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发生在晋阳(太原)的那些战争(一)

星之旅说 2023-03-11 05:23:03

山西安,则朝廷安;山西危,则天下乱。

宋人有云:“河东天下根本,安危所系,无河东,岂特秦(关中)不可守,汴(河洛)亦不可都矣。”

几乎每一个大一统王朝的都城(长安、洛阳、开封、北京),都在山西周边500里以内,山西地区对这几个都城起着拱卫作用,山西的军事防务直接关系到王朝的安危。

秦汉以后的山西,为关中、河洛之屏障;关隘重重,形势完固;天下九塞,晋有其四;太行八陉,晋占其七。自西晋末年至五代600多年间,兴起于山西的军事力量直接左右了天下形势。

太原地处中原和游牧民族衔接过渡地带,“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是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交融撞击的核心区,历来战事频仍。历次改朝换代,太原都是攻打最难、战守最烈的重镇坚城。素有“四战之地,攻守之场”和“天下第一坚城”的称号。宋太宗赵光义评价为:“盛则后服,衰则先叛。”

在春秋时期发生的几次战役,已经显现出山西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历史作用,从那时起,山西地区就凭借河山之胜在中国历史上发挥重大作用。

一旦参与历史,晋阳(太原)的命运又是怎样的呢,本期开始,由星说旅游为您系列讲述“古代发生在晋阳(太原)的那些战争”。

公元前497年至前489年,因为赵氏宗族内部的矛盾,引发了一场为时八年的兼并战争。不仅晋国的六卿全部参战,而且东方的齐、鲁、卫、郑、周、鲜虞六国也参与其中。战争时间之久、规模之大、成分之复杂、斗争之激烈,在春秋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先是晋国卿大夫范氏、中行氏和邯郸赵氏联合攻打赵氏,赵简子不敌,退守晋阳城。最终赵简子说服智、魏、韩三家于侯马结盟,通过八年苦战,灭掉了范氏、中行氏和邯郸赵氏,四家“尽分其地”,扩大了四家卿大夫的世袭领地,打下了三家分晋的基础。

赵简子,名鞅,是“赵氏孤儿”赵武之孙,春秋时期晋国的正卿。他的政治、军事活动与社会改革,为赵国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可以说,简子是赵国历史的实际开创者,也是晋阳(太原)的奠基人。

春秋末年,晋国公室衰微,大权旁落,分属六卿,史称“六卿专权”,而大夫之间的斗争又十分激烈。赵简子以卿主政晋国,挟强大武装,合诸侯之兵,戌周十载,又铸“刑鼎”,颁布晋之法典。公元前500年(晋定公十二年),卫国攻伐邯郸赵氏午(简子为宗主是赵氏的正宗,午与简子同族,因封地邯郸,又称邯郸午)于寒氏城,赵简子与邯郸午出兵围卫,卫惧,于是以卫贡500家而言和。当时,这500家安置在邯郸。

公元前497年(晋定公十五年)赵简子为了赵氏在晋国政局中立于不败之地,开始了北进的行动,即在其新的采邑地(今太原古城营一带)营建了一个军事城堡,并以此为中心,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这就是晋阳。

晋阳地处晋中盆地北端,靠山面水,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赵简子派遣谋臣董安于治理晋阳。据《战国策·赵策一》载:“董子之治晋阳也,公宫之垣,皆以荻蒿苫楚庸之,其高至丈余……公宫之室,皆以炼铜为柱质”。

公元前497年秋,晋阳城初具规模。赵简子向赵午索要500家,准备迁往晋阳。赵午当即答应了,可给父兄一说,却遭到了反对,赵午只好按父兄主意办。结果简子大怒,将赵午捕杀于晋阳,并派人通知邯郸赵氏另立大夫。赵午之子赵稷及赵午家臣涉宾遂举兵反叛,简子又命上军司马籍秦包围了邯郸。

赵午是中行寅的外甥,中行寅与范吉射为姻亲,于是三家联合起来攻打赵氏。赵简子遂退保晋阳,藉此渡过难关。董安于之后尹铎再治晋阳,既加固城墙,储备粮草,又减少税收,富民强兵,晋阳成为一座军政合一、易守难攻的坚固城市。

韩氏历来亲近赵氏而与中行氏有隙,魏氏与范氏相恶,智氏嬖臣梁婴父急欲代中行氏而为卿,在共同利益趋于一致的情况下,三家支持赵氏讨伐范、中行,范、中行败逃朝歌。

公元前496年(晋定公十六年),赵简子率军围朝歌,引起了东方六国的参与,范、中行有了六国的支持才有可能在战败的情况下同晋军抗衡。赵简子要依靠赵氏宗族的力量打败有六国支持的范、中行也是不可能的,因而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争取更广泛的力量的支持(1965年在山西侯马出土的侯马盟书就反映了赵简子为了团结众人而举行的多次盟誓,也反映了这场战争的艰难历程)。

朝歌久围不下,直到公元前493年(晋定公十九年)的“铁之战”才使战局发生了急剧的变化。齐人为范、中行输送粮食于朝歌,由郑人护送,与赵简子的军队在戚(今河南濮阳)相遇,在铁(土丘名)展开了一场激战。

赵简子为了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取得战争的胜利,在战前誓词曰:“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圉免。”赵简子这种按战功赐爵赏田提高平民的社会地位,以及依军功免除奴隶身份的政策,大大鼓舞了将士的斗志,提高了战斗力。

他自己也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虽被郑军击倒在车中,但“伏弢呕血,鼓音不衰”。晋军士气高昂,大败郑军于铁,获齐粟千车。范、中行困守朝歌得不到给养,转入保守状态。

公园前492年(晋定公二十年)十月,赵简子三围朝歌,范、中行不能守,转而逃奔邯郸、鲜虞(今河北定县)、柏人(今河北隆尧)。公元前490年(晋定公二十二年),赵简子攻占柏人,中行寅、范吉射败逃齐国。至此,双方历时八年的战争以赵氏的胜利宣告结束。

这场战争结束了晋国六卿专政、六卿并列的局面,形成了智、韩、赵、魏四卿霸晋的格局,为日后三家分晋迈出了第一步。

小知识:

侯马盟书是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于1965-1966年发掘山西侯马市晋国遗址时发现的,盟书数量很大,有5千余件,有文字可辨识的约650多件。盟辞写在圭形或璜形的玉石片上,字迹多为朱红色,少数为黑墨色,盟辞内容不同,篇幅长短不一,字数最少的仅10余字,长的多达220余字。

经过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的整理与研究,已于1976年出版了《侯马盟书》一书,这是侯马盟书研究的专著,也是阶段性的成果。侯马盟书是20世纪中国十项重大考古成果之一,不仅为研究中国春秋战国之交的历史,特别是晋国末期的历史提供了极其可贵的实物资料,而且对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的研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侯马盟书的背景及主盟人,自侯马盟书出土以来是众说纷纭,《侯马盟书》认为盟书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是晋定公十五年至二十三年(前497年—前489年)间,以赵氏为中心的魏、韩、智四卿灭范、中行氏的战争,主盟人当是晋国的执政者赵简子。

赵简子通过一系列不同类型的盟誓,争取、凝聚、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从而有效地分化、瓦解、打击了敌对势力,使赵氏一次次由弱变强,反败为胜,盟誓不仅对赵氏的发展而且对晋国社会后期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盟书反映了晋国末期上层政要在争权夺利、相互倾轧中斗争的激烈性与残酷性,突显了“恶”的历史作用,反映出当时“礼崩乐坏”的历史趋势,并由此折射出中华民族发展的艰难曲折历程。

星说旅游,一个“披挂上阵”的“旅游人”。

新冠疫情集中暴发,对旅游的冲击前所未有,与旅游业直接相关的从业人员大量流失,一批人走了,一批人还坚持着,对于干旅游的人来说,旅行社更像是人生中一个服役的战场!对工作,我一直不曾放弃,写点什么,也许只是证明我还在!

内容仅为个人见解,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期待各位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本文禁止转载或摘编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