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国历史上曾遭受半殖民地的苦难,众多列强以不平等条约为工具,肆意侵吞我国领土,其中,昔日的沙皇俄国,即后来的苏联,也是这侵略行径的参与者之一。
它们在中俄的东部与西部边界地带,借助诸如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及《伊犁条约》等一系列界约和勘界文件,强行将超过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纳入其版图,造成了我国领土的严重损失。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苏同盟关系的建立,两国在边界问题上选择了搁置争议,共同维护和平。
然而,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中苏关系急转直下,裂痕日益加深。苏联为施压新中国,不惜在边境地区部署重兵,数量之巨,号称百万,其目的昭然若揭,意在通过军事威慑迫使中国让步。
更为复杂的是,这一时期,得到我国援助的朝鲜也似乎站在了苏联一边,企图跨越鸭绿江,参与对我国的敌对行动。
面对这双重压力,毛泽东主席以其非凡的智慧和胆略,仅通过一项战略决策,便成功迫使苏联与朝鲜撤回了其军事威胁。
那么,毛主席当时用了什么办法,一招制敌?
中苏关系破裂新中国建立之初,国家采取了坚定地向社会主义阵营,特别是以苏联为领导核心的“一边倒”外交策略,这一决策为国家的初步建设营造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氛围,并赢得了宝贵的物质援助与支持。
在1950至1952年间,苏联作为友好伙伴,慷慨地向中国提供了大量资源,包括94.3万吨钢材(约占同期中国钢产量的四成)、150万吨成品油,以及价值高达1.263亿卢布的先进机器设备、基础设施与配套材料。
这些援助对于新中国迅速构建标准化工业生产体系、淘汰老旧工厂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抗美援朝战争中,面对美军强大的武器装备优势,我军面临着严峻挑战。然而,在这一关键时刻,苏联也伸出了援手,提供了必要的军事援助,助力我军抵御外侮。
随着战争局势的稳定,新中国于1952年5月确立了“边战斗、边稳定、边建设”的战略方针,并紧锣密鼓地筹备第一个五年计划。
这一背景下,苏联进一步加大了对中国的援助力度,开启了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合作篇章。中国方面坚持“独立自主为主,外援为辅”的经济建设原则,确保国家发展的自主性。
1953年,赫鲁晓夫接掌苏联大权,正值苏联内部权力更迭、外部局势复杂的时期。
为巩固自身地位并寻求国际支持,赫鲁晓夫在访华期间做出了重大承诺,不仅废除了以往援助中的不平等条款,还宣布将援助中国建设15个重点项目,涵盖电力、钢铁、航空、汽车、化工等多个关键领域,主要集中在东北工业基地。
这一举措极大地促进了新中国工业体系的初步形成,苏联专家与工程师的广泛参与更是功不可没。
然而,好景不长,进入50年代末期,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上出现了深刻分歧,导致两国关系急剧恶化。
苏联方面以“领导者”自居,试图干涉中国内政,提出在中国领土上建立联合军事设施等无理要求,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与尊严。
面对苏联的霸权行径,毛主席及中国领导层肯定是不会同意的,坚决反对,捍卫了国家的独立与尊严。
而赫鲁晓夫迫使中国屈服,采取了极端手段,包括撤回技术专家、撕毁经济合作协议等,给中国的经济建设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在这一阶段,面对历史遗留的不平等条约问题,我国不再拖延,果断采取行动。1963年9月27日,中国外交部正式向苏联政府发出照会,就这些条约的公正性提出了明确质疑。
随后的11月19日,中国外交部的照会进一步细化了立场,强调“中苏边界的多个议题亟待双方深入讨论与解决”。
1964年10月,赫鲁晓夫的时代宣告终结。中国共产党秉持着修复双边关系的诚意,派遣周恩来总理前往苏联,参与十月革命的盛大庆典,试图为两国关系翻开新的一页。
然而,随着勃列日涅夫接掌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的职务,苏联方面却坚持原有的强硬立场,不仅未展现出和解的意愿,反而进一步在中苏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部署,并向毗邻中国的蒙古国增派了苏联军队。
自1961年至1968年间,苏联在新疆周边地区的军事力量显著增强。原本仅有12个非满编师和两百架飞机的规模,到1968年时已急剧膨胀至25个师、1200架飞机及200枚导弹,构成了对我国边境安全的重大威胁。
进入1968年末至1969年初的敏感时期,苏联边防部队的活动愈发频繁且具挑衅性。他们频繁派遣装甲车、卡车搭载武装士兵登上珍宝岛,对中国边防巡逻人员进行无理拦截与暴力对待,甚至在1969年2月7日发生了苏军使用冲锋枪向中国巡逻队方向进行点射的严重挑衅事件,严重破坏了边境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与此同时,受到苏联影响的朝鲜也蠢蠢欲动。尽管朝鲜曾接受过我国的无私援助,但在权衡利弊后,朝鲜认为与苏联的关系更为重要,因此不惜跨越鸭绿江,试图参与对我国的敌对行动。
而面对着苏联和朝鲜的做法,毛主席只用了一招,就让这两国乖乖撤军了。
一招制敌在毛主席的计谋中,有一个必不可缺的国家——美国。俗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老祖宗说的果然没有错。
作为当时的两个世界霸主,美国和苏联是针尖对麦芒,谁都不让谁,而在双方实力相差无几的情况下,盟友的重要性就显示出来了。
在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开始考虑与西方国家缓和关系,特别是与美国的关系。为了寻求与美国的合作,我国迅速行动,积极与美国建立联系。
在1971年,美国国务卿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秘密地访问了中国,这次访问为次年尼克松总统的访华之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苏联得知这一消息后,也主动与尼克松展开对话,中美苏三国之间的关系变得愈发复杂而微妙,形成了一种微妙的三角关系。
参考资料: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