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的启示:小人不能嘲笑,更不能得罪,但必须警惕。

清风山涧溪明月 2024-08-03 00:51:22

我们县城里的郭姓人口比较多,而且能干人也很多。这些人都自豪地称自己家族为“汾阳世第”。

“汾阳世第”的含义就是说,这些人家都是唐代汾阳王郭子仪的后代。

郭子仪作为中唐时期很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因平定安史之乱,维护江山社稷的稳定,功劳很大。晚年官居太尉、中书令,被唐肃宗李亨封为“汾阳郡王”,还被唐德宗李适尊称为“尚父”。那地位尊荣,真的是无以复加。

但是,郭子仪深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时时处处小心谨慎。我很早就看过豫剧《打金枝》。那就是和郭子仪有关的故事。因为郭子仪功劳大,又掌握军权,皇上为了笼络他,就和他结为儿女亲家。也就是说把公主嫁给了郭子仪的儿子郭暧。有一年郭子仪过生日,作为儿媳的公主,觉得自己身份高贵,不去拜寿,让驸马郭暧丢了脸。郭暧回家后,对公主动了拳头。并说:你家的江山还不是我家打下的。这话是很犯忌讳的。

公主跑回家中,见到皇帝告状。郭子仪得知之后,亲自让人将郭暧五花大绑,送上金殿,让皇上治罪。当然这个故事的结局的是皇帝将郭暧的官职连提三级,算是对郭家赔了不是。但是,郭子仪心中的是非常忐忑的。他害怕皇帝突然翻脸。当然,皇上在皇后的提醒下,知道郭家不可得罪,最后形成皆大欢喜的局面。这个故事给我最初的感觉,就是郭子仪的低调和谨慎。

后来阅读冯梦龙的《智囊》才发现,郭子仪的谨慎,不仅表现在和皇帝的关系上,而且还表现在和朝中大臣所处的关系上。

当时朝中有一个大臣,叫卢杞。据历史记载,这个人身量不高,容貌丑陋,心胸狭窄,嫉贤妒能,品性奸邪,属于大奸大恶之人。

这个卢杞,人品不好,不等于智力不好;身量不高,不等于才能不高。这个人在官场上混还是很有两把刷子的。因为,这种品质不好的人往往都会把自己卑劣的一面深深地隐蔽起来,平日里甚至会以谦谦君子的面孔出现,让人们无法看穿他的真实面目。只是当他觉得自己大权在握,时机成熟的时候,便会睚眦必报,显露出狰狞面目,以冠冕堂皇的理由,致人以死地。

有一天,郭子仪在家。听闻传禀,同朝为官的卢杞卢大人前来府上拜访。郭子仪贵为汾阳王,中书令,自然阅人无数,对卢杞这样的人自然是看穿其内心世界的。但是,郭子仪知道,对于卢杞这样的小人,不能冷落,不能得罪,人家登门拜访,必须以礼相待。

郭子仪当时身份高贵,家中丫鬟侍女很多。平日里家中来了客人,都是由这些丫鬟侍女端茶送水,招待客人。但是,这些丫鬟侍女自然城府不会很深,不知道怎样接待卢杞这样的特殊人物,于是郭子仪就命令,将这些丫鬟侍女全部撤去。自己和家里的孩子们亲自接待卢杞。

卢杞被迎接到客厅之后,宾主坐定。陪同郭子仪接待客人的那些孩子们,亲自给卢杞斟茶送水,表示恭敬之礼,让卢杞的虚荣心得到很大满足。

送走卢杞之后,郭子仪家的孩子们,都觉得父亲今天有点奇怪,为什么不让那些容貌俊美、衣饰亮丽的丫鬟侍女们为卢杞提供招待服务?而是让他们亲自给卢杞端茶添水?于是,就向郭子仪提出了自己的疑问。郭子仪告诉他们,他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他知道卢杞相貌丑陋,内心奸恶,气量狭小,睚眦必报。郭家当时权倾朝野,丫鬟侍妾也不免产生高高在上的心理,看到卢杞的容貌丑陋,弄不好流露出嘲弄的语言或者表情。这就很难免让卢杞产生怨怒,认为是郭家仗着地位高,瞧不起他,从而怀恨在心。将来一旦得失,势必将郭家作为报复对象,那时郭家就危险了。郭家的那些后代,就有可能遭到卢杞的杀戮了。这时,孩子们才恍然大悟。

郭子仪的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该怎样和小人打交道。

人生在世,和君子相处最容易。因为君子襟怀坦白,磊磊落落,格局宏大,不计小怨;所以,和君子坦然相处即可。即使有了小小的误会,时过境迁,话一说开,也就风云消散,无影无踪。

小人则不然。小人的世界根本容不得他人。你混得不如他,他就嘲笑你,甚至踩踏你;你如果混得比他好,他就会嫉妒你,中伤你。但是,小人对你的仇视,全在心里隐藏着,表面上还会和你假模假样地称兄道弟。奉承你,恭维你,让你云里雾里,找不着北之后,引诱你犯错。背后对你下手,说你的坏话,造你的谣言,甚至打你的小报告,诬陷你,对你捅刀子。

对小人,你还真不能翻脸;只能提高警惕,拉开心理距离,实实在在地敬而远之,等小人自己自戴枷锁,自挖陷阱,自毁前程,自找死路。

已经功高震主的郭子仪,能够身处高位而处事低调,小心谨慎,居安思危,防患未然,确实值得后人借鉴。汾阳世第能够家族繁衍,世代兴盛,绝对不是偶然的。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