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房地产和互联网泡沫双双破灭之后

青记爱观察 2024-05-24 09:14:23

今年以来的楼市热点,都是杭州给的。

先是3月14日,杭州官宣全面放开二手房限购;

紧接着,“蚂蚁集团退杭州地块,导致周边房价猛跌200万”的传言持续发酵,甚至官媒都纷纷跟进;

一则登上全国热搜的闹剧则来自杭州业主的举报式维权:

“谁敢看空杭州楼市就举报谁,杭州业主建群专门举报房产作者。”

5月9日,高潮来临,杭州终于官宣全面取消住房限购。

这些热点,都指向了一个基本事实是,杭州楼市的确面临崩盘风险。

以蚂蚁退地对之江板块楼市的影响为例,据每日经济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与之前最高月成交均价相比,之江板块目前在售二手房的近月成交均价有所下跌,跌幅集中在15%到34%之间。

“跌幅最大的项目,之江九里可以算一个。两年前89平方米户型最高卖到550万元,现在同户型价格有一套340万-350万元。”

据易居克而瑞浙江区域监测数据,截至4月27日,4月杭州全市商品房供应面积约53万平方米,较3月下跌46%;成交面积45万平方米,环比下跌55%。“五一”小长假成交商品住宅231套,较去年同期缩减39%。

在当前大环境下,杭州楼市的大幅下滑并非特例,其他热点城市莫不如此。

但杭州的特殊之处在于,即使在全国大部分城市出现下滑的2023年,杭州的土拍市场依然火热,全年总土地出让金约1780亿元,仅次于上海,位列全国第二名。

杭州媒体称之为,走出了独立行情。

要知道,青岛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在2021年就开始出现了负增长,过去三年的增速分别为-3.1%、-9.7%、-19.4%。

与之相对的,杭州2021年到2023年连续三年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分别为13.8%、7.2%、11.6%。

别的城市被迫挤泡沫,杭州还在猛加杠杆。

其实,杭州楼市泡沫破灭的背后,是一笔清晰的城市经济账。

在中国重点城市中,论房地产对城市经济的重要性,杭州说第二,没有城市敢说第一。

借着阿里巴巴上市和举办G20峰会的契机,杭州从2016年开始就成为中国土拍最热的城市之一。

从2017到2022年,杭州土地出让金收入均超过2000亿,2021年甚至超过3000亿元。

炒房之城,名副其实。

同时,搭乘消费互联网和直播带货的风口,以阿里为代表的电商平台成为杭州经济最鲜明的底色,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口涌入,也支撑起了杭州迅速膨胀的楼市。

但当风口消散,经济下行,互联网泡沫没办法跟实体经济产生良好互动,甚至资本的过度追逐还加剧了电商行业的泡沫化,使得一些企业陷入了经营困境,这样的经济增长模式注定不可持续。

2023年,杭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两万亿”,实现2005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

这也是杭州连续第三年在GDP增速上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在楼市泡沫和互联网泡沫双双破灭后,再复盘杭州2019年提出的“新制造业计划”,或许别有一番滋味。

杭州需要尽快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之间找到破局的方向。

1

作为首批全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之一,在阿里的拉动下,杭州形成了以天猫、淘宝等电商平台为主干,蘑菇街、有赞等垂直电商为枝干,菜鸟、百世等物流服务网商为依托的电商生态圈。

2016年G20杭州峰会后,杭州被正式认定为中国首批“数字经济”城市。

2018年10月,杭州将城市数字经济分为十二大产业,同时提炼出六大产业中心,即电子商务、云计算和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金融、智慧金融以及数字内容,明确了杭州数字经济产业在深化发展阶段的产业招引发力方向,正式开始“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计划。

也是在这一年,杭州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突破万亿元,实现10824亿元。

数字经济让杭州“风光”了十几年,但2022年以来也显现出一些“弊端”,不断有互联网大厂裁员,电商企业市值崩塌等负面消息传出。

截至2024年4月15日收盘,“中国Saas第一股”有赞市值24.73亿港元,较巅峰时期估值(770亿港元)蒸发了745.3亿港元。

“时尚电商第一股”蘑菇街市值仅剩1619万美元,较巅峰时期估值(30亿美元)缩水99.4%。

就连阿里这个曾经引领杭州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巨头,如今也步履蹒跚,昔日电商之王的荣光逐渐褪去。

两大标志性事件——蚂蚁金服上市被叫停,拼多多市值超过阿里。

互联网经济的疲软,加速了杭州经济的萎靡。

曾有人分析:“阿里曾令杭州自豪,但上海少了阿里依旧是上海,而杭州“没了”阿里,已经不是当初的杭州了。”

2

当杭州的“城运”和“阿里们”紧密捆绑,杭州的产业重心不可避免地越走越轻。

2023年,杭州全市服务业增加值14045亿元,比上年增长7.2%,拉动GDP增长4.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9%。

以阿里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自2021年以来,连续三年占杭州GDP比重超过27%。

2023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收18737亿元,增长7.9%。全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5675亿元,比上年增长8.5%,占全市GDP比重达28.3%,创历史新高。

数字经济一路高歌猛进,杭州工业却日渐失落,成为经济发展中的最大短板。

2023年,杭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这一增速比全市整体GDP增速低了3.2个百分点。

拉长时间维度,2019年-2023年期间,除2021年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GDP增速外,其余四年均低于GDP增速。

从更大的范围维度来看,近五年,杭州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一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仅在2020年和2021年跑赢全国。

再放到GDP十强城市中,杭州2023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仅高于上海(1.5%)、重庆(1.4%)和北京(0.4%)三座直辖市,不及广州(6.6%)、深圳(6.4%)的一半。

相比于“数字经济第一城”的高光红利,杭州的工业发展这些年亮点不多。

尤其是在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领域,产业链布局不完整、缺少行业龙头企业等成为杭州的痛点。

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杭州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优势明显,聚集了士兰微电子、矽力杰半导体、平头哥半导体、杭州国芯等一批行业领先芯片设计企业。

据《2023浙江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统计,杭州集成电路设计业贡献了全省约84%比重的份额,产业规模位列全国第四。

相比于芯片设计,杭州在芯片制造、芯片设备和材料方面的表现略显逊色。不仅不及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甚至比不过封测产业突出的无锡。

早在2020年无锡集成电路产业产值达到1350亿元时,杭州只有340亿元。

2023年无锡集成电路产值已经达到2130亿元,而杭州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力争2024年突破800亿,差距一目了然。

不过,在杭州城市崛起过程中,制造业曾经扮演重要角色。

在2002年提出“工业立市”后的5年里,杭州工业总产值迅速从3000亿元突破到1万亿大关。

除了耳熟能详的杭钢集团、杭玻集团等国有企业得到飞速发展,杭州还涌现出了荣盛控股、恒逸集团、万向集团等一批民营制造企业。

2009年,受金融危机等国际环境影响,杭州转变产业发展思路,提出把服务业打造成为“首位经济”,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大旅游产业以及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在这一时期,除了阿里、网易等互联网平台企业,在其他数字经济细分领域也培育了一批行业龙头。

比如,在数字安防产业,据麦哲产业研究院调查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杭州本土企业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占据市场份额高达65%。

再比如,在人工智能产业,根据IDC与浪潮信息联合发布的《2022-2023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杭州的人工智能发展综合评估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

3

面对如何补齐制造业短板这一现实问题,杭州选择将“促进数字经济优势与制造业紧密结合”作为发力点。

2019年,杭州提出“新制造业计划”,首次将数字经济和制造业列为高质量发展“双引擎”。

其中,明确到202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250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6800亿元,年均增速10%。

2021年,杭州将视觉智能(数字安防)、生物医药与健康、智能计算、集成电路、网络通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智能装备、现代纺织与时尚等九大标志性产业链写入“十四五”规划。

2022年,杭州提出打造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五大产业生态圈。

力争到2025年,智能物联、高端装备产业生态圈规模超万亿,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规模超五千亿,新材料和绿色低碳产业生态圈规模超三千亿,推动形成以万亿级产业为引领、千亿级产业为骨干、未来产业为先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此外,杭州通过全市域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市领导担任5大产业生态圈链长,统筹、协调全市各项资源,出台“专精特新”政策,实施五大行动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梯队等举措,大力度推动制造业迈向“高精尖”。

2023年,杭州五大产业生态圈(剔重)营业收入18282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智能物联、高端装备、绿色能源产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7.0%、3.9%和12.3%。

通过迅猛增长的制造业投资增速,可以看出杭州正在制造业领域积极积蓄能量。

2023年,杭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但工业投资保持了高增长势头,工业投资金额首破千亿,同比增长29.9%。

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3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73.3%、27.0%和22.4%;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4.5%。

这已经是杭州制造业投资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制造业中的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近两年均保持在24%以上。

一批重量级大项目源源不断地导入。

2023年7月,总投资超100亿元的合盛新能源材料和器件模组制造项目落地。

去年开工的吉利控股集团汽车智能线控零部件总部及产业化项目,投资50亿元,预计将形成年产汽车智能线控转向产品120万套、电动助力转向产品60万套的生产能力。

今年3月,万向集团投资2000亿元的年产80G瓦时动力电池项目一期正式投产。总投资百亿级的环球新材国际亚太总部及表面性能材料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开工。

工业产能上的体现更加直观。

2023年,杭州工业机器人、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18.6%、39.8%和147.2%。

2024年1-2月,杭州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光电子器件产量分别增长37.8%、691.8%和14.1%。

数实融合背景下,杭州数字经济和制造业之间的耦合效应也不断提升。

2023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224亿元、占规上工业的28.1%,增长4.5%、高于规上工业2.1个百分点,对全市规上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4%,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达31.9%。

2024年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突出数实融合,全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推进“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和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以数字经济为核心、实体经济为支撑、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除此之外,在土地、资金以及技术转化落地等方面,杭州也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措施,

比如,早在2019年,杭州就明确严守全市工业用地规模300平方公里底线,每年新出让的工业用地(不含创新型产业用地)占年度出让土地比例不低于30%。

2021年底,杭州正式印发《杭州市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方案(2021-2023年)》,计划到2023年盘活低效工业用地总量达到2万亩以上。

再比如,为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城市向高技术产业转型,2023年5月,杭州正式印发《杭州市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实施方案(2022—2026年)》,提出要“加快打造创新创业新天堂,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

目前,杭州已创建18家全国重点实验室、7家浙江省实验室、36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同时成立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创建培育了30家概念验证中心,推动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