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进士
李珊墓
琼籍官员出使南洋第一人
海口府城“绣衣坊”街道因他而得名
薛村的标志“薛远故里.”牌楼
海口薛村明进士李珊墓薛村国兴中学旁,葬有明进士李珊墓。
薛村为海口城郊老村庄,史上有薛氏“一门二进士”、“公孙进士”而扬名。曾走访尚书薛远故里,得以瞻仰薛氏宗祠、薛远墓等古迹,惊叹古村积淀的丰厚文化。
今时再走薛村,惟独寻觅一处可载入史册的遗迹,李珊墓。
明《正德琼台志》记:
李珊,字廷珍, 号古愚,琼山官隆三图籍,居郡城北,成化丙戌罗伦榜,授行人,使占城,赐从一品官服,选南京福建道御史,历掌抽分内库仓场及推权都堂印。后升广西按察司佥事,奉敕整饬柳庆兵备。诗文敏畅,有《古愚集》。
拜谒李珊墓,几费周折,巷道阡陌,纵横交错,在村巷一隅得以见到,周围民居楼宇林立,说不尽的感慨,城市扩展流波下,能保存不被完全淹没也是幸事了!
墓坐北朝南,墓冢圆形石砌,前立一墓碑,正中碑文:“明朝进士李讳珊大公之墓。”碑右小字:配妻马氏贞浩夫人。碑左铭刻:皇帝授行人司行人赐一品官服出使南洋占城任南监察御史广西提刑按察司佥事。
墓为2009年李珊后裔进行了重修。
旁置一石碑记载:李珊墓建于明朝,原墓园宽阔,石墓壮观,墓碑高耸,墓前置有石供、神道两侧有石像生、石牌坊等。
如今在墓前60米处留存有一对石仲翁,也是难得一见的原墓雕件了。
墓碑背面铭刻李珊传记:明宣德三年(1428年),李珊出生于大来都迈瀛村,明景泰四年(1453年)乡试中举,明成化二年(1466年)登科进士。后授行人司行人掌管传旨宣旨领诏册封等事。
明成化七年(1471年),宪宗皇帝赐从一品官服,成化八年偕同陈峻出使占城(越南)。
成化十一年(1475年)任南京福建道监察御史。成化十八年(1482年)升任广西提刑按察史司佥事。
弘治三年(1490年),李珊告老还乡,在家乡十年间,为重修澄迈城垣、重建海口观音堂、重建东岳庙、仰止祠等作记。
《绣隐庄》诗二首李珊归田后,在府城南迈瀛村建庄,命名曰:绣隐庄。
曾赋诗《绣隐庄》二首,广为流传,明进士陈是集编辑录于《溟南诗集》。
绣隐庄 其一
晓促钟声逐俊髦,争如早脱骥驎槽。
螭头彩笔三春梦,马首红尘十丈高。
懒说畏途重御辔,沉思宦海尚惊涛。
浮生了却邯郸枕,风月蓬山满背鳌
绣隐庄 其二
茅檐烟火数家村,且乐天年付子孙。
卧看白云生远岫,任教芳草长閒门。
清阴石上寒侵枕,流水台前月满樽。
忽喜故人书信到,高风谓我有谁伦。
陈是集《溟南诗集》
诗文自喻,致仕后在家乡享受田园风光,在此饮酒吟诗,与友人志士谈书论道,悠然自乐的朴素生活,乐趣多多!
琼籍朝官出使南洋第一人海南已故学者文物专家麦穗曾著文认定:李珊是琼籍朝官出使南洋第一人。
明成化七年(1471年),占城(国名,今越南中南部地区)为安南所破(今越南北部地区),占城国王被杀,其弟逃亡山中,派遣使者前来告难,并要求大明王朝册封其为亲的国王;明宪宗遣派行人司李珊、给事中陈峻持节前往,并赐丛一品官服,以彰显大明皇朝在礼节上的重视。
李珊、陈峻一行前往占城后,又继续南下满刺加(国名,今天马来西亚马六甲一带),成化十年(1474年)冬,回朝复命,满刺加国王遣使者前来朝贡,皇帝大喜,升李珊为南京福建督察御史,并在家乡府城建“绣衣坊”以示表彰。
“绣衣坊”街道因纪念李珊而得名监察御史,官名,别称绣衣。
李珊的受崇敬程度如何,可从明琼州官府为其修建四坊表彰可知其闻名远播。
在府城小北门内,琼州官府为李珊立登弟坊、进士坊、绣衣坊、画锦坊,四座牌坊。以表彰李珊在科举与官职上取得的成就。名气很高,众所仰望。目前四座牌坊已尽毁。
绣衣坊街,建于明朝,原称北门街,海口府城闹市中的古街,今天依然存在,南起忠介路,北至北胜街;全长360米,宽4米。
琼州官府为李珊立“绣衣坊”于此,为纪念李珊,把北门街改为绣衣坊街。
明朝,琼山曾有三位进士官任“督察御史”职位,并被官府在府城建“绣衣坊”以予表彰;李珊之后是海澄,海澄之后是陈实;所以也有学者提出,原北门街是为纪念海澄或者陈实而改名的。虽然各有说法,有三位明朝“督察御史”的绣衣坊也成为府城的历史符号。
《民国琼山县志》记:进士、绣衣、绍美,一坊三匾,为海澄、海澜兄弟立在南门外;陈实的进士坊、绣衣坊立在南桥(今南桥路琼州大道以北方向);登弟坊、进士坊、绣衣坊、画锦坊为李珊立的四坊,在府城小北门内。
北门街改名绣衣坊街不言而喻。
李珊的一生犹如后人在墓碑上铭文一样:
自强不息不畏强权,除恶扬善,肃政除弊,整军经武,博爱民众,博爱民众,报效国家,功绩卓越,传为佳话。
于国事外,李珊也孜孜不倦于文事,呤诗作赋,著有《古愚集》,可惜未见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