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车已经是欧洲车企的最大威胁!”
这并不是我在盲目吹中国品牌,事实上,这句话出自Stellantis首席执行官唐唯实之口,与其相对应的还有法国总统马克龙愁容满面的那句话:“欧洲必须觉醒!我强烈主张欧洲大力支持汽车行业。”
一直以来,欧洲车企在全球汽车工业都扮演核心角色,它们向世界各国车市输入了各式各样的游戏规则与价值标准。现如今,曾经被视作是价低质劣的中国汽车,却改头换面,不仅颠覆了欧洲大厂建立的市场秩序,而且“攻入”欧洲,大有技术反向输出之势。
这一切,均始于电动化。
欧洲大厂在燃油车时代有多么骄傲,在电动车时代就有多么慌张,它们的技术依旧很优秀,只不过换了条赛道,技术引擎不适用罢了。
反之,国产车企在燃油车时代有多么被动,在电动车时代就有多么主动。
现在的国产车,不仅在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中国)与合资车分庭抗礼(9月份市场份额为50.4%,10月数据暂未出炉),而且还在欧洲市场耀武扬威,这里简单列举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
1.蔚来同一天进军德国、荷兰、丹麦和瑞典,采用订阅制,价格叫板保时捷;
2.比亚迪与德国最大汽车租赁公司Sixt签署10万辆订单,大众、BBA均落选;
3.中国今年前三季度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二,比德国多出30万辆;
4.今年巴黎车展上,比亚迪、长城耀眼夺目,吸引诸多外国政要驻足观看,整个展会被外媒宣传为“要么是中国电动车,要么就不是电动车”。
事实上,唐唯实与马克龙的感叹,正是发表于巴黎车展上,而巴黎车展也只是一个缩影而已,来自中国车企的反攻刚刚开始。
目前,除了比亚迪、蔚来、长城等车企进军欧洲市场,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电池厂商,也在欧洲紧密布局,从整车厂到电池厂,中国汽车工业正在欧洲腹地筑造壁垒,就像当初欧洲大厂在中国车市所做的那样。
面对反转的局势,欧洲车企乃至欧洲政府并不会坐以待毙。
唐唯实此前就曾呼吁欧7排放标准不需要颁布,因为这项法案将让欧洲大厂将研发力量一分为二,分散到将来不需要的技术上,最终将偏离电动化目标,给予中国竞争对手时间与空间抢占更大的市场。
而最近欧盟确定将在2035年禁燃,很多人说这是对欧洲燃油大厂的重拳打击,但反过来想,这不是倒逼它们加快电气化转型吗?从此以后,“禁燃”这道边界不再模糊,已经成为了既定事实,而且距离现在并不久远,欧洲大厂若不想被时代淘汰,只能奋起直追。可千万不要小瞧这种压迫感,中国车企能迅速站起来,来自淘汰的压力可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作为欧洲经济的关键组成,欧洲各国自然不会放任它们的汽车行业由高光转向黯淡。据悉,德法领导人已经达成一致,想要通过新能源汽车补贴扶持本土车企,而至于是否会效仿美国出台《芯片法案》,企图扼制中国汽车的智能咽喉,也不无可能,毕竟现在中国很多车企都过度依赖高通、英伟达等公司,摆在中国车企面前的,还有很多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