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帕金森患者反映,他被无良私人医生所骗,花了一万多块钱治疗腰痛,却一点效果都没有。
帕金森病患者经常会感到腰部酸痛,主要原因是躯干和下肢肌肉僵硬,并且姿势反射受损,为了维持身体平衡,患者会不自觉地向前倾斜,形成弯腰驼背姿势,而长久的弯腰驼背,就会造成腰部肌肉疲劳酸痛。
他问主治医生怎么解决,医生说通过姿势训练、适当运动和物理治疗可以稍微缓解,但由于病根在帕金森病,目前无法治愈,腰痛症状也很难解决。尝试了一段时间运动和理疗后,患者发现效果确实有限,刚好打听到有专门治疗腰痛的小诊所,声称不打针不手术,更不用辛苦运动,吃几服药、针几下就能药到病除,他便义无反顾地把自己的积蓄“贡献”出去。
这件事反映了现实中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患者不一定相信医生的大实话,却可能对骗子的大瞎话深信不疑,不惜花大钱,甚至被骗得倾家荡产。
八毛门和李丽云事件以下两个医疗事件,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
2011年,深圳一个出生6天的婴儿因无法正常排便,经检查被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症,一种大肠先天闭塞的疾病。医生建议进行手术,费用预计超过10万元。婴儿的父亲陈先生不相信,于是把孩子带到另一家儿童医院,而该医院的医生表示并不必要手术,用石蜡油就可以缓解孩子的症状,仅仅花费8毛钱。
随后,陈先生向医疗卫生管理部门投诉第一家医院涉嫌误诊,企图收取高额的“完全不必要的手术”费用。而当地媒体也发表了一篇题为《十万元手术被八毛钱药治好》的报道,在当地乃至全国引发了公愤,人们对过度医疗问题,将经济效益置于患者利益之上的现状表达了强烈不满。
然而,陈先生很快发现,石蜡油并不能真正解决孩子的先天性巨结肠症,随后在武汉一家医院进行了手术,婴儿才得以康复,陈先生和当地媒体因错误指控公开道歉。
2007年,北京的李丽云在怀孕后期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在其男友肖志军的陪同下前往医院求诊。不久,她的病情迅速恶化,失去意识,医护人员建议立即剖腹产以挽救其生命,但肖志军不相信医生的话,坚决拒绝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最终手术没有实施,李丽云和腹中的孩子均告死亡。
法院裁决医院对李丽云的死亡不负有直接责任,但强调肖志军在当时情况下作为患者家属,应负有同意手术的责任,但却因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而拒绝配合,最终酿成悲剧。
上面的三个案例只是众多患医不信任案例中的沧海一粟,尽管发生地点不同、采取的治疗方式不同,但都反映出了患医不信任的问题。
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患者的原因1、患者对健康的期望值太高。患者由于缺乏系统的医学认识,可能对健康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值,觉得医生应当个个高明、神通广大,必能手到病除、药到病除。一旦治疗达不到预期效果,尤其是出现了医疗事故与差错,就会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地埋怨、指责医生、怨恨医院。
2、医疗需求多。患者到医院除了看病治病,还有防病、保健、康复的需求,既有生理上的需求,也有文化、技术、伦理、心理与环境需求。这多方面的需求一旦得不到全面满足,就会怨恨医务人员,以至对他们失去信任。
3、医疗消费观念的改变。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大多患者都要自掏腰包治病,对质量要求也日益提高,看病也越来越精打细算,总希望自己的钱花在刀刃上,花得明明白白。一旦医生开“大撒网”检查、用药多、用药贵,自然会产生不信任感,尤其是经济拮据的患者。
4、医学知识的增加。随着各种媒体和网络的广泛应用,人们了解、学习医药卫生保健知识有更多的渠道,增加了自我卫生保健能力。但另一方面,患者凭着自己不系统、一知半解的医药卫生知识,却可能怀疑医生的科学处置。
另外,在面对绝症时,人们常常急切希望找到任何可能的治愈方法。这种强烈的希望会使他们更加想找到一种奇迹般的方法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即使科学证据显示无法治愈,他们仍然希望有某种未被发现的方法或特殊医生能提供帮助。又因为缺乏足够的医学知识,无法判断某些治疗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容易被虚假信息所误导,反而不信任那些说“没有希望了”的医生的大实话。
医生的原因一方面,现代医学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转变,医疗服务也不止治病,还应为患者提供预防、保健、康复、精神与心理等多方面的服务,满足患者多方面的需求。只注重患者所患的疾病,不注重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无视患者多方面的需求,医疗服务内容单一,态度生硬,就难以取信于患者。
另一方面,医生的实际工作中,患者太多,工作过于繁忙,面诊时间紧迫,制约了医患沟通和提供其他医疗服务。医生大多时候都没办法给患者仔细讲解正确的医学知识和原理,无法站在患者的角度仔细思考,有时甚至会导致工作不够严谨认真,粗枝大叶,草率处事,发生不该发生的医疗事故与差错,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身心痛苦。
此外,医疗改革后,由于财政投入不足,即使是公立医院也被迫为了生存而倒向利益。政府的财政支持仅能支撑医院总支出的10%,剩下的90%要医院自己去赚。有些医院管理者忘却医院救死扶伤、防病治病的根本宗旨,一味要求医生追求经济效益,把患者当成摇钱树,想尽千方百计赚取患者的钱财,也增加了患医之间的不信任感。
社会的原因医疗卫生法规的不健全、不完善,造成医疗服务价格不规范、医疗行为失范,医院之间竞争无序,都可能使一些职业道德修养水平低下的医务工作者不讲职业良心、不顾职业法纪,对患者厚此薄彼、亲疏不一。
更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很多自媒体喜欢不负责任地对某些医疗事故大肆宣传与炒作。要知道,工作上的失误是难免的,即使再仔细、严谨认真的人,也难免工作中一直不出事故与差错,尤其对具有高技术性、高风险性的医生职业来说,更难免工作中的事故与差错。媒体不问是非曲直、不分青红皂白、不负责任地对医疗事故大肆宜传、曝光、甚至炒作,都使医院、医生越来越明哲保身,行动保守,不敢为患者冒风险、承担责任。
怎么确定医生说的是大实话确定医生说的究竟是不是大实话,对患者来说至关重要。下面提供几个参考依据:
医生的资质:在公立医院等合法机构工作,具有执业医师证书和相关专业培训背景的正规医生,他们的诊疗能力往往和医院的等级挂钩,越大的医院,能治疗的疾病越多,越能治疗复杂病、罕见病,通常不会夸大疗效和自己的能力。小诊所却声称可以治疗大医院都治不了的疑难杂症、绝症,必须小心。
医疗机构的声誉:医生所在的医疗机构的声誉和信誉可以作为评估依据。大型、知名的医院和医疗中心通常更加可信。
医生的沟通方式:可信的医生通常会详细解释病情、治疗方案和预期效果,并且能够回答患者的疑问,更会强调治疗的潜在风险和局限性,而不只说积极的方面。如果医生过分夸大治疗效果,隐瞒副作用或避而不谈或含糊其词,都需要警惕。
寻求第二意见:如果对医生的诊疗方案有疑虑,可以寻求其他医生的第二意见。专业意见越一致,信息越可靠。在确认信息可靠之前,不要把救命钱交给那个唯一信口雌黄的人。
查阅权威医学资料:通过查阅医学论文、医学教科书等资源,了解相关疾病和治疗的科学依据。而网络上的医疗信息虽然查阅方便,却不能尽信。
患者的自主选择:可信的医生会尊重患者的自主选择,鼓励患者参与治疗决策,而不是强迫或施压。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更好地评估医生提供的信息的可靠性,做出更加明智的医疗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