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标建筑+1,“会呼吸的大剧院”原来长这样

叮铛评汽车 2024-12-31 12:49:11

如果将文化视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内核动力,那么文化地标便是这种力量的具象化呈现。

当我们简单梳理近几年来投用的公共建筑,大多与文化属性相关联,譬如长安乐、开元大剧院等等,它们在增强区域文化资源的同时,也为西安能级提升带来了强有力的推动。

经过多年建设与筹备,地处高新区丝路科学城核心的西安大剧院音乐厅,正式揭开面纱。

西安大剧院最新实拍

一直以来,每当人们说起未来之瞳,作为“瞳心”部分对外展示的西安大剧院项目,自然不能被忽视。

这座大剧院由“普利兹克奖”获奖者的建筑大师王澍主持设计,涵盖音乐厅、歌剧厅、实验剧场、综合排演厅等功能,兼顾歌舞剧、话剧、戏剧等多种演出形式,总建面19.4万㎡。

建筑设计秉持“城山相映、山水相映”的理念,形态以连绵起伏的山体形态回应秦岭山脉走势,且与刚刚开园的未来之瞳科学公园,共同构建起建筑空间与自然环境统一结合、融为一体的场景。

西安大剧院外立面细节

当我们观察建筑外立面材质,会发现使用到彩色琉璃砖与石材。结合细节披露信息,立面点缀色调选取“大青绿山水”,参以唐三彩配色,根据多次实验砌筑提炼出全部色彩,呼应“秦岭山水”理念。

走入内部,为了追求原真、雅致的审美,还应用大量的木纹、竹纹清水混凝土,着重表现材料本身的质感,不做二次装饰处理。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竹纹清水混凝土墙面,是国内首次在室内大体量的应用预制竹纹清水混凝土墙板,即通过特殊的施工工艺,在常规混凝土材料表面上拓印出木纹、竹纹等自然肌理效果。

内部竹纹清水混凝土墙面

由于使用如土、砖、竹、木等材料,进行自然化的表达,设计者因此也将其巧妙地称之为“会呼吸、会喘气”的大剧院。

空间布局方面,意在弱化各功能区域之间的分隔。除了有不同规格的专业表演厅、院,还规划有能够自由走动的公共空间,剧院没有设计常规的大门,而是通过大面积绿地、连廊、广场所组成的开放式文化艺术空间,以开放形式聚集着人们。

公共大厅整体色调则配以灰色,顶部榫卯结构的装置更是使人眼前一亮。

西安大剧院内、外部细节实拍

再聚焦亮相在即的音乐厅部分,可满足大型交响音乐会、室内音乐会等各类音乐盛会的需要。

整体设计以“云幔清音”为理念,从中国传统屋顶的思考出发,将木构元素带入观众厅中,与建筑坡屋顶进行回应与对话,木构下为漂浮云幔状的玻璃反声板及竹模混凝土墙面,配合顶部星空灯,传统的元素和现代的技术在此得到“碰撞”。

西安大剧院音乐厅内部实拍

硬件设施同样高配,约1300个坐席环绕布置于中心舞台四周,舞台机械、灯光、音视频均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借助室内音响隔声及噪声控制,可使每个座位都能获得比较好的包围感。

公开信息显示,西安大剧院将由参与陕西大剧院、西安音乐厅、开元大剧院等管理的西安爱乐剧管承担运营工作。现阶段,音乐厅部分全面建成,满足演出使用要求;歌剧厅等区域正在进行装饰装修及机电安装工程施工。

而它的启用将填补区域标志性文化艺术建筑的空白,不仅通过制作及引进国际一流演出作品,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还将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西安大剧院音乐厅实拍

事实上,西安大剧院音乐厅等的相继落成,仅是丝路科学城如今全面兑现阶段的一个缩影。就在12月27日,西安高新区还举行了未来之瞳科学公园开园暨新建道路通车仪式。

具体看,新开园的未来之瞳科学公园总占地13.6万㎡,实现了再生水生态利用与雨水的有效收集和利用,同时借助园内设置的八大科普装置打造“科学之路”主题动线,营造集科技、文化、生态于一体的公共空间。

与此同时,总里程12公里的15条新建道路正式投用,包括经三十八路、兴隆一路、规划二十八路、规划二十六路、规划三十七路等围绕未来之瞳板块的主干路与次支路。亦建成云水一路、明德学院两座人行天桥,为周边区域出行提供便利。

未来之瞳科学公园

通过这些提高生活品质的实际行动,西安高新区产城融合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人与区域共建也实现双向奔赴,且在多方共同作用之下,无疑使区域在未来有了更持久的增长动能与发展底气。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