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记忆G50封闭式头戴耳机体验-TDSREVIEW

我是音频数码怪 2024-08-27 17:13:21

SONCIEMEORY (Sonic Memory) G50 Over-Ear Close-Back Dynamic Headphones - TDS REVIEW

声音記憶 G50 オーバーイヤー型ダイナミックヘッドホン - TDS レビュー

TDS REVIEW 与 TDS 无心快语全部基于 TDS Studio 评分标准以及内容说明 V202402 进行。

本文所涉及型号在当时市场背景下的 KT MARK:

SONCIEMEORY G50: V (Excellent)

专业用途认证 | TDS ProQua:

SONCIEMEORY G50: Monitoring Qualified - Studio

这是声音记忆品牌在 TDS Hearroom 正式出现的第八个产品(如果分开计算不同年份版本的话)。

其实要追溯起来,声音记忆在 SM2 初版上市时就提到了一个概念,当时包装内附送的 CD 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使用了 Sonic Memory SM2 作为主要监听设备来制作了这张专辑的母带”。因此在狗编当年提出这个想法并寻求让我根据初版 SM2 来 remaster 的时候,就已经可以看出一直以来他是有进入专业市场的想法的。所以别简单认为 G50 只是近期又一台 50mm 单元的监听头戴,它的诞生也不算什么意外。

不过看完文章之后你会发现,G50 在“监听工具”这个方向上与这价位——甚至千元级绝大多数产品是不太一样的。作为 TDS REVIEW,我们自然要以专业用途和民用欣赏用途的双重角度来评价它。

包装与配件 | Package & Accessories

G50 的包装和 SM2、SM1、SW2 一脉相承,是辨识度很高但也没什么称得上特殊设计的黑瓦楞纸盒,这次真的没有饭盒了(bushi)。内部则相对简单,只是一个纸质的托架用于固定罢了。耳机在盒中各核心部分均有塑料膜包裹防护,内部配件包含 3.5mm to 6.35mm 小转大插头以及收纳袋。收纳袋偏薄,不过很轻便,就是相对没什么特殊、不抗压的传统收纳袋。

设计、佩戴表现与声学结构 | Design, Fit & Acoustic Structure

G50 默认有两种配色可选,分别是黑色和美拉德银。黑色的版本通体基本就是高灰度深灰色和接近于黑色的拼接,看上去一体感还不错。本文的主角则是这价位很少见、此前在 B&O 产品上反而常见的美拉德银。所谓美拉德银,其实就是灰度较低的银灰色与浅黄棕色的拼配,黄棕色确实属于现在时兴的美拉德色系。头梁和耳罩之间没有可见色差。

G50 的腔体主要为 ABS 塑料材质,结合金属拉丝处理的支架,产品的廉价感并不会很明显。面板最外圈有一圈类似 CD 纹的结构。

295g 的重量接近于常见的 ATH-M50X 或者金属材质更多的 ATH-M70X,比 DT770 Pro 和 SRH840A 稍微重一点。在 50mm 单元、含金属材料的头戴耳机中,G50 大体上还是属于比较轻便的范畴内。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好在,由于头梁垫的宽大设计,它在头顶处的压力有着比较良好的释放分散。40mm 宽度的全包裹皮质头梁相对是比较贴合各类头顶曲线的。

两端的支架有一定的刻度感,相对对于大头围兼容性还 OK。支架、转轴处均有着不错的阻尼感,不会有调整时的异响出现。综合来看,头压并不算大,我们接着看两侧的舒适性。

G50 的腔体显然是个正圆形,但是耳罩内侧却是椭圆,厚度也不算大。最主要的是,G50 并没有设计单元斜置结构,你能够摸到单元外壳是平齐状态。这对于一些招风耳用户来说就容易出现耳廓顶到单元外壳的情况。另一个方面,由于没有设计转动关节、圆形腔体的双重因素,G50 在小头围人群佩戴或者戴眼镜人群佩戴时,可能会产生耳罩靠后部分包裹感不强的问题,甚至可能有轻微漏气。这点显然是在设计支架时没有考虑周全。在目前的状态下,G50 两侧的夹力适中,符合很多录音监听耳机的表现。

在日常聆听时,这个问题不会有明显的影响;在录音场景,就需要注意它可能出现的泄漏问题——不过,结合它的声音特性来看,它跟我们之前介绍过的 MDR-7506、DT770 Pro X 以及 SRH840A、MT030 虽然同属录音监听大分类中,但更加适合的场景并非人声录音返听,适合的是录音挑错。这种场景下,似乎这个后端包裹感不强的问题影响又不至于太大了。总之我个人认为这个是个欠考虑的地方,还是点出来比较好。

进而这段时间我都在研究怎样能够在录混音环境更加舒适、牢靠地使用它。下面给出我的方案:在默认佩戴上 G50 之后,你可以尝试将头梁向前旋转。这样,耳罩的状态会类似某些椭圆形腔体的耳机,形成了相对合理的角度。在这种状态下,对于我来说它耳罩后端的贴合度也会适当增加一些。

G50 的单元封闭程度相当高,虽然你能在腔体侧面靠后见到一对气孔的存在,且能够看到内部的阻尼网,但是对外漏音控制得非常好。基本上在良好贴合佩戴的状态下,漏音是接近于无的。这点对于录音监听耳机来说非常重要,你永远不会想在干活时录到耳机内监听轨道的声音。这点上 G50 比很多号称自己封闭的耳机要好不少。对内的隔音能力相对来说至少也是 MDR-7506 的水平——如果你能够在贴合性没问题的状态下佩戴的话。

线材、扬声器配置与功率需求 | Cable, Driver & Power Demand

G50 搭载了一条标称为无氧铜材质的四股编制单端线材。线皮表面有比较厚的灰色尼龙网。这条线还是相对比较粗的(作为单边出线线材来说),也比较偏软,自缠绕现象微弱。声音记忆也设计了带麦克风的电竞线材套装售卖,也有升级线。

可换线接口的定义是单边出线的 3.5mm 四极平衡,从顶端向内依次是:L+/R+/R-/L-。因此理论上 G50 可以轻松地兼容索尼定义的各类线材。不过也需要指出的是,这个插头定义虽然与索尼平衡一致,但是出于作为专业监听耳机实际应用过程中加固的考虑,G50 是有一套单独的锁紧机构的。对于索尼平衡习惯性用户来说,那个螺旋锁紧套已经很熟悉了,早在无平衡的 MDR-Z1000、晚到最近的 MDR-MV1 上都能见到。G50 的锁紧机构是一个无外置套的 90° 锁紧结构,类似于早先我们介绍 SRH840A 时所展示的那样,因此索尼家带有螺旋锁紧的线材是插不进去的,这里进行了测试。你可以参考下面的表格来判断自己手上的线材可否使用。

一般来说,如果你想要定制自己的升级线,需要考虑到选择兼容锁紧机构的插头,或者选择外壳尽可能细的插头。实际测量下来,无锁紧的线,需要将插头外壳直径控制在 6mm 即可顺利插入,不选“又粗又大”的插头,基本是没问题的。

品牌

型号

兼容情况

索尼

MUC-M12NB1 官升线(无锁紧的四极平衡)

无法插入

索尼

MUC-M12SB1 金宝线(无锁紧的四极平衡)

无法插入

索尼

MDR-Z1000 原线(带有 ZK/MV1 锁紧)

无法插入

索尼

MDR-H600A 带麦克风原线(带有单独锁紧)

无法插入

索尼

WH-1000XM4 原线(无锁紧的单端)

可以插入

Bispa

Ryo 瞭(带有 ZK/MV1 锁紧)

无法插入

ddHiFi

BC150B MV(带有 ZK/MV1 锁紧)

无法插入

Cleer

Pure 原线(无锁紧的单端)

可以插入

单元方面,G50 在名字里就告诉了你它的单元规格。G50 搭载了直径为 50mm 的复合振膜 HDS-50MT 动圈单元。据声音记忆给出的渲染图来看,G50 单元外面的栅格有一定的凸起设计,与常规的盖板有所不同。

阻抗 32Ω,灵敏度 98dB/Vrms,从纸面数据上来看,G50 的灵敏度并不算高。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个非常难以推好的设备。在实际的搭配尝试之后,基本可以用各类常见设备推动。尝试了 Focusrite 的第四代 Scarlett 声卡、Apogee 从 Boom 到 Symphony Desktop 等各价位的桌面小型声卡、ZOOM H3-VR 环绕声录音机、舒尔 MV7 麦克风的耳机监听孔…… 以及苹果、惠普、联想等多品牌的笔记本上,它都能够轻松达到监听所需音量。

民用角度上来说,各类中低端小尾巴也能够把它驱动到不错的响度和饱满度。风格搭配上不必考虑太多,它基本上能够反映前端的风格特色,根据喜好来搭配即可,无需在互补的角度上给它搭配前端。

下面的声音主观描述,全部基于原线单端驱动、原始耳罩状态得出,已经满足驱动所需功率。

声音主观描述 | Sound Description

低频量感适中略偏少一点,厚度适中,饱满度则不算高。弹性不错,下潜能力千元内优秀。收放速度稍快,保留的残响非常少。氛围烘托是晕染感和浓郁感都比较轻的类型。G50 的低频到中低频都是相对平顺的,听上去干净、没有特别突出的能量感,质感听上去是比较偏紧实的。基音位于中下盘的乐器没有前倾问题。

中频,人声的距离相对合适,处在一个比较近,但是不会过于贴脸的状态。口型大小基本准确,精致程度在这个价位显然是相当高的。G50 在人声质感和线条之间能够有大体的平衡,不过线条的强调感会更加重一些,G50 某种意义上要比 DT700 PRO X、MT030、ATH-M50X 都更加接近于 MDR-CD900ST 擅长的人声挑错领域。男女声之间的倾向性不算明显,基本各类声线都有着不错的兼容性,也在保证了顺滑程度的基础上有轻度的颗粒感保留。不过,G50 的人声饱满程度或许会让一些传统人声爱好者不太能够习惯,毕竟这价位的头戴此前大多都是偏暖、偏厚糊的人声风格。音色渲染程度相当低,尤其是人声中低音部分,基本上没有什么可闻的染色存在。喉音的位置基本准确,气声的比例稍微会多一些,齿音有所打磨,但是能够反映一些渣录音的问题。人声频段通透程度较高。

乐器方面,G50 会适当更加重视线条刻画——这非常像 SRH840A 或者是 M70X 的处理方式。弦乐器中,小提琴、中提琴、吉他等听上去不会特别厚实,音色基本准确,拉拨弦细节会稍有突出。大提琴的形体感在这个价位属于相当精致的。铜管类的气势感不算很强,需要亮感的小号等则有着合适、足够的亮度。木管类的音色也听上去没什么问题,仅在偏上盘的地方有轻微的音染,总体的扎实程度较高,空气感充足。乐器的泛音量感适中,不会有拱出来的感觉。打击乐器中,Kick 的存在感不会很强,Snare 收得较快。镲片类有稍微突出的亮度但不会刺激。

高频的亮度适中,大体上是比较顺滑的,不会有特别突出的尖峰、能量的密集存在。极高频的延伸能力在同价位自然是第一档,基本上高频到极高频的信息量是不逊于主流千元级封闭耳机的。滚降不会过早过快。

声场的规模不会很大,基本上横纵向有着比较相近的距离,“高度感”不突出,空间感听上去是个略扁的球形。人声与乐器之间的分离度表现良好,不会到整体感。解析能力同价位优秀,有轻度的“解析感”突出。动态适中,瞬态良好。

专业用途 | Pro Audio

作为定义为录音监听的设备,G50 的基本结构是符合录音监听耳机的要求的——足够高的封闭性、兼顾长时间佩戴和密闭性的耳压以及比较结实的材料。不过,佩戴环节提到的包裹性问题是需要进行调节的,我依然认为添加一个相应的关节是改善贴合包裹性能的方法。

如果要找一个跟它比较像的监听头戴,风格走向方面或许是 ATH-M70X 的类似物?但也不能这么说,它俩的素质差别还是有明显距离的,G50 的高频能量也会有所收缩。但听到 M70X,你大概也能理解 G50 在原线下的声音适合怎样的监听需求了。它不是一个标准的录音监听返听工具,更像是 M70X、CD900ST 这类带有一定的后期处理挑错属性的监听耳机。广义上来说,它的音色和质感表现的确是适合人声、一些频段不会过于宽的弦乐器以及木管类的录音监听的,也可以用于乐器演奏练习监听。一些基音偏下盘的乐器的返听需求,或者是电子音乐制作过程中用于 bassline 音色的设计,则可能会认为它的能量感不够突出凝聚,进而在演奏和制作时的感知不会很强,需要结合标准监听音箱或者 bassline 稍有拔升的耳机进行互补参考。

混音用途上,G50 的封闭性较高,它对于相对完整的立体声场重现和空间音频声场模拟是与 ATH-R70X、MDR-MV1 等型号有较大距离的。我也一直不建议使用绝大多数的封闭式头戴耳机进行混音辅助参考。在有着丰富经验的基础上,你可以尝试对它进行 EQ 校准,它相对平直的中低频以及低失真水平也是适合 EQ 的。对于一些用于贝斯返听或者鼓手返听需求的应用,可以在这一通道适当加入一点低频的补偿,以实际需求为准。

G50 作为新品牌的新品,目前也没有完善的个性化 DSP 方案,所以也难以将其用于 360RA 以及 Waves NX 混音环境。我会期待着 MT030 和 G50 都被更多的入门录音用户接触到,并有厂商愿意进行 DSP 适配。

综合来看,G50 是合格的录音室封闭监听耳机,在人声录音监听、人声、原声吉他、木管类乐器的实时返听以及后期纠错和一些入门需求的音色设计中都有用武之地。因此可以获得 TDS ProQua 专业用途认证的 Monitoring Qualified,满足录音室环境、家用环境以及部分室外采集环境的监听需求。由于结构的缘故,它没有拿到 Monitoring Qualified 的 DJing 和 Stage 分类的认证,也很正常。

总结评价与玩法建议 | Summary & Recommendation

民用领域的欣赏用途,G50 在这个价位就是最普适的选择之一。对于大部分的流行乐,只要不是刻意追求厚、润、氛围感的受众都可以获得不错的听感,大部分不需要过重 bassline 的电子乐、摇滚和非极端的金属,在这个价位的表现也不错。综合素质是要比起500元内的常见封闭耳机要更上一层楼的。Acoustic 大类,它对于一些中小编制器乐作品是有不错表现的。

当然,你也可以把它用在游戏、影音等场合。它会是宿舍学生党现阶段非常合适的一个选择。

你可以理解它是一个比 M20X、M30X、K52、K99、K271 这类低价位封闭监听都要更加靠谱的入门参考,也可以理解它是一个很友好的需要一定隔音性能的宿舍党和初烧万金油。说实话在这篇文章快要写完的时候我都还不清楚具体售价,只有个“五百以内”的说法在那飘着,基于此我会认为它的佩戴还可以再优化,可能会打个 IV 级之类。但现在正式售价是299元,就很难再苛责什么了。

近期我们写了两副都采用 50mm 直径单元的、封闭程度较高的、声称自己有一定专业用途考量的头戴耳机,且都定位在两三百元的低价位。我会认为 MT030 和 G50 还是有明确的区分度的。说实话,这俩耳机真说起来佩戴都有可以挑刺的地方,MT030 的非通用接线定义还会给常规消费者带来一些困扰。但是声音表现都比这价位人们过去会讨论的主流型号都要更上一层楼,基础调音令人满意。G50 在线材的耐用度上、MT030 在外观定制性上都各有千秋,专业用途的考量上,MT030 更像传统录音返听监听用途,G50 则更加靠近挑错属性,所以也不用担心两者会有太大的冲突。当然,随意听听的话,都是值得考虑的产品。

KingTsui, TDS Studio.

August 2024

It's a TDS production.

所有内容全部自主创作,请勿抄袭内容、套抄行文结构等,保留一切权利。

TDS REVIEW is now available on Zhihu, Toutiao, Weibo, WeChat, SMZDM and Bilibili.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