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年,继去年国庆档的《志愿军》第一部之后,第二部《志愿军·存亡之战》也定档国庆长假放映。
从电影的海报上看,以吴京和朱一龙等人为首的强大卡司阵容算是一个大看点,但考虑到有《长津湖》、《水门桥》等优秀的前辈之作,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票房,还是得要等到上映以后才能得到检验。但以笔者多年的观影经验来看,这样的阵容称雄国庆档应该是没有多大的问题。
当然本期,雨田君也不聊《存亡之战》,毕竟没看过电影,就没有发言权;
所以,我们就来聊聊影片背后以及其创作背景那一场惨烈到,连铁都在烧的——“铁原阻击战”。
跟随雨田君一起来做一下“观影小功课”,看看为何我们会将这一场战役称之为——“存亡之战”
惨烈的铁原阻击战(剧照)
铁原之战,亦是存亡之战1951年5月20日,当志愿军还在消化第五次战役战果并计划撤退的时候,美军也开始反攻。
李奇微指挥动14师又1个旅的兵力,另有3个师3个旅为预备队,在西、中和东线,三个战略方向进行反击……
其具体的部署是:
在西线,美第1军指挥韩军第1师团、美骑兵第1师、美第25师、英第29旅,沿议政府--铁原轴线实施主要攻击;在中以美军第9军(第7和24师)以及韩军2个师团(第2、6师团)向春川、华川方向进攻;东海岸则是以美军第10军(陆战1师和第2、3师)、以及韩军第7、8师,同时韩军第1军团(首都师团、第3和11师团)为第二批次部队。
——摘自《抗美援朝战争史·第二十章第五次战役转移阶段作战》
狡猾的李奇微(剧照)
而面对敌人突如其来的反攻,虽然志愿军在战前就做了预案,但在美军三个方向的攻击下,在防御中还是出现了对困难估计不足的情况。
以至于在转移的过程中,出现了比如,计划不够周密、部队交接不严谨、防御阵地构筑缺乏纵深和体系等一系列问题。
美军在五次战役后期,全线北进
5月22日,西线和中线的美军率先进攻我军阵地。
负责防御的19兵团65军(军长萧应棠)利用地形优势,在跨岩岭一带阻击敌人,一度挡住了美军的攻势,但随着右翼人民军的阵地失守,65军不得不退到二线阵地;东线负责防御的27军,也暂时挡住敌人的攻势。
可中路负责防御的60军(2个师被调去增援其他部队,手上仅有180师),却深陷美军3个师的包围,最终在5月26日突围时损失惨重,全师伤亡超过2/3,为五次战役以来损失最严重的师一级部队。
180师被包围地图
5月27日,美军反攻一周之后,前线志愿军也已经退回二、三线阵地。
可按照彭总对战局的对战场的看法依然不太乐观,那就是在我军没有稳住阵脚前,敌人还是会继续追击。
他说道:
“以目前情况看,我之第三番兵团还须两月、技术兵种还须一月才能出动。美英军还保有战斗情绪,须再有一个时期的削弱过程,一线阻击阵地需要阻击美军15天左右,确保二三线阵地顺利构筑……”
彭总的命令(剧照)
确实,在第一阶段追击中取得不错的战果的美军也想趁着志愿军立足未稳,一举再突破志愿军的防御阵地。
当时,美军第二阶段追击的突破口,选在了两个方向:
西线的铁原三角地带(守军为19兵团63和65军),以及东线的华川方向(第9兵团20和27军)
5月30日,志愿军王牌20军(粟裕手下最能打的部队)取得了大名鼎鼎的华川阻击战胜利,在7天的时间里,58师(华野1师)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愣是靠着白刃和肉搏战将联合国军牢牢钉在了华川,稳住战局,敌人7天仅前进4公里,堪称阻击战之典范。
而且,在华川阻击战如火如荼进行中的时候,东线的9兵团已经巩固了第二、三道防线,联合国军从东线突破的企图也宣告破产,
只能将将兵力全部调到了西线,毕其功于一役……
在华川阻击战中的20军杨根思连
就这样,压力就给到了铁原三角地带这边。
事实上,铁原地区除是一个突出部之外,这里还是我志愿军的后方基地和补给中心,这里一旦被美军突破,志愿军的前线补给就会断掉,一旦失去了补给基地,我军在半岛的部队将变得很危险,本身志愿军补给线就很脆弱,补给基地再失守,就意味着前线我军真的有可能被敌人包围。
而退一步来说。
在东线战场已经稳定的情况下,只要志愿军守住铁原,就意味着能保住我西线部队之补给,掩护主力部队进行补给和补充,确保战线能稳定下来……
为此在铁原长宽20公里,纵深25的防御正面,志愿军总部集结了2个军(63和65军)进行防守……
因此这个背景下,铁原就显得格外重要。
志愿军大后方(铁原)
5月27日,早在美军总攻铁原前1天。
得知铁原可能成为抗美援朝胜负手的彭总,亲自给防御铁原的63军军长傅崇碧和65军军长萧应棠,发出命令
“你们在文岩(不含)、朔宁,铁原之间地区,应取坚守积极防御朔宁、高公山一线阵地,无志司、兵团命令不得放弃……”
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也在彭总之后,一面将兵团所部2个炮兵团配属给63军,一面又给傅崇碧下命令
“不惜代价,坚守阵地,阻止敌人进攻,无上级命令不准撤退””
从其严厉的措辞之中,可见铁原对于志愿军是有多重要。
19兵团杨得志在部署防御
12昼夜鏖战,向死而生1951年5月28日(第一日),在华川阻击战还胜负未分的时候,美军两个军——第1军和第9军,在集团军司令范弗利特的指挥下,浩浩荡荡向铁原来。
当日,敌军率先沿着汉城到铁原的公路线,对铁原南面防御的65军防御面展开攻击。
当时65军193师将士早已占据了南砚峰地区的制高点,进行防御,在这个高地上和敌人挨个山头争夺,防御了4昼夜,为后续63军布防争取了时间。29日是193师防御最艰难的时候,敌人集中2个师的兵力在坦克的掩护下展开突击,正面防御的577团一度伤亡很大,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在白天被敌人用炮火拿下的真谛,则是利用夜战夺回。
到了第30日敌人攻势锐减,577团和576团的协助下,夺回了敌人之前占领的阵地,当日战斗志愿军仅以伤亡2人为代价,消灭敌人200余人,堪称奇迹。
至此,敌人在65军防御阵地并没有讨到半点便宜……
士气汹汹的美军(剧照)
当然,敌人的真正目标是涟川和铁原地区,在65军身上没有达到目标之后,部队也开始往铁原转移,上文我们说过,东线的美军在华川受阻之后,将兵力东调铁原。
6月1日(第4日),第63所面临的压力也陡然剧增,直接面对的是敌人2个军,将近3倍敌人的攻击。
当时傅崇碧的部署是以187师和189师为一线防御部队,188师为预备队。敌人对63军第一天的攻势堪称恐怖,200多门105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伴随着飞机对63军阵地进行了长达数小时的炮轰,一时间堑壕的一线工事损失巨大,在炮火之后,美军投入两个步兵师开始展开突击,特别是在187师防御的涟川地区,一线摆上了3个整编团,整团的突击在抗美援朝历史上也是少见的。
63军部署
当时的情势有多危急?
战斗最为激烈的涟川山口地区,187师第561团,顽强守住该地区四天三夜,顶住了敌人的十余次进攻,并毙伤俘敌人1300余人,该团3营在战后还被授予了“守如泰山”的称号。
189师防守的种子山地区,一线部队伤亡超过了20%,师长蔡长元被迫将部队分成200多股,以排为单位继续阻击,靠着这些“钉子”,将美军定钉在种子山,这样的钉子战术意味着每个排都是孤军作战,缺乏支援,但就是在这样的绝境中,愣是让美军显然陆战的“沼泽”中,到处是我军的阻击部队。
此战189师伤亡也最大,9400多人的满装师,到了战后能真正战斗的兵源不足1000人。
在种子山剩下的志愿军伤兵(剧照)
6月3日-4日(第6、7日),被63军挡住攻势的范弗利特对铁原地区再次展开波浪型总攻。
当时的范弗利特疯狂什么程度?
他居然让炮兵在双方部队的结合部让炮兵进行轰击,要知道这可是惜命如天的美军啊,可见他此时更像是一个输急了的赌徒。
而另一边的我军呢?
彭总通过前线战报得知此时的美军已经三板斧轮完,直接下令各部机动防御,可适时放弃一线阵地,将敌人放进来并搅和在一起,以“焦灼战”延缓敌人攻势,同时以188师接替已经很疲惫的189师。
美军不停的炮火轰炸
到了6月5日(第8天),志愿军的二线防御阵地也全部构建好,进入二线阵地的63军,不仅获得了弹药和装备补给,还增加了战略纵深, 继续机动防御。
6月10日(第12天),范弗利特在强攻无果之后,选择跟李奇微汇报后,撤出了战场……
铁原阻击战把李奇微打服(剧照)
最终,在63军在铁原防守12昼夜,以一场惨烈的阻击战胜利为第5次战役画上了完美的句号,此战63军面对4个美军师的进攻,歼敌1.5万人,创造了阻击战的奇迹。
在战后,第63军军长到总部跟彭总汇报的时候,彭总激动的拉着傅崇碧的手说道
“祖国人民忘不了你们,祖国和人民感谢你们……”
可傅崇碧却第一时间泪目道:“我要兵……”
彭总也罕见落泪道:“好的,给你补2万”
可见第63军在铁原损失也是很大,以致于让彭总直接泪目。
当然他们的在铁原的牺牲,也是帮助了整个抗美援朝的大局。
《志愿军·存亡之战》中扮演傅崇碧的吴京
我们可以想象,一旦铁原失守,敌人会切断志愿军的补给线,然后迂回志愿军的后方,哪个时候哪怕志愿军依然是兵力优势,也无法改变“被敌人包围”的事实。
当年那一场阻击战,有多残酷?
2008年也就是57年后,韩国历史学家金勇求站在一片废墟的铁原城,跟日日本《朝日新闻》记者中野旭说道
“这座城市完全被轰炸和巷战摧毁了,这里没有一处完整的建筑,到处都是危险的雷场,时至今日,还有很多地方不敢给平民开放”
惨烈的铁原主阵地(剧照)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志愿军·存亡之战》以铁原阻击战为创作背景,实至名归……
参考文献:
1、《决战朝鲜》;李峰
2、《抗美援朝战争史·第二卷》;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
3、《彭德怀军事文选》
能不能真实一点,有史实也乱编,辣鸡导演和编剧,以后他的电影直接拉黑。
一号就带小朋友去看了,只能说陈导的叙事能力、人物的塑造能力、大局的掌控能力再高点就好了。
没从电影中看到一点点存亡之战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