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产人的15年

冬萱评情感 2024-06-07 01:32:01

文:梅子

这世界上有多少人干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反正我是没有这份幸运。

有些工作,由不得你喜不喜欢,被命运逼到墙角,你根本没得选择。

就像我进入地产圈,完全属于误打误撞,病急乱投医之下的偶然选择。

从全民狂欢,狂飙突进,泥沙俱下,到如今的大势已去,萧条冷落,大厦将倾,我竟然已经在地产业坚持了15年。

再回首,往事并不如梦烟,反而历历在目, 如在眼前。

2006年,在基层单位上了5年班的我被下岗分流。那几年,每天朝九晚五,写写公文,处理处理日常琐碎事务,本以为日子能这么平滑地运转下去,即使稳定地穷着,我也认了。

谁知道年近而立,猝不及防,人生之路被命运之手搬了道岔,一下子跌落悬崖的失重感,悲愤、委屈、恐慌、茫然、无助,各种情绪轮番袭来,我彻夜难眠。前路茫茫,何去何从?

我记得,那时候,有一首歌叫《从头再来》,刘欢演唱的。其中有这么几句:“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不过是从头再来。”很激昂很热血很励志,可对一个被工作消磨得几乎没有了斗志与锐气的男人来说,学历不高,没有过硬技术,“从头再来”谈何容易。

电影《飞驰人生》里说成年人的崩溃是从借钱开始的。彼时,女儿嗷嗷待哺,父母正在逐渐老去,妻子工资微薄,家庭经济捉襟见肘。深夜洒过几滴矫情伤感的泪水,我不得不担当起男人赚钱养家的责任。

春节过完,年味儿还没散尽,我就背起行李外出谋生。“辛辛苦苦已度过半生 ,今夜重又走进风雨。我不能随波浮沉,为了我挚爱的亲人,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出路出路,出去才有路。困难,困难,困在家里就难。这话挺有道理。

中国之大,首先要决定去哪里。经过反复权衡考虑,我最终选择了省会郑州。

原因有三:一、我在这里上过三年学,对每一条街道都熟悉;二、毕业后很多同窗好友留在了这里,利用人脉找工作能多点便利;三、离家不太远,家里有点什么事,随时都能回去。

提着简单的行李坐着绿皮火车一路到了郑州,得先找立足之地。我先去投奔一个姓崔的同学,这位崔姓同学住在一个城中村。崔同学写得一手好字,在一所小学书法课老师,没有编制,拿着微薄的工资等待转正机会。我俩在一张床上挤了一段时间,崔同学的未婚妻从老家来郑州谋职,我只得搬了出去。

除了小崔,和我经常来往的还有一位同学,名叫小伟,上学时是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小伟结婚早,老婆刚生了二胎,又是一个男娃,经济压力陡增。

小伟在一家工厂跑业务,订单都是靠酒桌上拼命喝酒拿到的。因为经常喝酒应酬,体重比上学时重了不止一倍。他们一家四口都吃得胖嘟嘟圆滚滚,看着挺喜人。

那时候,郑州城中村多如牛毛,作为城市中特殊存在的居住方式,城中村为来城市打工的人提供一个栖息的港湾,是来城市奋斗的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

中国的城中村估计都长这样:空中是密如蛛网的电线,地下垃圾满地,嘈杂逼仄。小饭馆、小便利店、小理发店,装修简陋,门脸窄小,挨挨挤挤,拥有解决日常生活所需的方便惬意。路人穿着背心裤衩人字拖走过,提着的红色塑料桶里插着衣架、扫把,年轻的面孔居多。

从小崔那里搬出去后,我自己租了一间房子。三层独栋小楼,分成十几个小单间,住着各色人等,卖早点的,收废品的,干装修的,跑业务的,送快递的,总之,都是背井离乡辛苦谋生的人。

天一亮大家鱼贯而出,各忙各的,深夜才带着一身疲惫回来。城中村鱼龙混杂,脏乱嘈杂,但热闹,接地气,有自成一派的烟火气。

我的房间内简单到只有一床,一桌,一椅。那时候也无法上网,晚上回来就只能对着四面墙壁。屋子不朝阳,拉上破旧的金丝绒窗帘,白天跟晚上一样昏暗。最大的好处是房租便宜,开始是每月80,后来才涨到100。为了活下去,我要把生活成本压到最低。

有了落脚地,我找的第一份工作是跟着一名同学当业务员,满大街推销一款不出名的油漆。说白了,就是“扫楼”,发传单。

我脸皮薄,看了几次冷脸,吃了几次闭门羹,听了几声“滚”之后,勉强坚持一周就不干了。

经过一番调研,我决定干一份入行门槛低,不用扫楼的坐销工作。于是,在住处附近找了一家二手房门店,学着卖二手房。看中这份工作的两点:一是入职门槛低;二是收入上不封顶。

店长姓孙,唤作孙姐,阳光大气,爽朗能干的一个女人,收留了落魄潦倒,几乎走投无路的我。底薪300,多劳多得。而且先预支给我一笔钱做生活费,保证让我先活下去。

我感激涕零,虚心从头学起。我知道自己一无所有,所以,我不怕吃苦受罪,脑瓜也不笨,慢慢知道了什么叫户型、容积率。每天跟着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满大街跑,找房源,带客户看房子,在街头发传单……忙得脚不沾地。

渐渐地,从一个新手小白慢慢磨练,竟然卖出去房子了,信心也一点点累积。

到年底,签了几单,挣到了人生第一桶金:8000元。那个年,全家人过得欢天喜地。

2008年,妻子工作多年之后,考研成功。为了支持她继续深造,也为了不再两地分居,我婉拒了店长要提拔我当分店店长的好意,从省会辞职去了她读书的城市。

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不再卖二手房。经过面试,去了一家正规的大型房企。原来干二手房的“野路子”已经不管用,我开始苦练普通话,学习企业文化,提升气质与素质,研究客户心理,挣钱不是很多,但提升了能力。那三年,所挣工资勉强能应付日常开销,支撑到妻子顺利毕业。

2011年,妻子毕业后在家乡小城找到工作,我再次跟了回去。依然认准房地产行业,勤奋上进,踏实努力,从普通的销售员到销售主管再到现在的销售经理,弹指一挥间,十余年倏忽而过。

这十年,幸运的赶上房地产发展的黄金时代,享受到了地产狂飙突进的红利。经过努力,我们买了房买了车,生活渐渐稳定宽裕。但还远远谈不上财务自由,大富大贵。

当然,十年里我几乎没有周末,我每天上下班几乎两头不见太阳,数天见不到孩子是常事。为此,觉得特别亏欠家人,好在妻子特别理解支持。夜以继日、神经紧绷的高强度工作也让我华发早生,雪染双鬓,身体透支,苍老憔悴。

这期间经历过开盘前的彻夜难眠,业绩不佳的忧心如焚,客户难缠的焦头烂额,职业瓶颈的迷茫焦虑,全年几乎无休,梦里都是业绩。也曾数次想过跳槽,但最终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15年待在同一个行业,干同样的一份工作,在现在稍不如意就跳槽的新新人类看来,有点不酷。但生活就是一个碎钞机,到处都是要用钱的地方,中年人哪有任性的资本?何况在四线城市找到一份年薪尚可的工作谈何容易?

近几年每年都有大批学历高能力强的新人涌入,加上地产形势的不容乐观,加剧了像我这样老员工的职业危机感和焦虑,丝毫不敢懈怠,只能不停奔跑,精进业务,提升能力。这世上哪有完美的工作,伟大都是熬出来的。

人的脆弱坚强都超出预期,有时候,觉得山穷水尽,无路可退 ,我们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候,又绝处逢生,柳暗花明,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和我一起并肩作战的同事有被裁员的,有成功转型的,有还在观望的。我这个“功勋”级别的“老”人还在苟着,不知道自己下一步会去哪里。但是我相信路在脚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这是一个地产人15年真实的从业经历,感谢把它记录下来的妻子。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