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文史:刨根盛唐宵禁制度,解析大唐不夜城!

张飞我祖 2024-12-04 15:53:48

最近总有网友留言问我一些常识性的历史问题,如唐朝到底有没有不夜城?唐朝长安城到底是不是不夜城?今天就解析一下“大唐不夜城”。

说起大唐不夜城,现在约定成俗指的是西安大唐不夜城景区,因为在此景区火爆全国以前,关于大唐是否有不夜城的话题没有人关注。

西安,十三朝古都,作为一个旅游城市,一直在开拓创新,大唐不夜城是近年来文旅部门打造最好的一处景点,2100米的步行街,日平均游客30万人,今天大年初三更是创下单日游客80万人的记录,现在已经成为西安的文化新地标,全国著名的网红打卡地。可以说,大唐不夜城景区的崛起和火爆对唐文化的普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夜城”这三个字也广为人知。

如唐朝诗人苏颋作诗《广达楼下夜侍pu酺宴应制》曰:东岳封回宴洛京, 西墉通晚会公卿。 楼台绝胜宜春苑, 灯火还同不夜城。”苏颋进陕西武功县人,进士出身,当过宰相。这首诗的意思是唐玄宗率领群臣去泰山封禅,回到洛阳后在广达楼赐宴群臣。在西边的馆舍,唐玄宗与王公贵卿、文臣武将、彻夜把酒言欢。宴会的场地壮观和华丽胜过秦汉长安的宜春苑。宴会热闹非凡,灯火彻夜不熄,相当于当时的不夜城。

诗中“不夜城”,不是一座城市的名字,只是形容城市繁华,夜晚灯火辉煌如同白昼。通俗的讲就是“整个都市夜晚灯火通明”。诗中说洛阳是不夜城,在这里是比喻,说明皇帝刺赐宴富丽堂皇,通宵达旦。因为唐朝有宵禁制度,到了晚上,整个洛阳城、天上鸟飞绝、地上人踪灭,漆黑一片,坊市之间,平民百姓不可以参与进来,彻夜狂欢。还做不到“整个都市夜晚灯火通明”。

宵禁:就是一到晚上,严谨行人在街面行走。这项制度从周朝就有,历朝历代延续至唐,《唐律疏议》记载:“昼漏尽,顺天门击鼓四百捶讫,闭门。后更击六百捶,坊门皆闭,禁人行。”每当黄昏来临,晨钟暮鼓,鼓声响起,百姓回城,街道鸣金示警,百姓各回各家,关闭坊市。长安城街道上空无一人,诗云“六街鼓绝行人歇,九衢茫茫空有月”。

《唐律疏议》有载:若因公事、吉时、凶事以及百姓生病求医需要外出,也必须持有坊正亲自签字的文牒(通行证)才可免责通行。违反宵禁,无故外出,在大街上行走的是都属于“犯夜者”,作奸犯科之徒,被巡逻的金吾卫和京兆府衙役抓住,轻则笞刑二十下,重则杖责,不听警告的,可直接射杀。掌握着各坊的大门钥匙的坊正,若不按时开闭大门,导致人百姓私自外出,就会被罚做刑徒二年。左右巡使会对里坊的宵禁情况进行严格检查,如果巡逻人员没有尽到责任或徇私舞弊,将不该放行的老百姓放行的,会被笞刑三十下。

这就是唐朝《唐律疏议》中的宵禁制度。《唐律疏议》又称《唐律》,是唐朝第一部国家法典,它既不是长安管理条例,也不是洛阳管理办法,其权威性不容置疑,全国通用。所以不存在网友所说的“长安有宵禁,洛阳没有宵禁”这一种说法。

对于宵禁制度,唐朝中期以前,落实很严格,《太平广记》就记载,曾有布政坊居民张无是在外面耽搁了时间,等到坊门在晚上关闭,自己也被滞留街上。为了避免挨打,只能在桥下躲了一宿。《全唐文》记载:大理丞徐逖就曾因宵禁鼓后出行,被鞭打20下。《旧唐书》记载:中使郭里旻因醉酒而违反宵禁,直接被杖毙。

那么唐朝有没有万民参与,军民同乐,名否其实的不夜城。有,还真有。那就是元宵节,唐王朝的法定节假日,唐人韦述《两京新记》云:“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驰禁,前后各一日以观灯。”元宵节前后三天,金吾不禁,所有市民可以自由出入街巷,通宵达旦观赏花灯。

《旧唐书》:“胡僧婆陀请夜开城门。燃灯千炬。三日三夜。皇帝御延喜门。观灯纵乐。”《开元天宝遗事》记载:“韩国夫人置百枝灯树,高八十尺,树之高山上,元夜点之,百里皆见,光明夺月色也。”唐睿宗燃五万盏灯,欢度佳节,唐玄宗登上勤政楼,观灯作乐,与民同乐。

元宵佳节,长安城明灯错落,漫天灯火,光影闪耀,宛若星白昼。苏味道诗云: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张祐诗云: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李商隐诗云:“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

张说诗曰:“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龙衔火树千重焰,鸡踏莲花万岁春。”

无数的唐诗记录了大唐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火树银花,通宵达旦,万民参与,君民同乐,这才叫不夜城。可惜的是,美好的时间,总是短暂,每年只有三天时间。所以说,这种“大唐不夜城”属于特例,不是常例,叫“大唐上元狂欢夜”更合适。

那么唐朝有没有名副其实的“大唐不夜城”,有,在唐朝中后期,自从安史之乱后,国力衰微,内有宦官专权,外有藩镇割据,朝廷掌控力减弱,里坊制度名存实亡,宵禁制度有所松动。

《新唐书》载:唐德宗时,长安宵禁也松弛已久,朱泚在长安时因与作战需要,下令宵禁,百姓禁止夜行,三人以上不得聚餐,当时百姓都不习惯,以致诚惶诚恐。唐武宗时,王式为京兆尹,长安坊中,夜晚有人当街聚众铺设祠乐,王式竟然视而不见。

当时长安城有崇仁坊,当时天下才子,科举考中,都住在崇仁坊,等着朝廷分配管制。闲暇之余都习惯去隔壁的平康坊。《开元天宝遗事》记载:“长安有平康坊,妓女所居之地,京都侠少萃集于此,新科进士以红笺笔名纸游其中。”红笺笔名纸游其中,也就是在风月场所,才子佳人,吟诗作赋。“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千杯绿酒何辞醉,一面红妆恼杀人。”这些耳熟能详的的诗词都出自平康坊才子佳人之手。唐朝时期,思想开放,在这地方与歌伎吟诗没人会在道德层面谴责你。但这地方总归上不了台面,所以才有孟郊的诗文《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可见当时长安城的夜生活已经很丰富了。《长安志》记载:“崇仁坊北街当皇城之景风门,与尚书省选院最相近,又与东市相连,因是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

当时,全国各地重镇,夜生活日益繁荣,白居易写江南夜生活诗云“灯火穿村市,笙歌上驿楼”。储光羲诗云“初筵方落日,醉止到鸡呜”,韦应物说“丝竹促飞觞,夜宴达晨星”说明通宵达旦、彻夜狂欢,已经不是皇帝的专利了。

王建写扬州的夜生活,诗云: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薛逢写洛阳夜生活,诗云:“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乡满怀。”杜荀鹤写苏州的夜生活,诗云:“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这些都反映了,唐中后期已经冲破了坊市制度的界限,百姓的夜生活已经丰富多彩了,这才是真正的不夜城。

说一千,道一万,回归正题,下结论。

唐朝到底有没有不夜城?有。长安城到底是不是不夜城?是。唐朝中后期,不但长安有不夜城,大唐各道府州县,只要你经济够发达,商业够繁荣,财政能跟得上,能买得起蜡,点的起灯,都有可能是不夜城。

张新武,笔名“丰镐遗子”,世居沣西周礼之乡,长于长安物华之地,自幼好文笔。弱冠之年入伍从军,退伍归乡,醉心周秦汉唐文化研究。因地利之便,犹喜故乡沣河两岸丰镐故地乡土人文历史研究。加入长安、西咸作协,西安地名协会,担任宗周文化研究会顾问,笔不辍耕,文章多发表于报刊、地方志,多次参与本地人文历史书籍编写、民政局道路桥梁命名、电视台人文节目录制。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