将自己看到的一切都画下来。
他在这里结婚,妻子年轻漂亮,她悉心照顾高更的生活,为他洗衣做饭,陪他散步,伴他笑。
看着美丽的妻子,高更一幅又一幅地为她画像。
他说:
文明正一步步离我远去,我开始想得很单纯,不再憎恨我的邻居,而是试着爱他们。
我自由地生活,并完全体会到人类与动物带给我的快乐。
他不停地画,不断地画,11个月,他画了44幅画。
然而,他依旧穷困,他寄出去的画,卖的钱都没有寄给高更,高更没有钱,就很有可能被遣送回去。
但他毫无办法,他只能不断地画,他的眼睛出了问题,视力严重下降,但他并没有绝望,而是说:
有希望就有生命。我只有不断延长我的幻觉及在梦中创造希望,才能活着完成我此生的使命。
因为穷,他被遣送回巴黎。
再次回到文明社会,高更又意外得到一笔遗产,他再次成了巴黎街头那个最奇怪的画家,穿着怪异,特立独行。
一年后,他再次远离文明社会,回到了塔西提岛,这一年,高更47岁,梅毒缠身,贫病交加,是个失败的中年男人。
因为梅毒肆虐,高更的双腿疼得连走路都走不了,但他坚持画画。
1896年,《国王与妻子》创作完成,长1.3米,宽1米。
不画画的时候,他就在院子里雕刻,雕刻完成,也不在意,随便放在草地上。
他的生活,依旧穷困,疾病又折磨着他,他决定自杀。
但在自杀之前,他必须完成一幅不朽的画作。
整整一个月,他一心投入画画,废寝忘食。
画完后,高更觉得,这是他所有作品中最优秀的作品。
这幅画就是《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要到哪里去?》,长374.6厘米、宽139厘米。
他在这幅画里,画出了对人生的思索,出生,成长,死亡。
画完之后,他觉得,可以去死了。
于是,他带着毒药,独自一人上山,找一个僻静的地方,服毒自杀。
然而,毒药的量太少,高更没死成,药效发作后,怎么也死不去,只能趴着下山求救。
自杀未遂,后果就是他躺在床上,养了两个月。
两个月后,他爬下床,找了一份零工,每天挣6法郎,一边治病,一边画画。
生活,依旧是生活。
然而,画画,让高更多活了一次。
101901年,高更53岁,但他又产生了一个更疯狂的想法。
他觉得,塔西提岛不够原始,还有文明的气息,他想去一个完全原始的荒岛生活。
这年8月,他撑着小船,飘向自以为原始的岛屿。
他说:
我相信只有在完全的原始和沉寂中,才能燃起我内心最后狂热的火花,将我的才华充分燃烧。
在这个岛上,他精心布置自己的房子,他为自己刻了两个雕像,一个是全身赤裸的女人,一个是穿着神父外衣的魔鬼。
他把这雕像放在厕所两侧,供来来往往的人欣赏。
他仍旧不断地画:
“无论如何,我都要完成我的使命。”
1902年,高更着手创作系列油画,作为“形式巧妙的遗嘱”,以确保他在美术史中应得的地位。
在岛上,高更不受文明人的欢迎,可是土著们却非常喜欢他。
眼见岛上的土著居民惨遭所谓文明人的欺压,高更愤恨不已,他为这些土著居民收集证据,并寄给当局,可是,没有人愿意相信他这样一个疯子。
为此,他还被抓进监狱,关了几个月。
在生命的最后,他的双腿肿得溃烂,不能久站,画画也就有了困难,于是,他开始写作:
我一生都尝试着从传统教条中走出来。那些教条不但会损害艺术家的自由,也会蒙蔽大众的双眼。
他写了一本自传式的书,取名《芳香的土地》。
1903年5月,高更病入膏肓,连医生都无能为力了。
5月8日,高更去世,土著老人哭着说:
大师走了,我们的族人从此失去了依靠。
高更去世时,人们在他的画架上,看到一幅尚未完成的风景画。
自从决定画画,他从未停止。
也是自从画画后,他一直穷困。
高更曾说过:
我相信圣洁的灵魂和艺术的真谛,它们二者合一,不可分离……
我相信艺术深植于所有被圣灵感染的人的心中。我相信一旦尝到伟大艺术的精髓,以后就再也无法抽身,必将永世为它牺牲、为它工作,永不弃绝。
我更相信任何献身于艺术的人,都会得到福泽。
高更死了,但他永远活着。
11有的人还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但他永远活着。
高更前半生,过着小市民的生活,物质丰富,生活在上流社会,让人羡慕,可他自己,却并没有感到生命的充实。
后半生,他遵循灵魂的渴望,去画画,决定当一个画家,他穷困潦倒,食不果腹,但他灵魂得到了锤炼,他感到了充实。
时至今日,也没有人能说明什么样的生活是好的,高更也不知道,他也只是想将自己的人生安排得好一点。
可到底什么是好?
这不是一个有固定答案的人生问题,而是一个可以有个性选择的人生问题,无论怎样,一个人,忠于自己,做了自己想做的,无论结果如何,至少也可以无悔了。
我想,这也是一种好吧。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善于树立标准,可是我们千万不要忘了,我们才是自己的标准,因为生命只有一次,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文|不有趣灵魂&素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