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那个年代(121)—年代符号:工分

谈谈农的鼓与呼 2024-08-21 01:52:02

文:郑学良

历史上,每个年代都具有自身鲜明的特征,这个特征或人物或事件或事物等,成了那个年代独有的符号,远的不说,就以近四五十年的历史来说,就有许多这样的符号,如“万元户”,成了80年代初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的符号,“下岗”,成了90年代国企改革、打破铁饭碗的符号,“红码绿码”成了新冠疫情肆虐三年的防控符号等。

农村生产队,从58年开始成立到80年代初期解散,存在运行了二十多年,自然也留下许多年代记忆和符号,这些符号构成了生产队时代独特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民生,小编就收集归纳整理了农村生产队时代具有时代特征的年代符号,欢迎大家一起交流讨论。今天要谈的年代符号是“工分”。

说起“工分”,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工分工分,社员的命根。为什么工分会对生产队社员如此重要?这得从工分的概念、计算、核算等方面做出一番解析。

不得不说,发明“工分”的人确实是个天才。通常来说,劳动报酬一般以工资形式核算和发放,但是呢,在大集体时代,生产队社员们挣的却是工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可能是中外历史所独有。工分是什么?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

人民公社时期,生产队是最小的核算单位,而且是自盈亏的核算单位,按现在的说法,是唯一的、真正的市场经济组织,那时的国营、集体企业,都是按国家计划生产,不管盈亏,都是国家全包,工人们按等级拿定额工资,而农村生产队,全年的产出收入减去成本支出后,才是社员们所可分配的钱物,可见,生产队的这个盈余,它不是固定的,是个变量。但社员们在生产队劳动,要有个核算单位啊,在这个情况下,“工分”应运而生,它实际上是衡量社员劳动价值的一种形式。它不是工资但是又可以换算成现金收入、粮食物资等,如同当时体制内人员靠工资生活生存一样,社员们靠的是“工分”所带来的现金及粮食生活生存,所以说,工分是社员的命根。

生产队时期,社员们挣“工分”要经过哪些程序?大体上,当时有“评工分”“记工分”“算工分”三个步骤。

首先,是评工分,又叫评底分。底分,是一个社员工作的日分值,什么意思呢,一个社员劳动一天,所获得的工分数。虽然都是社员,而且大多都是同样的体力劳动,可因为性别、年龄、体能、态度等不同,每个人付出的劳动不同、贡献也不同,工分基数都会有差别,所以要进行精准评分,以体现公正公平。在这一点上,有点儿类似于现今的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级别,每个级别对应相应的薪酬待遇。

底分是按照男女分别进行评定的。成年男社员的底分值,一般在9分到10分间,男社员的最高工分值就是10分,一般给予年富力强、劳动技能和态度均优的社员,然后9.8、9.6等逐次递减。成年女社员的底分值,一般在6分到7分,因为生产队沿袭的主要是传统耕作方式,主要是体力劳动,所以男女差别还是比较大。这里讲的是成年社员,那时,有些十来岁就辍学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的未成年人,他(她)们的底分刚开始比较低,3、4分起步,随着年纪增大而底分就不断上升,直至与成年社员平齐。

评底分是一年一评,主要是考虑年纪原因,有壮年社员变老了,气力小了,就要逐年递减,有未成年人长大了,力气、经验在增加,就要逐年递增,以体现公平。由于底分值的高低,体现的是一个社员劳动价值,关系着年底分红,所以每年的评工分,争论争吵很多,这就要看生产队长及其队委会的威信和公平了。

其次,是记工分。社员劳动一天,就要记上相应工分,这有点类似现在的考勤。谁负责记工分呢,生产队就有专门的人员,叫记工员,专门负责给社员记工分。严格来说,这又分为记工分和上工分。

记工分,就是记工员每天根据社员参加劳动情况,按照底分记上相应的工分值。例如,10分底的社员,劳动一天,就要给他记上10分的工分,7分底的社员,就记7分,这个记工员每天都得去田间地头,进行点数和登记,如有请假或其它缺勤,则不得记工分,不能搞混淆。

一个生产队好歹至少有几十号社员,记工员难免会记错,社员自己也不会放心,在记工分的基础上,还得上工分。社员们人手一本工分册,类似过去银行的存折一样,每隔四五天,就会集中,在社员的工分册上记工分,有人说,那时每天都要上工分,这是不对的,每天上工分,费时费力,没必要,但时间不能太长,太长了记不住,记工员和社员会出现异议,四五天时间正好。

到了上工分那天,社员们吃完晚饭后,齐聚在生产队队部,排队等着上工分。社员们拿出工分册,记工员根据自己的每天工分登记明细,经社员确认无误后,记上相应工分并盖章确认。上工分的好处是,一是大庭广众之下,三头对六面,可以共同监督,防止记工员记人情工分,二是经双方核实确认,可以减少差错和纠纷。

上述的记工分,可以算作是计时工分,即按照社员出工时间和底分定量算工分,除了上述的计时工分外,还有两种特殊的工分记工方式,一是计量工分,一是贡献工分。

计量工分,类似于当今的计件工资,工分不再以单纯的劳动时间计算,而是按完成的劳动量计算。集体时代,为提高劳动效率,减少磨洋工的情况发生,某些劳动不采取大合拢的方式,而是按量计分。例如,挑塘泥、摘棉花、砍甘蔗等劳动,按社员完成劳动数量和重量计算,谁的劳动量大、完成任务多,工分就越多,调动积极性,这个就完全凭力气、勤奋和熟练程度计算工分了,谁也没有话说。

贡献工分,主要体现在积肥环节上。那年代,农家肥是生产队种庄稼的主要肥料。生产队的小孩、老人平时都会外出捡动物粪便,交给生产队集体,按重量计算工分值。除此外,社员家里都喂猪,猪尿粪以及人的粪便都是优质肥料,这些都要折算成工分值“卖给”生产队集体,这些粪尿肥是怎么计算工分的呢,有些人说是靠称重,小编家乡生产队,是估算,到了要出粪肥的时日,生产队队长、会计、记工员等人,逐户察看,估计每家猪圈以及厕所里粪便的多少、质量等,然后给一个工分值,所以,小编家乡就产生了一句歇后语:茅厕屋(厕所)估大粪—差不多就行。

最后,就是算工分,这个比较简单。每个月,记工员汇总登记好社员的工分,整理成工分册,交给生产队会计,然后张榜公布,到年底了,汇总每个月的工分,然后与社员的工分册核对无误后,就锁定每个社员全年的工分总数,然后汇总社员家庭成员的工分,再加上社员家的贡献工分,就得出社员全家的工分总数,然后据此计算每户社员应得的工分值和分红。

关于工分数量如何计算成工分分值,又如何进行年底的钱粮分红,由于篇幅,本文不再赘述,将另辟专章叙述,欢迎各位继续关注和阅评。

3 阅读: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