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到底是多情还是无情,杜牧《赠别》

凝萨 2024-11-14 04:49:27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名为《赠别》。只不过,赠别的对象不是朋友,而是恋人。据考证,《赠别》写于唐文宗大和年间,杜牧要离开扬州前往洛阳赴任。他在扬州的时候爱上了一个歌姬,分别之际难舍难分。看似冷淡无情,心中已经无比伤感。

杜牧出身名门望族,他的祖父是三朝元老,他的父亲也是官场中人。不过他没有享受到先人余荫,在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祖父、父亲就相继过世了。杜牧由母亲抚养长大,遭受了很多苦难。为了光耀门楣,杜牧好学不倦。他是文武全才,熟读兵书战策,曾受到过李德裕的赏识。

真正让他名扬天下的是一篇文章。杜牧23岁的时候,写下了《阿房宫赋》,成为天下文人眼中的俊才。几年后杜牧在科举考试中名列前茅,担任弘文馆校书郎。杜牧在京城为官两年,之后到了扬州担任掌书记一职。杜牧风流之名天下皆知,行为不拘细行身处繁华古都,爱上了一个歌姬。

杜牧在扬州为官三年,转眼间就到了离任的时候,要与心爱的人告别了。杜牧也不知道从何说起,于是赋诗一首。有的时候情绪饱满心情激动,不知道如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不要把这种情况误解为无情,有那么多刻骨铭心的回忆,怎能无情呢!在送别宴席上想要保持往日甜蜜的样子,却连连失态。桌案上蜡烛一点点燃烬,烛痕堆积在蜡烛底部。看到蜡烛的样子,杜牧心中的爱意更浓。依依不舍,就让蜡烛代替杜牧流泪到天亮。

不忍离别,不得不分别,多么让人纠结的场景啊。即便是杜牧,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做。心情复杂让他举止失措,竟然在喜欢的人面前失语了。让杜牧说不出来话,估计真是找不到恰当的表达方式了。杜牧到底是多情还是无情?当然是多情了。用情至深,令他情伤。“笑不成”进一步强调杜牧内心的复杂程度。既然知道分别在即,无法改变,就应该坦然面对。但是杜牧不想面对,甚至连强颜欢笑的样子也伪装不出来。

他写出了与恋人分别之际的真实感受,有感而发毫不矫揉造作。心情矛盾而又复杂,杜牧把视线转向了桌上的蜡烛。蜡烛有心,当蜡烛燃烧起来逐渐变短的时候,就像在燃烧生命。杜牧觉得他就像蜡烛一样,正在“燃烧”自己,他的周围都是泪水。他希望记住分别时刻,当成一生的回忆。

有人读了这首诗觉得杜牧是渣男,他渣吗?他一点儿也不渣,爱的时候毫不保留,分别之际难舍难分。如果他真是渣男,就不会写下如此感人的诗句了。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