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去爱他人是我们最基本的素养。正如一首歌曲所唱的那样,只有当每个人都愿意付出一点爱时,这个世界才会变成一个充满美好的人间。人们之所以能够感受到被爱,是因为每个人都有意愿去爱别人。
然而,爱的方式也是有差异的。那首歌曲中提到的爱,通常指的是一种无私奉献,它不求任何回报。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爱都是期望有所回报的。
在情感关系中的爱,就是一种追求回报的爱。当感情出现问题时,通常有两种情况:
首先,有些人一旦遇到更好的选择,就会改变自己的心。他们追求爱的回报,渴望得到的比付出的多,甚至有一种“我给你5分的爱,你要还我10分的爱”的心态。虽然这种想法可以理解,但它并不现实。除非你自身就有足够的价值让人为你付出更多,否则你很难得到比你的付出更多的爱。如果一个人自身并不具备这样的价值,却期待过高,那么他的感情生活往往会不顺利。而很多这样的人并不能接受自己的感情不顺利,他们只会觉得自己爱错了人,然后就会放弃当前的对象,去寻找更好的选择,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新的感情中。这种情况很常见,比如有些人会以“他比你更有钱,比你更帅,比你更浪漫”为借口,实际上他们所得到的回报并没有少太多,只是他们的期望过高。
其次,有些人一旦得不到回报,就会选择放弃。这种人相对比较理智,他们追求的爱的回报往往趋于平衡,或者说是对等的。正如一位朋友所说:“我给你5分的爱,你回报给我5分,我会感到满意,甚至会有惊喜。但如果少于5分,我就会感到不平衡。”
就拿萍萍来说,她的这种评判标准源于她之前的那段感情。她比喻说,有些爱情就像毛衣,织的时候需要一针一线,拆的时候只需要轻轻一拉。曾经她不愿面对这个现实,不愿承受这种结局,但当她真正感受到失去爱情的痛苦时,她觉得接受这个现实也无妨。至少,她明白了什么样的人不值得她爱,她可以选择一个值得她爱的人。她和她前任的爱情,如果说有问题,很早之前就存在问题,只是她之前还抱有幻想,没有果断地做出决定。一直以来,她给她前任5分的爱,而他回报给她的总是低于5分,有时候甚至会让她感到缺爱。
在我心中一直充斥着一种不平衡感,我们争执不断,纷争频发。我渴望他能给予我更多的爱,他一次又一次地宣称他会更加爱我,正是这样的承诺,让我持续地怀抱期待,期盼着有一个更加美好的结局。
然而,当我和他一同回到他的家中,我意识到一个严峻的现实:如果继续和他在一起,他可能永远都无法满足我的期望。因为在他的心中,母亲的愿望似乎总是优先于我。
他的母亲毫不犹豫地提出了一个要求:不需要彩礼,房子应由我家来购置。当我质问她这个要求的合理性时,她的回答充满傲慢:“就凭我儿子的高学历,你无法否认这一点。理论上,你的学历不如我儿子,因此你并不配得上他。但我也不是不讲理的人,如果你愿意无彩礼并将房子买好,表现出你的诚意,我自然会同意你嫁给我的儿子。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嫁,毕竟我儿子的备选对象有很多,排着队等着嫁给他呢!”
我转而问他是否也这样认为,他的回答是全听母亲的安排。我明确告诉他,我无法接受这样的条件,结果他的母亲就命令他跟我分手。就这样,我多年来精心编织的爱情,在一瞬间,就被轻而易举地撕裂了。
我曾经责怪他,后来却又不再责怪。我经历了这样一个心理变化过程:起初,我责怪他是因为他轻易地放弃了我们的爱情。然而,我不再责怪他,是因为我意识到他的可怜之处——他没有主见,事事听从母亲的命令,这种人通常活得很累。俗语说“慈母多败儿”,儿子不清醒,这使我认识到,不是他不再爱我,而是他根本就不值得我爱。
“慈母多败儿”的现象确实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至于她所经历的情况是否真实,其实并不重要,因为这种认知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她为自己寻找的一个心理平衡点,有了这样的认知,她才能更好地接受失去。
然而,仅仅懂得接受失去是不够的,我们更应该关注在失去之后应该如何做,才能让自己更好地拥有。
对于她来说,当再次面对感情时,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活在幻想和期待之中。既然她追求爱的平衡和对等,那么在爱的过程中,她就应该多去衡量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多少回报。如果不符合她的期望,她就不应该停留得太久。
在给予别人爱情的同时,她可以给对方机会去改变,去表达。但对方是否珍惜她给予的机会,这才是她应该关注的。她应该清楚地告诉对方,他给予的爱太少,她给了他机会让他爱她更多,他口头上也承诺了,但却做不到。这种爱情,就没有继续的理由了。
在爱的世界里,你的付出,你的爱,换来的回报是否能让你满意?这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