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
在黄河热切的召唤中,在长城眷眷的企盼里,您从天安门广场庄严升起,猎猎飘扬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上,亿万虔诚的目光仰望着您。
您和黎明的霞光一起升起来,仿佛一朵轻轻飘动的红云,一波一波的涟漪,殷红殷红的微笑,一幅一幅英勇豪迈的图画在缓缓打开。
旗帜上的五颗金星是从镰刀与铁锤交织的旋律里段打出来。您这面用无数烈士献血深深濡红的旗帜,以永不褪色的亮丽穿透阴霾与晦涩交织的漫漫岁月,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展开东方不朽的雄姿,傲视着环宇大千。您那旗杆如顶天立地的脊柱,在任何重压下都威武不屈,虽风霜雪雨仍巍然屹立。
阿,五星红旗,您是华夏儿女心中神圣的图腾,是招展鼓荡春风的劲帆,是光芒四射的灯塔,您永远指引着大中华的航船驶向光辉灿烂的彼岸。
国歌
国歌,中华民族的心声。您诞生于华夏英豪与强寇抗争的血与火之中,您召唤千百万“不愿做奴隶”的中华儿女“起来!起来!”为民族解放和祖国富强“前进!前进!”
在这铿锵有力的旋律中,有五十六种乐器伴奏,有二万五千里的节拍回响,有十四亿个音符连接,每一个音符足以调动亿万人们无畏的步履,每一行歌词都是催人奋进的长鞭。
您是中国的第一音律,您是中国主题歌的旋律,您是一首雄浑有力、庄严威武的歌。您激扬起长江黄河的波涛,回荡在神州的每一寸热土,华夏儿女一听到您的声音,就会浑身充满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勇气和力量。
国徽
麦穗、齿轮、五星、天安门,一组世上最和谐的组合,描绘出一幅最完美的图案。您质朴中显示出气概,平实中透出刚毅,叠影出片片诱人的风景,幻变成个个醉人的现实。
黄河水滋润着黄土地上的麦穗,波浪般的麦穗拥缀成金黄色的花环;铮铮作响的齿轮永不停息地旋转,隆隆地滚动,把共和国的根基夯实;璀璨夺目的五星,高悬天穹,与天边的朝霞相映成辉;威严壮观的天安门,以无比的神圣与端庄,矗立在神州儿女的心中……
凝视国徽,我们看见了“两弹一星”飞天的雄姿,看见了港珠澳大桥的壮观,看见了嫦娥六号发射成功的自豪。我们的眼前幻化出旭日初升的霞光,交织成一片五彩缤纷、令人神往的锦绣。
国徽,透过您圆月般的拱门,龙之传人看见五星照耀的家园,闻到了麦穗的芳香,踏着齿轮滚动的进行曲,沿着天安门的中轴线,一路深情地亲历着共和国的壮丽风景……
国庆抒情
十月的山河,披红挂彩;十月的蓝天,鸽哨响亮;十月的鲜花,昂首怒放;十月的广场,红旗似海;十月的人民,笑逐颜开。
75个春天的祝福,繁衍了大半个世纪的蓬勃的希望;75个秋天的收获,引来了世界各国的惊羡和赞赏;75年的风风雨雨,洗刷出中华人民共和国高大的形象;75载的金色阳光,折射出中华儿女艰苦奋斗和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欢呼新一天的太阳跃出大海,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75岁生日。
啊!祖国,您是大树,我们是树叶,一片叶子,便是一片春色;祖国,您是大海,我们是小溪,那涓涓细流可以壮浩荡行色;祖国,您是太阳,我们是云朵,终生守护您的辉煌,您的灿烂,您的圣洁。
啊!祖国,在您75岁华诞到来之际,我们把阳光请进来,把春风请进来,把五彩缤纷的气球请进来,把大红灯笼请进来,把万紫千红请进来,为您梳妆打扮,为您献捷报,为您祝福。
今年的十月一日,也是临近传统的中秋佳节。天上月儿圆,地上人团圆,在这花好月圆、举国同庆的双节里,我们一边品茗吃饼赏圆月,一边观看节日焰火,品味良辰美景的温馨,真是珠联璧合,机会难逢。
56个民族在75只烛光的照耀下,欣然高歌,翩然起舞,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万古长青。新起步,新跨越,好业绩,好开端。三山五岳欢欣鼓舞,五湖四海绽开笑脸,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国,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十月断想
十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金色的桔子、银白的棉花,还有渐渐泛红的枫叶,都使我们意识到这个色彩纷呈的季节,我们原本是收获的中心。
太阳,高悬于我们的头顶。
共和国的旗帜,徐徐在我们心中舒卷。
血流涌动,形成十月红色之潮。
十月,是一个令人遐想的时光。
我们总是在十月,深情地收集鲜花与松枝,收集脚印及其石头般的信念,尔后,默默地对共和国道一声安好。齿轮和麦穗辉煌无比,永远温暖着我们。
十月,是一个撼人心魄的时节。
最初的风雨,是初的烈焰,最初的流血之躯,常在我们柔情的记忆下,带着几分隐痛。
纪念碑高耸于我们盛大的节日之中,并用一种沉默的方式,与我们的魂灵作一次深刻的交谈。
我们注定要成为十月的火炬。
我们必须深入到十月的秋色里,亲近共和国的土地。十月或许只是一个季节的开始。但唯有这个季节,才使我们的脊梁挺拔如松。
我们常常在十月里,学会真正的歌唱和劳作。因为我们属于共和国。因为十月是共和国最绚丽的花朵和最动人的钟声。
我们走向十月,我们踏火而来,踏浪而来,踏歌而来。
最后一片风雨,舒展为十月的田野;
最后一束烈焰,跳跃为十月的星座;
最令人怀念的英灵,凝成十月神圣而悲壮的礼物。
而我们将成为共和国的果实,任十月来摘。
作者简介:
杨炳阳,生于1958年,山东潍坊人,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
微刊投稿邮箱:1505105907@qq.com
◆总编兼创作基地主任: 刘云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