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深秋,赫赫有名的开国上将许世友因肝癌病逝,享年79岁。
此消息传出,曾经和许将军并肩作战过的老战友、老同志们无不泪流纵横,他们纷纷赶到南京,来送昔日老友最后一程。
南京军区机关大礼堂内人头攒动,各路部队将领、政府要员聚集于此,一边向许世友将军的遗体鞠躬致意,一边伸手轻轻拭去眼角的泪水。
就在众人都沉浸在沉重的悲痛中时,一名满头白发的老者却突然闯了进来。
他来不及应对众人错愕疑惑的目光,快步跑到许世友将军的灵柩前,看到遗体的那一刻、泪水如同决堤一般涌出。
“许司令啊许司令,你倒是睁开眼睛啊,你还认不认得我!”
老者一边说着,身体早已扑倒在灵柩上。
就在会场陷入一片嘈杂之际,有人却认出了这位老者的身份:“这不是已经离休的肖永银将军吗?”
“听说他一直在武汉疗养身体,大老远地跑到南京来,至于吗?”
众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而这位名叫肖永银的老者却对此不闻不问,只是一个劲地伏着身子痛哭流涕。
或许是由于伤心过度,又或许是因为舟车劳顿、身体不堪重负,他竟一个踉跄跌倒在地上昏迷了过去。
好在南京军区的工作人员紧急喊来军医救治,肖永银才有惊无险地缓缓苏醒过来。
然而,他刚恢复一点体力后,竟然说了一句令众人匪夷所思的话。
“许司令的遗体,一定要半夜下葬!”
此言一出,再度掀起一阵议论之声,更有甚者竟要冲上前去,表现得极为愤怒。
原来,虽然全国各地风俗不同,但一般而言,人去世之后遗体都会选在白天、或者是黄昏时分下葬,根本就没有半夜下葬这种说法。
而肖永银这位“不速之客”,竟然当着众人的面要求许将军的遗体选在半夜下葬,而且口气不容辩驳,必然会引起人们的不满。
那么,肖永银为什么会冒着犯众怒的风险,说出这番令人瞠目结舌的话呢?
他和许世友将军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为何要拖着病恹恹的身体、千里迢迢赶到南京呢?
二人之间的故事,还要从红军时期开始说起。
11935年,刚满18岁的肖永银只不过是红四军的一名司号长。
在长征途中的包座战役中,肖永银所在的团奉命阻击反动派部队1个旅的兵力。
由于敌我双方实力悬殊,红军构建的临时阵地很快就要被冲破,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肖永银主动找到了团长,扯着嗓子喊道:“团长,你带着队伍先撤吧,给我留两个班,我拖住他们”。
团长看了眼肖永银那张稚嫩的面孔,自然不相信他靠二十几个人就能抵挡住敌人的猛烈攻势。
但眼下形势危急,如果主力部队不赶紧撤出阵地,恐怕会有被全歼的风险。
权衡利弊之下,团长最终咬牙点了点头:“2个班兵力太少了,我给你留1个连!”
团长顿了顿,紧接着揪住肖永银的衣领,一字一句地说道:“你小子可不能死,这场仗打完,你主动去找我报到,不然军法从事!”
听到这句看似恶狠狠的命令,肖永银心头却有一股暖流涌过,他自然明白,团长这是希望自己能活下去。
于是,肖永银赶忙敬了一个军礼保证道:“团长你放心,我保证去找你”。
等到大部队撤离之后,肖永银便带着一百多名红军战士对敌人发起了反击。
这场战斗持续了整整一下午的时间,直到夜幕降临,敌人看到这块阵地久攻不下,这才放弃了进攻。
虽然留守的红军部队取得了阻击战的胜利,但也到了弹药耗尽的地步,一百多人仅剩十几人,负责指挥的司号长肖永银也身负重伤,一枚子弹贯穿了他的胸膛。
好在这处枪伤并没有碰到要害,虽然流了一些血,但经肖永银扯碎衣服包扎一番后,也没有性命之忧。
第二天一大早,肖永银被几名战友抬着找到了大部队。
团长听说后,连忙跑出来迎接,看到满身是血的肖永银后,不禁湿红着眼眶说道:“你这小鬼,也太不要命了”。
听到这句埋怨,肖永银惨白的脸上挤出一丝笑容,用沙哑的嗓音笑道:“团长,我来找你报到了,可不能处分我”。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肖永银被妥善安排到后方医院接受治疗,身体也在逐渐恢复。
可是好景不长,不久之后,因为红军队伍要翻越雪山,如果带着伤员行军的话、势必会拖慢进程,搞不好还会被敌军追上。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红军总部下令,所有部队将重伤员遣散回乡、妥善安置。
当团长接到命令后,也是十分为难地找到肖永银。
然而,他在听到命令后却瞪大了双眼,虽然躺在担架上、但他还是死死地抱着团长,撕心裂肺地哭喊道:“团长,我不想离开队伍……”
毕竟军令如山,就算团长舍不得他离开,但总部下达的命令他也不能违抗。
就在僵持不下之际,不远处的红四军军长许世友被这边的动静吸引了过来。
见一名伤员竟然和团长拉拉扯扯在一起,许世友的脸色当即严肃起来,他厉声说道:“咱们是在行军打仗,你们两个搞什么小把戏呢?”
看到是许军长问话,团长立马将事情的原委说了一遍,最后才呢喃着说道:“这个小鬼打仗是把好手,把他遣送回家,我实在舍不得”。
许世友听罢,没有片刻的犹豫,直截了当地说道:“舍不得?舍不得你就留着嘛,无非是派两个人抬着他罢了,这事我说了算!”
正是因为许世友的这句话,让肖永银得以继续留在部队里。
这份恩情,肖永银也在心中惦记了一生。
21953年,已是山东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接到军委命令,要他火速前往东北,准备进入朝鲜战场担任志愿军第3兵团司令员。
志愿军第3兵团,下辖第12军、15军、60军,是一支真正的劲旅。
由于许世友喜欢喝酒,所以在他启程时,特意带了几箱好酒。抵达朝鲜后趁着部队休整的机会,将三个军的高级将领叫到一起,美美地喝了一顿。
酒过三巡后,身为12军军长的肖永银这才说道:“许司令,咱们可是老熟人了,我18岁的时候身负重伤,要不是您,我恐怕就当不了兵了”。
闻听此言,许世友赶紧仔细地打量起手下的这个军长,片刻之后他终于恍然大悟道:“我说看到你名字的时候这么耳熟,原来是你小子。”
原来,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之后,许世友被调任129师386旅副旅长,而肖永银则进入129师随营学校学习,后来又调任385旅历任营长、团长,二人之间也没有太多的交际。
而现如今,肖永银再次见到昔日的恩人,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便一杯又一杯地敬酒。而许世友酒量奇大,自然来者不拒,和几位军长一起豪饮起来。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之后,许世友担任南京军区司令员。肖永银先是接受组织上的安排,前往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便来到南京军区担任装甲兵司令员。
能够再度相逢,肖永银心中激动不已,而许世友却颇为严肃地说道:“装甲兵司令员可不好干,你要是收拾不了这个摊子,小心我骂你!”
而肖永银也立下了军令状,他毕恭毕敬地回应道:“请首长放心,我要是干不好、用不着首长动口,我直接向军委辞职!”
从那之后的十多年时间里,肖永银又先后担任南京军区司令部参谋长、副司令员等职务,俨然成为许世友的左膀右臂。
后来两人的一次闲聊中,许世友止不住地感慨,声称自己做梦都想不到,曾经那个躺在担架上的毛头小娃娃,现如今竟然会成为自己手下的一员大将。
由此可见,许世友对肖永银的能力是十分认可的。
1973年12月,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
“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同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对调,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同武汉军区司令员曾思玉对调,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同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对调,而身为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则与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对调。”
命令在短短一天的时间里,便传达到各大军区,许世友也开始收拾行装,准备不久之后前往广州。
临行之际,许世友还特地将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的肖永银叫到身边,不舍地叮嘱道:“我马上就要离开了,你要保重……”
紧接着,许世友环视四周,再次说道:“这处房子原本是招待所的,后来暂时被当做我的寓所,等丁盛同志过来后,询问他的意见,如果不需要继续使用,就帮我还给招待所吧”。
肖永银重重地点了点头,此刻眼神中已噙满泪水,他深吸了几口气,这才哽咽着说道:“许司令我都明白了,您保重!”
然而,任谁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别之后,两人再次相见竟是阴阳两隔。
31985年的秋天,许世友将军已是弥留之际,此时的他还不忘曾经并肩作战的老战友们,特意委托家人将老朋友一一请来。
在他床头的桌案上,放着一瓶白酒,每当有老友前来探望的时候,他总是会亲自沾上一杯和对方共饮。
然而,等到10月22日这天,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而许世友却依旧死死盯着一旁的就被,嘴巴一张一合不知在说些什么。
妻子田晋见状,连忙伏下身子,这才听清楚他一直念叨的竟然是肖永银的名字。
原来,在这段时间里,昔日的老战友全都来探望过了,唯有肖永银没有前来,这也成为许世友心中唯一的不舍。
其实,肖永银对许将军的病情也十分牵挂,可奈何他当时已经离休,远在武汉疗养,根本无法及时得到南京方面的消息。
等到他知晓许将军病重的消息时,已是10月20日,他这才赶紧委托别人帮忙买了张前往南京的船票。
当肖永银匆匆忙忙赶到南京,见到前来迎接的工作人员时,连忙问道:“许司令怎么样了?”
工作人员则沉默着摇了摇头,十分悲痛地回答道:“几个小时前,他去世了……”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肖永银只觉得大脑一片空白,至于自己如何赶到南京、如何走进礼堂,全然没有了任何印象。
直到来到许世友将军的灵柩前时,肖永银紧绷的情绪这才彻底释放,歇斯底里地痛哭起来,嘴中一个劲儿地呢喃着:“许司令,我来晚了、我来晚了……”
悲痛之际,肖永银竟昏厥过去,工作人员赶忙将他抬到一旁的休息室,又喊来军医一番救治,这才慢慢苏醒过来。
醒过来的肖永银突然意识到,自己或许可以帮许世友将军办最后一件事,完成他的遗愿。
原来,1956年的时候,在毛主席及其他中央领导人的倡议下,准备面向全国高级官员干部推行火葬,以此来解决耕地滥用的问题。
而许世友则直接找到毛主席,希望自己死后能够土葬:“主席,我唯一的心愿就是生前尽忠、死后能尽孝。我死之后,希望能土葬,就埋在我母亲的旁边,一直守着她”。
毛主席自然也被他这篇拳拳之情所打动,沉思片刻后点头同意道:“毕竟你也算俗家弟子”。
既然得到过毛主席的允许,那么如何将许世友将军遗体运回河南老家妥善安葬、成为最大的难题。
毕竟当时已经全面推行火葬,如果单单许将军土葬的话、多少有些不合时宜,甚至会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
于是,肖永银在权衡一番后,果断当着众人的面说道:“许司令的遗体,一定要半夜下葬”。
最终,在肖永银和南京军区同志们的安排下,提前派人在河南新县挖好墓坑,等入夜后灵车再进入村子,将灵柩妥善下葬。
就这样,许世友将军的临终遗愿得以实现。
在他的墓前,立着一块雕刻有五角星图案的石碑,没有过多的坠饰,“许世友同志之墓”这简简单单的七个大字,道尽了老将军朴素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