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被李嘉诚说中了!中国手握两套房以上的家庭,未来只有3种结局

零度有法谈 2025-01-18 03:50:29

在中国,拥有两套房以上的人曾被视为财富的代表,但如今,他们的处境却变得越来越艰难。

房价下跌、租金缩水、交易困难,这些现象正在将“房产热”变成“房产寒冬”。

李嘉诚曾在2018年发出警告:“五年内楼市要变天。”

如今,这句话如针刺破泡沫,正逐步成为现实。

面对这一波市场变局,拥有多套房产的家庭未来会走向何方?

2025年的房地产市场,与过去的高歌猛进完全不同。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两年来全国平均房价下跌约15%,其中二三线城市的跌幅更为显著。一线城市虽然保持一定稳定性,但二手房挂牌量持续增加,“有价无市”的现象愈发严重。

二手房中介的口中不再是“只涨不跌”的美好愿景,而是“能出手就算赢”。面对这样的现实,那些曾被寄予厚望的房产,如今却成了投资者无法逃避的沉重负担。

资产缩水是当前房地产市场中最显而易见的问题。

以2015年至2021年购房高峰期为例,彼时不少投资者以高价入市,甚至通过杠杆手段购置多套房产。他们的逻辑很简单:房价只会涨,不会跌。

事实却并非如此。

从2022年开始,多个热点城市房价开始回调,比如深圳部分地区的二手房价格相比高点跌幅超过30%。

一个原本价值1000万元的房子,现在可能只值700万元,而这些房子的持有者却依然需要偿还高额的贷款。

更严重的是,银行的评估标准也在调整,部分家庭在申请二次抵押贷款时发现,自己的房子已经不再具备当年的“溢价”效应。

这一现象并不仅限于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的“老破小”房产成为缩水最严重的品类。

在郑州、石家庄等地,这些房子普遍出现价格腰斩的情况。

原因也很明显:年轻人口外流、当地经济增长乏力以及购房需求减弱。

这些房产不仅难以变现,甚至在租赁市场也不受欢迎。手握这些房子的家庭,如今处境尴尬,曾经的“资产”反而成了“负担”。

如果说资产缩水让人焦虑,那么持有成本的增加则让多套房家庭更加吃不消。

房产的持有并不只是单纯的资产存放,每个月的物业费、水电费、取暖费,以及房屋的维修和维护成本,都会让家庭开支进一步加重。

尤其是随着时间推移,那些年代久远的房屋,逐渐进入高频维修期。墙面渗水、电路老化、设备更换,这些看似细碎的问题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更重要的是,2025年的政策走向开始对多套房持有者施加更大的压力。

从去年开始,房产税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重庆、上海等试点城市已经开始全面推广新的税收政策,而其他重点城市也正在逐步加入试点范围。

这意味着,未来多套房持有者不仅需要承担日常支出,还可能面对每年额外的房产税支出。

假如一套房子的房产税按照房屋评估价值的1%计算,拥有三套总价值1500万元房产的家庭,每年可能需要额外支付15万元税费。

这对于收入并不高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即便想要出售房产,多套房家庭面临的难题也远超想象。

2025年的二手房市场挂牌量持续走高,多个一线城市的挂牌房源已超过20万套。中介机构普遍反馈,购房者观望情绪浓厚,交易周期从过去的30天延长至90天甚至更久。

以北京为例,一些学区房的价格虽然仍处于高位,但成交量却大幅萎缩。而那些非核心地段、房龄超过20年的普通住宅,降价20%甚至更多后,依然难以找到买家。

这样的供需失衡并非偶然。

从2022年起,国家层面持续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鼓励大城市探索“租购并举”的住房模式。

这一政策的核心在于满足刚需住房需求,而非继续刺激投资性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购房者更加注重房屋的性价比和居住属性,而非炒房的投机价值。多套房产的投资逻辑因此逐渐失效,市场热度大不如前。

面对这样的变局,多套房家庭其实并非全无退路。

首先,他们需要重新审视每一套房产的价值。

那些地段优越、配套完善的房产,即便在市场低迷期,也能保持相对稳定的保值功能。

相反,那些老旧、升值潜力不足的房子,尽早脱手或许是更明智的选择。

虽然短期内可能需要接受一定的价格损失,但与其长期承担高昂的持有成本,不如趁市场尚有一定流动性时及时止损。

其次,出租依然是盘活资产的重要方式。

虽然租金市场受到了整体下行的影响,但通过改善房屋品质,提供灵活租赁方式(如短租),依然能够吸引一定的租赁需求。

数据显示,部分城市的中高端租赁市场仍保持着稳定的需求,比如广州和深圳的高级白领公寓出租率依然较高。

通过翻新和精准定位租赁对象,多套房家庭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压力。

最后,多元化投资是不可忽视的解决方案。

过去十年,过于集中于房地产的投资逻辑显然已经不再适用。将部分资金转向股票、基金、理财产品,甚至是黄金等稳健资产,能够有效分散风险,优化资产配置。

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中,单一资产的依赖只会增加家庭的财务风险。

无论市场如何变化,保持冷静和理性始终是关键。

李嘉诚之所以能够提前预见市场的变局,是因为他看透了房地产的本质:

它从来不应该是财富增值的唯一载体,而是国家经济的一环,是普通人解决居住需求的重要工具。

对于手握多套房产的家庭来说,与其沉迷于过去的市场神话,不如以更务实的心态面对现实,在政策和市场调整中找到自己的应对之道。

未来的房地产市场,注定不再是过去的“高杠杆时代”。在调整与变革的过程中,那些能够提前调整策略、优化资产配置的家庭,或许能在这场大浪淘沙中,重新找到属于自己的稳定和机会。

参考资料:

李嘉诚和房地产的一些关键信息 新浪财经2024-07-12 11:59

楼市“止跌回稳”态势明显,全国多地二手房成交量齐创新高 潮新闻客户端2024-12-0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