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不亡,大清难安

我是历史其实挺有趣 2024-06-14 05:04:53

(尚可喜)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三月。

大清平南王尚可喜向朝廷上了一道折子,准确来说其实是一道辞职信。

辞职信的内容,大概是说,皇帝陛下,我岁数大了,精力不济,实在是干不动了,所以打算告老还乡。

尚可喜,清初三藩之一,另外两位是靖南王耿精忠,在福建,以及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

清军刚刚入关的时候,三藩是得力臂助,可眼下四方初定,这三位藩王实际上等于是各自割据一方,有点尾大不掉了。

因为,三藩的称号不仅仅是名誉上的,而是实打实的硬权力。

他们有属于自己的军队,有独立于中央的财政系统,在地方上更有实际控制权,这一个藩王也许不顶用,可是仨人绑在一起,他们的势力几乎就能辐射一半天下。

康熙皇帝登基之后,在自己的书房里写了六个斗大的字,一为漕运,二为河务,三为三藩。

漕运是一种经济措施,指利用水道来进行运输,河务主要指皇帝忧心黄河泛滥,一心想要治理河患,而三藩指的就是尚可喜,耿精忠,吴三桂这三位老兄。

就这么说吧,三藩问题一日不安定,康熙就一天晚上睡不着觉。

现在好了,不用朝廷收拾三藩,三藩之一的尚可喜竟然要主动辞职,这不是从天而降的好事儿吗?

尚可喜要辞职这当然是好事,但是他辞职信里还有下文,那就是他要求在辞职后,可以让自己的儿子尚之信继承自己的王爵,继续统领广东。

可以想象一下,原本看到上半段内容的康熙还是面带笑意,结果翻到下半段一看,鼻子差点没气歪了。

谁都看的出来,尚可喜的这封辞职信,说白了就是在试探皇帝的心意。

(青年康熙)

这一试探不要紧,直接就把康熙给试探炸毛了,皇帝二话不说,当即发布了撤藩的命令,要求三藩立刻交出所有权力,听候发落。

撤藩,也可以叫做削藩,而削藩这事儿,一直以来都是一件技术活儿。

西汉景帝削藩,操作不慎,搞出了个七国之乱,明时建文帝朱允炆削藩,反而把自己的皇位给削丢了,这三藩在他们所镇守的省份权力都大的没边了,有军队管财政都是小事儿,他们甚至可以控制当地的朝廷命官。

比如吴三桂同志,说他是平西王,其实他和皇帝也差不多了,吴三桂用人,吏部不能干涉,吴三桂调兵,无需请示兵部,吴三桂说我缺钱花,户部必须立刻打钱,绝对不能耽误。

最牛的是,吴三桂甚至可以向全国各地选派官吏,就是说他平时在王府里头待着,他可以自行选拔官员,称之为“西选”,他自己选拔官员也就算了,大不了他全都在云南本地给人家安排工作,但吴三桂太厉害了,他从王府中选拔出来的官员,他可以直接安排到全国各地去任职,所以当时满天下都是他吴三桂的门生故吏。

您说说吧,你这样搞,哪个皇帝能不来气?

仨藩王是树大根深,老谋深算,其中又有盘根错节的关系,而当时的康熙皇帝不过只有十九岁,稍微一个不注意,撤藩撤出点事儿来,那就是万劫不复。

可是,康熙自己也说了,说藩王“久握重兵,势成尾大,非国家利”,尚可喜今天敢为他儿子来讨封,明天就敢把X拉到自己头上。

这藩,是非撤不可了。

(吴三桂)

康熙裁撤三藩的命令发布之后,当年七月,平西王吴三桂就上了折子,说自己愿意听从领导安排,裁撤自己在云南的势力。

和尚可喜一样,吴三桂当然也是在试探皇帝的真正心意,皇帝心说我也不用你试探了,反正早晚要撕破脸皮,也没和吴三桂拉经济,而是直接就同意了吴三桂的请求。

你主动要裁撤自己那还说啥,你打报告,我批条子,明天卸下你的所有职务,告老还乡去吧。

康熙也知道,自己就算是批准了,吴三桂也不可能真辞职,他现在上折子请辞,不过是在为自己和朝廷撕破脸皮,公然反叛拖延时间罢了。

果然,到了十一月,吴三桂也不装了,直接摊牌了,他发动政变兼兵变,杀掉了时任云南巡抚的朱国治,还打出了“反清复明”的口号,这就算是造反了。

吴三桂十一月造反,第二年他就从云南发兵开始攻打湖南,连下长沙,常德等地,光是攻城掠地还不算,清廷的很多将领在这一时期也纷纷叛乱,而且还不是小卡拉米,很多都是地方大员,比如四川巡抚罗森,广西将军孙延龄等。

好家伙,短短几个月时间,川,闽,桂,黔,滇,湘全部丢失,接着靖南王耿精忠也响应吴三桂,广东的尚可喜岁数大了,他可能是真要退休了,所以他就没响应,可是虽然他没响应,他儿子尚之信却积极响应吴三桂,这么一来,叛乱随即扩大到了广东江西,以及陕西甘肃。

天下大乱,这样的局面,任谁,也都坐不住了。

对于这场规模庞大的叛乱,康熙皇帝的对策倒是有很有意思,他没有说谁叛乱就打谁,谁叛乱就消灭谁,而是几乎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到了吴三桂一个人身上。

《孙子兵法》有云: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

朝廷对于吴三桂的态度就是,一不妥协后退,二不和谈沟通,就是豁出去了,说什么也要把你吴三桂给按住。

皇帝这边铁腕手段针对吴三桂,对其它造反势力却大开方便之门,愿意投降的,热烈欢迎,愿意坐下来和谈的,那咱们就暂时罢兵,有什么条件有什么想法咱们慢慢聊,这么一来,以吴三桂为首的藩王之乱就在无形中被皇帝给分化了,这分化一部分,再拉拢一部分,慢慢的吴三桂可就陷入到了一种孤立无援的境地中。

(耿精忠)

康熙十二年,吴三桂起兵,康熙十五年福建的耿精忠就投降了,康熙十六年,广东的尚之信也投降了。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吴三桂兵锋日衰,他前期所取得的优势基本上就没有了,只能是局促于云南和湖南两地。

但是吴三桂不放弃,因为他知道康熙明显就是针对他,别说康熙压根就不跟他和谈,就算是康熙愿意跟他和谈,他也知道投降了也是死路一条。

所以吴三桂不屈不挠,反而是在衡州,也就是今天的湖南衡阳称帝了。

吴三桂称帝,很显然是为了鼓舞士气,这倒让作者想起元末的时候一个叫做陈友谅的人,也曾经在仓促之间举办过一场登基仪式。

元末的时候爆发了农民起义,有好几股,比如浙东的方国珍,江南的张士诚,四川的明玉珍等等,当然后来都被朱元璋给收拾了,陈友谅也是其中之一,当时陈友谅所控制的主要是湖北地区,陈友谅出道的时候,是跟着另外一个叫做徐寿辉的军阀混的,后来他把徐寿辉给杀掉了,自己建立了大汉政权,开国当了皇帝。

由于建国称帝是临时起意,陈友谅办的这个登基仪式相当之仓促,正赶上他登基,天气骤变,刹那间风雨大作,一帮大臣们被吹了个东倒西歪,淋了个落汤鸡,典礼只好草草收场。

吴三桂登基也是一样,登基当天大雨倾盆,天气非常恶劣,吴三桂的登基典礼也只好仓促结束。

时年,是康熙十七年,八月,正是衡州最热的天气,吴三桂的行宫一没空调,二没电扇,他本来就是强装镇定,实则忧心忡忡,一度肝火旺盛,竟然因此患上了中风的症状。

吴三桂中风,和别人还不太一样,别人中风是偏瘫不能动弹,他中风则是不停的打嗝。

大家平时消化偶尔不好,都会打嗝,可是如果一个人一天到晚都在不间断不停的打嗝,那真是有的受的。

(朱由榔)

屋漏偏逢连夜雨,猛烈打嗝把吴三桂给折腾够呛,几天后他又得了下痢的毛病,也就是严重腹泻,这把吴三桂给闹的啊,真是生不如死,几天之后,他还是因病去世了。

而这,距离他开山海关而投降清朝,不过三十四年。

三十四年弹指一挥间,他曾经是明辽东地区的最高军事将领,也成为了明朝灭亡的关键人物,他叛出明朝,成为了清初叱咤一方,敢和康熙叫板的藩王,他也曾再度反叛清朝,而且还差一点就让他成功了。

擒人即是人擒路,谁道天公不好还。

这个既得利益者意识到,他不反抗,康熙也会把他削撤,他是死路一条,他反抗,到如今仍然是死路一条。

他又反问自己,当年自己如果不叛明,是不是也是必死?而当年自己降清,也是否注定了自己如今的败亡呢?

多年以前,吴三桂曾经亲手将明朝(南明)的最后一位皇帝永历帝朱由榔用弓弦绞杀,而吴三桂病死后不久,三藩之乱就被彻底平定,清廷将吴三桂的后代斩尽杀绝,斩草除根,包括,襁褓之中的婴儿。

3 阅读:1093
评论列表
  • 2024-06-14 12:05

    吴三桂亲手勒死了南明最后一任皇帝朱由榔,终结了南明的天下

    瓦哦 回复:
    他干的漂亮[点赞]
    风雪夜归人 回复: 瓦哦
    最后挫骨扬灰!断子绝孙!连一个坟头都没有!
  • 2024-09-18 02:30

    自己作死能选谁?投靠一个背信弃义的种族,咋想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