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打着"公平竞争"的旗号,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这出戏码可谓是现代版的"葡萄酸"寓言。当自家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节节败退时,就开始玩弄关税壁垒这张牌。
更有意思的是,明明是自己先对中国挥起大棒,现在法国却因为白兰地贸易问题着急上火,这不禁让人想起那句老话:玩火者必自焚。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当下,欧盟这种短视行为无异于饮鸩止渴,不仅损害中欧经贸关系,更是在为自身经济发展设置绊脚石。
今年7月,欧盟首次放出风声,暗示将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采取措施。随后在8月,欧盟内部人士向美媒透露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信息:根据欧盟自身评估,中国新能源汽车不仅不会对欧盟市场造成冲击,反而可能促进欧洲车企技术创新。这份理性的声音很快就被强硬派淹没。在经过数轮毫无诚意的磋商后,欧盟于10月4日强行推动成员国投票表决,中国方面的据理力争似乎未能打动欧盟决策层。
10月8日,中国以实际行动作出回应,对欧盟白兰地实施高达40%的临时反倾销保证金征收,同时启动对乳制品、肉制品、化工制品的反倾销调查。
最终在10月29日,欧盟不顾中方多次交涉,正式落地为期五年的反补贴税。这一决定立即引发中国方面的强烈回应,明确表示"不接受、不认同",并承诺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权益。
值得注意的是,德国作为欧盟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始终对这一决定持反对态度。德国汽车协会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欧盟此举无异于拿欧洲车企的未来做赌注,将对整个行业造成严重冲击。那么欧盟为何如此执着于制裁中国新能源车企?
第一个原因:产业布局的战略考量欧盟正在波兰、匈牙利、拉脱维亚等国建设新的汽车生产基地,试图打造除德国之外的新兴汽车产业集群。通过设置贸易壁垒,既可以为这些新兴产业提供保护伞,又能借机与中国车企进行技术交换,实现市场准入与技术获取的双重目的。
第二个原因:内部保守势力抬头随着欧洲经济持续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在欧盟内部愈演愈烈。保守势力借机扩大话语权,即便欧盟高层也难以阻挡这股逆全球化浪潮。这种内部政治生态的变化,直接影响了欧盟的对华政策取向。第三个原因:战略自主性的迷思欧盟希望通过设置贸易壁垒来重塑产业链,提升所谓的"战略自主性"。在全球化深度发展的今天,这种做法无异于缘木求鱼。德国车企的强烈反对恰恰说明,市场规律不会因为政治意愿而改变。
当欧盟高喊"公平竞争"的却在践行赤裸裸的贸易保护主义;当法国投完赞成票又急于缓和因白兰地问题引发的贸易摩擦时,这种自相矛盾的行为不禁让人莞尔。欧盟真的是在维护公平竞争吗?
还是说这不过是一场为掩饰自身产业竞争力不足的遮羞布?在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时期,各国不是更应该加强合作,而不是筑起一道道贸易壁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