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如果当初不改革开放,现在中国的农村人生活肯定没这么好

特友谈文化 2024-06-07 00:49:41

发文:幾鵋

编辑:望梅止渴

——【序言】——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说中国人的生活没翻天覆地变化那是瞎话。

从一穷二白到现在手里拿着智能手机,从缺吃少穿到物质丰富,每个中国人的生活都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是谁也否认不了的事实。

——【70年代的生活】——

我出生于七十年代的河南农村,那时的家庭条件算是村里中等偏上。

我们家一共有七口人:父亲是村里的小学老师,母亲是农民,爷爷原本也是老师,后来因为年龄问题,下放成了农民,加上我和两个弟弟还有一个姐姐。

家里的陈设简单,一张木制的饭桌,几张破旧的椅子,和一个大柜子,那柜子里放着家里所有的衣物和一些零碎的家用品。

最值钱的可能就是那台老式的缝纫机了,母亲用它给我们缝补衣服,偶尔还帮邻居修补,换取些小钱或食材。

七十年代,我们的生活可以说是清贫而简朴。虽然父亲有固定的工资和每月的供应粮,但家里有七个嘴巴吃,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

肉类是奢侈品,也就过年能吃上几顿。

平常的饭菜无非就是土豆、腌菜,有时搭配些自家种的玉米和高粱。鸡蛋虽然自家有,却大多拿去换取生活用品,像洗衣粉、肥皂这些必需品。

小时候的我们特别调皮,孩子的童年几乎都围绕着寻找食物。记得我们经常模仿电影里学到的战术,偷偷摸摸地进入生产队的地里偷吃庄稼。

无论是春夏秋冬,只要田里有东西,就成了我们的目标。春天少些,其他季节我们偷吃豌豆荚、胡萝卜、甘蔗、豆角、大白菜心,甚至是辣椒。

最记得那种在河沟边用石头砸开芥菜吃的日子,那时候的辣味似乎是我们唯一能体验到的刺激味觉。

到了冬天,因为地里实在没什么可取的,我们就到生产队的储藏室,偷些用来喂羊的黄豆或者喂猪的艾草。

我们这群孩子因为常偷东西吃,在村里的名声不好,尤其是生产队长对我们更是恨得牙痒痒,一见到我们就大骂,甚至追打。

记得有次被追了俩三里地,我和弟弟躲进玉米地,直到天黑才敢回家。

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后,生活才渐渐有了起色。我记得第一次吃到红薯,那甜度比土豆强多了,感觉就像吃到了什么宝贝似的。

那一刻,我感觉不仅仅是食物的甜,更像是生活开始向好的方向转变的预兆。改革开放真正给了我们一个新生的机会,不仅改变了我们对食物的渴望,更让我们整个村子开始步入了新的生活轨道。

从那时起,我们不再是被人唾弃的孩子,而是有了新的希望和梦想。这些变化深刻地影响了我们每一个人。

——【包产到户】——

1978年,改革开放后不久,我家所在的村子也开始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即俗称的“包产到户”。这项政策的实施,对我们家乃至整个村子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时我家承包了大约10亩地。

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我们决定种植一些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如玉米、小麦和一些蔬菜。

首先,我们的土地之前因为集体耕作而过度使用,土质并不好,我们投入了一些资金购买化肥和优质种子来改善土地质量和提高产量。

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挺难的。

因为我们对自家种地还不太熟悉,以前都是跟着生产队走,哪有什么自主权呢?

但我们很快就适应了,因为能看到自己的付出直接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父亲利用假期和业余时间,母亲则是全职在田里劳作,我和兄弟们放学后也会去帮忙。

收成的那一年,我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喜悦。玉米和小麦的产量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高。

记得以前集体种植时,我们包的那块地一亩大概只能产600-700斤玉米,但包产到户后,一亩地的产量提升到了接近1000斤。

这不仅仅是数字的增加,更代表了我们生活的改善和希望的增长。这些额外的粮食,我们除了留足家用外,剩下的都能拿到市场上去卖。

那时候,一个月下来,家里能多出不少钱,足够我们买肉买油,甚至还能买些新衣服。

记得那时候,村里的人看到我们一家的变化,都开始羡慕起来。

除此之外,我们还尝试了些小规模的养殖,比如养了些鸡和鸭,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

这些鸡鸭不仅解决了我们的肉蛋问题,还能在集市上卖,换些钱贴补家用。我记得有次母亲卖了一窝鸭子回来,高兴得好几天都没合拢嘴。

生活的提升不仅是物质上的,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满足感。我们开始感觉到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不再是过去那种朝不保夕的温饱。

包产到户给了我们权利也给了我们责任,让我们全家都更加努力地工作,因为知道每一份付出都会有回报。

包产到户政策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我们对未来的期待。

从那时起,我们村的面貌也开始一天天好起来,大家的生活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些变化不仅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这些普通农民真正感受到了希望和尊严。

——【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改革开放带来的农村市场化最初在我们村里体现为每家每户可以自主决定种什么和卖什么。

过去那种集体耕作的模式逐渐被打破,大家开始尝试种植市场需求更大的作物,比如水果和蔬菜,而不仅仅是传统的粮食作物。

随着农产品市场的逐渐繁荣,很多村民,包括我自己,开始到城市去销售我们的农产品。

记得最初,我们用马车或自行车拉着满满一车的土豆和玉米,到几十公里外的城市去市场。

那时候,一趟下来能赚的钱比在地里干一个月还多,这极大地激发了我们的积极性。

到了八十年代初,国家开始提倡对外开放,听说有些沿海的地方设立了经济特区,那边发展得飞快。

村里有几个年轻人就出去打工去了,说是一个月能挣几十块钱,这在那时候这可是个大数目了。

我也心动了,虽然舍不得家里人,但也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挣点钱回来改善家里的生活。

跟着几个伙计,我也到了一个叫做深圳的地方,那里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和我们农村简直是两个世界。

我在一家玩具厂找了份活,每天就是组装小车小飞机什么的,活不算太累,工资按月发,一个月下来竟然有一百多块!

那时候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存款,心里那个美啊。几年下来,我攒了些钱,就回村了。

家里也用我寄回去的钱盖了新房子,还买了电视机和冰箱。村里的路也修好了,不再是过去那种泥泞小路。

现在想想,那些年的确苦,但也正是那些改变,让我们有了新生活,也看到了希望。

改革开放真是给我们这些农村人带来了大转变,不仅仅是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21世纪的农村】——

进入21世纪,我们村的变化真是大得让人难以置信,以前那条泥泞的村道,现在变成了柏油路。

我还清晰的记得1997年的时候,村里第一次通了电,那一夜,大家都把电灯开得亮堂堂的。

过去晚上依靠油灯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节能灯,晚上活动时间也长了,孩子们也能晚上看书学习了。

道路硬化后,外面的车辆能直接开到我们村里来,村里人出去也方便多了。记得以前去镇上得走将近两个小时,现在开车半小时就能到。

这大大加快了我们村与外界的联系速度,也让村里的农产品能更快地运到市场上去卖,不再担心卖不出去或者路上耽误时间太长。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到了2010年左右,我们村也装上了宽带。这对于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来说,简直是打开了财富的大门。

他们通过互联网学到了很多先进的农业技术,也开始尝试网上销售农产品。

像是淘宝、京东这些平台,村里的年轻人建了自己的店铺,开始卖起了本地的特产,比如红薯、花生还有新鲜的蔬菜水果。

而农业现代化,我们村在过去几年里也开始逐步引入新技术。比如说,使用滴灌和喷灌系统来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现在,我们还使用了一些简单的智能农业技术,自动控制灌溉系统,这样即使不在田间,也能管理好农作物的水分供应。

生态农业也开始慢慢兴起,我们村的一部分农田转向了有机种植,不再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这样种出来的农产品不仅健康。

而且市场价格也更高,这一转变虽然初期成本较高,但长远来看,更有利于土地的持续利用和农产品的品质提升。

未来啊,我看还是往城乡一体化发展。现在村里的条件越来越接近城市,像水电网这些基础设施都有了,公共服务也在慢慢跟上。

国家现在推的这些政策,比如农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都是好事情,让咱们老百姓能有个保障。希望以后咱们农村的孩子们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老人们也能有个安心的晚年。

这四十年的变化真不小,咱们村从一个普通的小农村,慢慢变得有了现代感。

看着这些变化,心里头感觉很欣慰,也希望能继续保持这种进步的势头,让农村的生活越来越好

——【结论】——

改革开放真是给咱们中国人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点毫无疑问。

过去那些年,大家都是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出门一身泥,家里一盏油灯。

现在好了,村里的路都铺上了水泥,家家户户的电灯亮堂,网线通到家,信息不再闭塞。

特别是我们农民,以前连个像样的农具都难有,现在用上了滴灌、喷灌,农作物产量高了,收入也跟着涨。

还有就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网上卖货,现在村里年轻人通过互联网,把家乡的好货卖到全国各地。这些变化不仅提高了咱们的生活质量,更让每个人都看到了更好的未来。

改革开放无疑让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大家应该为此感到自豪。

那么你认为我说的对吗?

如果你有不同的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价值,对你有所启发或帮助,不妨给我一个点赞和评论吧!你的支持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谢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