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思想家吕叔简评价我国古代三本启蒙读物的作用时说:
“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读《百家姓》以便日用,读《千字文》以明义理。”
南宋出现的《三字经》,以通俗易懂的三字方式,讲述了很多古代的小故事,来教育孩子们如何做人明事。
其中有一句: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这背后的故事包含了西汉两个人,一个是汉武帝时的丞相公孙弘,另一个是汉宣帝时期的临淮太守路温舒。
路温舒并不为人所熟知,但他却是被柏杨先生称为中国历史上争取人权的第一人,还曾精准预言了西汉的命数。
一、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披蒲编”,是指路温舒小时候家里很穷,只能以放羊为生。
但他很喜欢抄书,就把一种很宽大的蒲草编成席子,然后将借来的书都抄上去,留在身边慢慢看。
“削竹简”,是指童年的公孙弘在竹林中牧猪时,自己砍伐竹子削成竹简,将书抄在上面。
一个放羊的,一个放猪的,都很穷,没有学可上,却都知道勤勉奋发。
就这样,路温舒一边放羊,一边自学历史、法律和历法天文,居然成了当地县城的法律顾问,人们有疑问的法律问题都来咨询他。史载:
因学律令,转为狱史,县中疑事皆问焉。
二、被誉为争取人权的第一人,官职非常低
柏杨先生曾评价路温舒,说他给汉宣帝的奏章,虽然效果不大,声音很微弱,但却是中国最早争取人权的呼声。
柏杨的理由,是因为路温舒给汉宣帝上的折子《尚德缓刑书》,使得当时言路大开。
必须提一下,前74年汉宣帝继位时,路温舒的官职肯定很低。
因为在路温舒上奏后,汉宣帝才提拔他为广阳私府长,就是汉宣帝的叔叔刘建所在的广阳国王宫中,负责看守钱库和衣物的小头目。
然后,第二年又提拔路温舒为右扶风丞。
这个官职也不算大,但还算体面。
当时负责京城治安的有“三辅”(即三秦之地),长官分别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而路仲舒就是辅佐右扶风的官员。
从汉宣帝能够亲阅这么个小官员的奏折,就知道为啥他所在的时期,西汉国力最强盛了。
三、路温舒给汉宣帝的建议
《尚德缓刑书》内容很长,但主要无非两点:
1、提出问题。
核心观点是:
“夫狱者,天下之大命也,死者不可复生,绝者不可复属。”
意思是,断案判刑是天下最重要的事情,因为人死不能复生,肢体被残害了不能还原。
2、拿出办法。
路温舒建议:
“唯陛下除诽谤以招切言,开天下之口,广箴谏之路,扫亡秦之失,尊文武之德,省法制,宽刑罚,以废治狱。”
这是说,不要怕诽谤,应该允许人们讲话,刑罚要宽松,把胡乱断案的司法人员都清理掉。
汉宣帝非常赞同路温舒的意见,他在位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也是以宽政轻刑为主调的。
《汉书.刑法志》清楚记载了汉宣帝读完奏书后的反应:
宣帝自在闾阎而知其若此。及即尊位,廷史路温舒上疏,言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语在《温舒传》。上深愍焉,乃下诏曰:“间者吏用法,巧文浸深,是朕之不德也。夫决狱不当,使有罪兴邪,不辜蒙戮,父子悲恨,朕甚伤之。”
这是说,汉宣帝年少时也有过被冤枉坐牢的经历,对冤狱有切齿之恨。
所以,汉宣帝以多次大赦天下,和少杀、慎杀而闻名于史,在位期间,是西汉言路最开放的时代。
四、准确预测西汉命数
班固在《汉书》中说,路温舒会历法,推算出西汉的命数是210年。
而西汉从公元前202年建立,到公元8年被王莽篡权,不多不少,正好是210年!
西汉时期,由于皇帝特别是汉武帝崇尚求仙问道,各种不靠谱的术士招摇过市,甚至成为政权斗争的工具。
这些算命先生中,真正靠谱的,不过两人。
一个是如天外飞仙般的女术士许负,曾预言汉文帝的母亲薄姬能成为太后,并精准预言了名将周亚夫的未来。
另一个就是自学成才的路温舒,不过史书并未将其定义为术士。
路温舒后来被任命为地方长官临淮太守,史书对他治理地方的成就仅有几个字:
“久之,迁临淮太守,治有异迹,卒于官。”
说他成绩非常优异,最后死于任上,生卒不详。
(文字原创,网图侵删)
自评:路温舒肯定不是历史上第一个建议广开言路的人,但他的奏书写得实在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