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日记》,中国人有属于自己的“坠楼死亡的剖析”
在这部电影里,能看见太多属于东亚文化圈的创伤模型。
最终导致,一个10岁的男孩跳楼。
昨天做了预告,也做了直播。
其实故事非常简单,时间也很短,90分钟而已。
我的解读,一句话就能说完,想表达的内容很简单:
孩子是父母最简单而最安全的自恋供给。
所以,父母会把孩子当做自恋工具,玩具,仅此而已。
网上有真实的小学生遗书,建议读一读。
在这部电影里,
你会看到很多金童与替罪羊。
什么叫金童?
就是孩子展露出天赋,或者尤为刻苦。
然后父母就以孩子的成功,作为自恋的源泉。
孩子会享受到最多的资源、鼓励和期望。
会得到所有人的夸奖,赞美,和羡慕。
于是,父母也因此而膨胀,并且“望子成龙”,加倍的给压力。
在东亚,有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就在于
无论父母是高学历精英还是打工人,对孩子的期待都一样的高。
很荒谬对不对?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都是一样的自恋,是刻在文化基因里的自恋和无能。
金童表面上发展的很好,实际上根本离不开父母的控制欲。
金童只有两个结局,要么彻底的叛逆,不再优秀。
要么,变成一个自恋狂,NPD,继续出去祸害别人,祸害下一代。
郑有俊就是金童。
郑有杰就是替罪羊。
替罪羊,就是家里的垃圾桶,就是发泄,打压,贬低,羞辱的对象。孩子就会因此变成讨好型人格,习得性无助,或者其他边缘人格。
(虽然最近心理学界推翻了习得性无助理论,但我觉得这个词很传神)
换句话说,父母其实并不是真的想要你成功,杰出。
只是借着你享受自己的自恋。
你成功,你就是金童,可以用。你失败,你就是替罪羊,也可以用。
金童和替罪羊,在非常著名的,也是我多次推荐的电影《阳光普照》里,也有出现——
金童自杀了,替罪羊坐牢了。
所以,在观影之前,原本以为会看见各式各样的家庭问题,但没想到其实只有一家人。可这一家人,一个案例,就足以让整个电影院的人沉默。
沉默,是观众的祭奠与哀悼。
即为虚构的男孩有杰,也为所有东亚被摧残过的孩子。为我们自己。
最先离场的是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妻,我不禁猜测他们为什么要来看这部影片,是欣赏电影,还是因为生活关联。总之他们走的匆忙,也看不见表情。
后面,伴随着零零碎碎的啜泣,一个女孩说,感觉更适合带家长来看。
这是所有人唯一的一句话,挺有代表性。
就该让不合格的父母,多看看这种电影,教育还是其次,多少有些报复和惩罚的爽感。
看看你们造的孽!看看你们的嘴脸!
现在生育率下降了,千说万说,有一个理由就是进步。
我活的不好,我也养不好孩子,所以我不会把自私和痛苦,延续到下一代。
不生,也不需要负责。负不起责任,就不生,你可以说这不是最优解,但总之最起码,是没错的。
我其实不太赞成,但我也承认这比上一代进步的多。
比如说爱情和自由。
很多人打着爱情的口号,其实不过就是痴男怨女,男女关系,拉扯。
你们是,李莫愁是真爱吗?
别看她烧死的时候说什么问世间情为何物。
她爱个屁。她懂个屁。
同样的,很多父母,别看他们生了孩子,他们算个屁的父母。
天下无不是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
放屁。
郑有杰的日记:
父觉得我不配活着,母觉得我亏欠她很多,兄弟瞧不起我觉得我多余。
我求救,要看精神医生,我失眠,抱着弟弟流泪。
弟弟只觉得我吵着他睡觉了,耽误他学习。
我只是父母自恋的工具,说希望我好好学习,但却对我一点鼓励都算开恩。
打都不打我了,就说明没价值了。
我一遍遍的说对不起,但是没关系,我死后,很快人们就会忘记我。
我就一个简单的想法,不要忘记。
建议大家都去看这个电影,以及类似的电影。
然后,昨天也做了预告,昨天的直播,我也提到了父母的自恋,以及提供矛盾的信息。
《豆瓣8.6分!【港片】的荣光复兴》
父母其实并不是真的想要你成功,结婚,幸福。
因为你的幸福是一种罪。
他们会给你矛盾的拉扯,并和你纠缠一生。
周末这两天时间都用来解读原生家庭,直播回放,现在就去弄。
B站王俊俊的魔灯。
以上。
看片不迷路,关注我,网络爆款影评制造机万赞影评不如带着朝圣的心情观影阅读体验最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