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制刚开始,欧盟就招架不住,德国损失300亿,意大利也遭殃

轻点红墨 2024-10-31 14:58:06

文|红墨

编辑|红墨

这段时间,欧盟和中国之间的摩擦并不少,在台湾问题上,欧盟的做法就已经挑战了中国的底线,如今电动汽车贸易方面,中国也进行了强力的反击。

这下子,欧盟也慌了,中国究竟都做了什么呢?

欧盟的反补贴调查

2024年10月初,欧盟委员会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决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税。

表面上,欧盟打着“保护欧洲本土企业”的旗号,声称中国电动汽车企业享受了不公平的政府补贴,对欧洲市场造成了冲击。

其实,这不过是欧盟借贸易保护之名,想在新能源领域遏制中国企业的手段。

大家都知道,欧盟的双重标准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

长期以来,欧美国家在农业、航空等领域,对本国企业提供巨额补贴,却对发展中国家设置重重壁垒,这早已是国际社会公开的秘密。

如今,看到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崛起,欧盟便坐不住了,试图故技重施,以“反补贴”的名义,遏制中国电动车的发展势头。

欧盟的单边行动立刻引起了中国的强烈反对。

中方多次表示,中国政府支持电动汽车产业,完全是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保护环境,没有对欧洲市场造成影响。

相反,中国电动汽车企业进入欧洲市场,为欧洲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也促进了欧洲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不过,欧盟好像没把这些意见放在心上,还是继续推进反补贴调查。

在随后的八轮谈判中,欧盟方面始终没有展现出解决问题的诚意,反而不断提出各种无理要求,试图将中国电动汽车企业逼到墙角。

欧盟的算盘,其实并不难猜。

一方面,欧盟想要通过反补贴调查,提高中国电动汽车的出口成本,削弱其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从而为欧洲本土电动汽车企业争取喘息之机。

另一方面,欧盟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迫使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将生产线转移到欧洲,以获取更高的利润,从而达到“两头通吃”的目的。

然而,欧盟低估了中国维护自身利益的决心,也低估了中国企业的智慧和韧性。

中方的反制措施

面对欧盟的无理挑衅,中方直接采取行动,暂停了中国车企在欧洲的所有建厂和扩张计划,甚至品牌宣传工作也全部停止。

这个反击措施就像一枚重磅炸弹,在欧洲引起了巨大震动。

多年来,欧洲国家习惯了在国际事务中指手画脚,颐指气使,却从未想过,有一天会被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此强硬地“打脸”。

一时间,欧洲舆论一片哗然,德国和意大利更是首当其冲,成为了这场贸易摩擦的“牺牲品”。

德国一直是欧盟的经济引擎和核心支柱,然而,在这场中欧电动车贸易摩擦中,德国却显得尤为被动和尴尬。

一方面,德国是全球汽车工业的领头羊,但在电动车领域却起步较晚,技术积累不足。

为了追赶中国等国的步伐,德国近年来一直在积极推动电动车产业的发展,并将其视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但因为技术问题,德国也需要积极与中国电池企业合作,双方互通有无,在德国建厂的计划也稳步进行。

但如此重要的合作项目,却因为欧盟的反补贴调查而备受波折,这是德国企业不想看到的事情。

据媒体报道,中方此次叫停的项目中,包括了蜂巢能源在德国的两个电池工厂项目,投资总额高达300亿元人民币。

蜂巢能源是中国一家新兴的动力电池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全球动力电池领域的佼佼者之一。

因为欧盟的反补贴调查,最终还是影响到了这两个项目,这对德国经济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更让德国人感到焦虑的是,随着中欧电动车贸易摩擦的升级,德国汽车工业的未来也充满了不确定性。

“墙头草”的两面受敌

如果说德国在这场中欧电动车贸易摩擦中,更多的是焦虑和无奈,那么意大利则更多的是尴尬和难堪。

几个月前,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访问了中国,热情邀请中国车企到意大利投资建厂,这样可以避开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壁垒。

当时,中意双方就这事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意大利媒体认为,梅洛尼访华的亮点之一就是这个成果。

然而,仅仅过了一个月,意大利却在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中投下了赞成票,这种“出尔反尔”的行为,让中方感到十分愤怒。

意大利政府的不守信用,在生意往来上有着最严重的弊端,中方随后表示,将暂停所有中国汽车企业在意大利的建厂计划。

原本意大利汽车工业近些年的发展就不容乐观,这更证实了外来投资的重要性。

中国车企的投资原本能成为意大利汽车工业的救命稻草,但意大利政府的短视决策却让这个机会溜走了。

更让意大利人感到尴尬的是,在中方宣布暂停投资后,欧盟方面并没有对意大利表示任何支持,反而将其视为“咎由自取”。

意大利在这场中欧电动车贸易争端中成了受害者。

中方的坚定立场,让欧盟委员会的计划落空,也让那些试图两边讨好的中国企业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

面对全球经济的下行压力,中欧应该加强合作,一起应对挑战,而不是互相对抗,那样只会两败俱伤。

希望欧盟能看清现状,早点回到合作双赢的道路上来,和中国一起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出一份力。

每日经济新闻2024-10-25——300亿元投资搁浅?蜂巢能源暂停投建德国电池工厂 业内人士:国内电池厂商出海欧洲压力较大

环球时报2024-10-14——“单独谈判”干扰中欧电动汽车磋商,专家:部分企业与欧盟应克制单独接触冲动

2024年10月5日发表于光明网——《加征关税和吸引投资不可兼得,欧盟应该做出理智选择》

0 阅读: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