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吕布这人名声不咋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勇猛无敌世所罕见。“马中赤兔,人中吕布”便是对他实力的肯定。
也正因为他自己是个猛将,以至于他挑选手下也大多是猛将,其中最有名的当数张辽、臧霸和高顺了。
吕布败给曹操后,此三人自然也落入曹操手中。但是耐人寻味的是,曹操重用张辽、臧霸,却把高顺给斩了。
曹操惜才是出了名的,为何会区别对待三人呢?尤其是高顺,比起那颜良文丑也差不了多少,斩了岂不可惜?
吕布败亡,三将的结局各不相同公元199年,吕布被曹操的大军围困在下邳城。吕布多次尝试突围,都未能成功。最终,下邳城破,吕布成了曹操的俘虏。
吕布原本还想再认一次义父,可惜因为刘备一句“君不见董卓、丁原乎”,曹操改变主意,下令将吕布拖出去斩首示众。
吕布一死,按理说曹操应该将其部曲照单全收才对。然而针对吕布麾下三位大将张辽、臧霸和高顺,曹操却采取了不同的态度。
张辽直接被曹操收归麾下,被委以重任。
高顺则被曹操下令和吕布一起处斩。
至于臧霸,曹操的做法最有意思。曹操既没有将其收归麾下,也没有将其处斩,而是放了他,还将青州、徐州送给臧霸。
《三国志》对这一段的描述很有意思:布败,获霸等,公厚纳待,遂割青、徐二州附於海以委焉。一个“割”字用得耐人寻味。
后来,在曹操的恩威并施之下,臧霸才真正归附曹操,得到重用。
曹操为何对三人的态度不同,最关键的是,他为何不重用高顺,反而将其处斩呢?这就要从三人的过往经历说起了。
张辽:我和吕布真不熟很多人只知道张辽是吕布的部将,但是你问他张辽是何时追随吕布的,他就一脸茫然了。
其实,张辽的经历十分丰富。吕布只是他众多老板中的一个罢了。
东汉末年,张辽的老家经常受到匈奴人的侵扰。为了保护家园,当地百姓纷纷组织民兵,与匈奴人战斗。因此张辽年纪轻轻便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
最早发掘出张辽的人是丁原,张辽也是在此时与吕布结识的。但是很快,张辽便被丁原派往大将军何进麾下做事。
张辽曾经奉何进的命令,去河北募兵,招募到千余人。这些人是张辽招募的,自然归张辽统帅。张辽率领他们与黄巾军作战。凭借军功得到何进器重,成为其麾下大将之一。
再然后,何进被宦官干掉了,接着董卓又来了。
董卓趁机吞并了何进的部曲,张辽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成了董卓的部将。
再后来董卓又被吕布干掉,张辽选择追随吕布。至于原因也很简单,董卓从凉州带来的那群旧部与张辽关系很差,张辽长期受到排挤。吕布好歹和他共事过一阵子,虽然时间不长,但好歹混了个脸熟。
昔日的同事如今成了自己的老板,张辽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的。只不过他当时没有更好的选择,只得先这么将就着。
因此,吕布死后,张辽直接选择率军归附曹操。因为他和吕布没啥交情,二人并不熟。曹操正是对张辽的过往有所了解,才会毫不犹豫地接受他们,并加以重用。
臧霸:吕布名义上的部将罢了和张辽、高顺比起来,这臧霸的经历可就厉害了。
臧霸原本是地方豪强,他家里养了很多门客。臧霸的父亲因为犯事,被县令抓了起来。臧霸就敢带着门客去抢人,县衙的衙役根本不是对手,竟让臧霸得逞。
《三国志》对于他的评价是孝烈,就是性情孝顺且刚烈。臧霸的这种性格,注定了他很难臣服于人。
黄巾之乱爆发后,臧霸凭借军功被陶谦任命为骑都尉。臧霸虽然驻兵于徐州,但是陶谦只是他名义上的领导,事实上他听调不听宣,拥有高度的自主性。
陶谦不是没想过给臧霸一些教训,奈何臧霸与孙观、吴敦、尹礼等将军结拜为兄弟,几人互相扶持,共同进退,即使是陶谦也对其忌惮不已。
后来臧霸干脆屯兵于开阳一代,称霸一方,相当于一个小诸侯。而陶谦只是他名义上的领导。
再然后,臧霸偷袭琅琊相萧建,夺取其辎重。萧建与吕布交好,吕布便出兵替萧建出头。
按理说吕布在当时算是天下无敌,击败臧霸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臧霸也确实不是吕布的对手,但是他有脑子,至少比吕布有脑子,臧霸干脆据城而守。
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意思是说,兵力是对方十倍,才能选择攻城。因为攻城的损耗是巨大的。
臧霸实力虽然不如吕布,但是二者兵力差距并没有那么悬殊。加上城中物资充沛,吕布久攻不下,只得撤兵。
等吕布击败刘备,占据徐州后。与其说臧霸是吕布的部将,不如说他是吕布的盟友,而吕布只不过是联盟的盟主罢了。
曹操自然是明白这点,因此当吕布被处死后,他并未急着招降臧霸。臧霸也并未选择归附曹操,而是躲进了山林之中。
曹操虽然占据了徐州,但是开阳一带的军队却只听从臧霸的命令。曹操刚和吕布大战一场,不愿再进行无意义的战斗,加上他欣赏臧霸的才能,决定花心思招揽臧霸。
曹操派人毕恭毕敬地将臧霸请出山,并将青州、徐州交给他管理,还封他为琅琊相。说实话,臧霸这人野心并不大,他只是想要把握自己的命运罢了。否则他早就干掉陶谦,夺下徐州了。
此时曹操如此对他,他自然感动。
昔日徐翕、毛晖背叛曹操,使得他损失惨重。后来二人投奔臧霸,曹操在得到消息后,派刘备去向臧霸讨要二人。臧霸却告诉刘备,他这人最讲义气,不愿背弃同伴。
曹操得知此事后,不仅没有怪罪臧霸,反而对其夸奖一番。此举使得臧霸更加感动,遂归附曹操。
而此前曹操送给臧霸的青、徐二州。自然也重新回到了他的手中。
高顺:吕布心腹中的心腹,忠臣中的忠臣和张辽、臧霸不一样,高顺从一开始就是吕布的部将,而且还是吕布的心腹。他率领的军队虽然只有700人,但是装备精良。每逢冲锋陷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因此这支军队被称作“陷阵营”,乃是吕布麾下最精锐的一支军队。
吕布夺取徐州后,其部将郝萌受到袁术的蛊惑,起兵反叛。一时间喊杀声四起,吕布不知道究竟是何人反叛,于是带着家眷逃入高顺的营地中。由此可见,吕布是多么信任高顺。
在确保吕布家眷的安全后,高顺指挥部队击败郝萌,迅速平定了叛乱。
更难能可贵的是,高顺不仅勇猛、忠心,还有智谋。
前面提到吕布曾经攻打臧霸,高顺就曾经劝说吕布不要这么做。他倒不是认为吕布必败,而是觉得这样做不值当。以吕布当时的声威,赢了也得不到多少好处。万一输了,可就名声大损。
到时候,一些想打徐州主意,又畏惧吕布威名之人定会兴风作浪。
吕布也知道臧霸说得有道理,然而他智谋不足,以至于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最后,还是决定按自己的想法去做,结果灰头土脸地退了回来。
后来刘备联合曹操攻打吕布,曹操派大将夏侯淳增援刘备,结果被高顺击败。此战再次证实了高顺的勇猛。
吕布战败后,高顺一同被俘。如果曹操没杀吕布,那他还敢用高顺。此时吕布被其斩杀,高顺对吕布忠心耿耿,必然会找机会替吕布报仇。这种情况下,曹操哪里还敢招揽高顺?他是嫌自己命不够长吗?
因此,处死高顺是他唯一的选择。
曹操虽然爱惜人才,但也不是什么人都敢用的从曹操处置张辽、臧霸、高顺三人的做法,我们就可以看出,曹操虽然唯才是举,但是也不是什么人都敢用的。
即使用人,根据个人情况不同,也会采取不同的手段。
像张辽这种纯打工人,只要有才,曹操来者不拒。因此张辽选择归附曹操,立刻能得到重用。
至于臧霸这种称霸一方的小诸侯,就要多费一番手段了。因为曹操知道,这种人不会轻易臣服于人。强行令其臣服,也迟早会背弃自己的。但是只要真正收服其心,臧霸就会对自己死心塌地。
至于高顺这种对旧主忠心耿耿的人就算了,赶紧处死得了。这种人,一旦给其机会,他就会要了自己的性命。
参考资料:
《后汉书》
《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