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传承与发展:在争议中前行

香瓜说健康 2024-09-19 15:45:14
一、中医发展现状

中医虽然在各大医院中都是必设的科,并且我们还有专门的中医院。但是,各大医院的中医治疗都不是主流。同时,中医院在治疗的时候,尤其是对于大病的治疗,主要还是采用西医的办法。

民间中医人才培养也面临诸多问题。民间医生若要具备中医类从业资质,主要参考两方面的法律规定。然而,对于许多民间中医来说,通过现有的确有专长资格考试概率极低。以佤医为例,能够开展佤医药活动的仅有 60 余人,更为严峻的是没有 1 人具有行医资格。西双版纳地区的年长傣医,尽管以前曾持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但因早已不在村医疗卫生机构执业,证书已经没有用了。让他们现在去考医师资格证或者《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从学历、语言、观念等方面来看,都比较困难。

与此同时,中医在日韩却呈现繁荣景象。国际上的中医药行业九成的份额都是韩国和日本占据的,我国却只占据了不到 10%。日本汉方药市场以 “医疗用汉方药” 为主,但近年来,“一般用汉方药” 所占份额不断提升。日本药妆店内销售的汉方药产品种类繁多,日本汉方药生产主要集中在津村、Kracie 等近 20 家企业。韩国的中医药行业,自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就迅速发展,在本国的医疗支出中已经占据了 15%。韩国也是从我国购买的药材,进行加工和处理之后,换上精美的包装,出口到国际上,并且他们出口的价格要比我们国家高出将近 20 多倍。我国的中医药公司却只能赚个辛苦费,面临着创新不够、距中医药国际化目标越来越远等困境。

二、传承面临挑战(一)科学冲击与认可难题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中医传承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在日新月异的科学进步面前,中医的理论体系无法完全得到现代科学的验证和认可。例如,中医的一些疗效无法通过科学方法进行准确的证明,这使得有一部分人对中医持怀疑态度并且不再愿意学习和传承中医的知识。据统计,目前对中医持怀疑态度的人群比例约占 [具体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中医的理论体系如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这些理论难以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进行量化和验证,这也让中医的传承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二)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影响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对中医传承产生了影响。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时间变得越来越宝贵。中医的治疗方法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需要患者积极配合,这与现代人追求快速、方便的治疗方式有一定的冲突。此外,现代人更加崇尚西医的科学性和便捷性,中医在一些人眼中似乎变得陈旧和落后。例如,在治疗感冒等常见疾病时,很多人会选择西医的快速退烧药和抗生素,而不愿意选择中医的汤剂等治疗方法。据调查,在感冒患者中选择西医治疗的比例高达 [具体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三)教育体制与人才培养问题

中医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体系存在一些问题,也制约了中医的传承。中医的学习需要较长时间的专业培训和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但目前中医学习的门槛较高,学制较长。这使得有很多有志于学习中医的人望而却步。此外,中医的传承还需要有经验丰富的老中医进行指导和传授,但由于种种原因,老中医们的接班人并不多。例如,国医大师唐祖宣指出,目前的中医药教育缺乏传统文化背景教育,使中医学的基石不稳;降低经典价位,导致中医药人才培养论语空谈;医药分家,各自成体系;中西医兼修,基础与临床分离;大规模的殿堂式教育,缺乏 “师带徒” 的深入学习;对学生要求降低,考试考核形式化;学生公共考试负担重,毕业就业难解决。这些问题都导致了中医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困境。

三、发展意义重大(一)保护文化遗产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理论体系和临床经验。传承中医,就是保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使其得以长久保存并世代相传。中医的理论体系如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凝聚了古人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深刻认识。这些理论不仅在医学领域有着重要的价值,还对哲学、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中医强调的 “天人合一” 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对于当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传承中医,就是要将这些宝贵的理论和经验传承下去,让后人能够继续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二)促进发展创新

中医的传承与发展,为中医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通过深入研究中医经典著作和传统医家思想,可以从中汲取营养和启发,为中医的创新发展提供思路和方法。同时,传承中医也有助于增进对中医理念和观念的理解,加深对中医药的认知。中医的独特理念,如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为现代医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在现代医学中,中西医结合已成为一种趋势。通过传承中医,可以促进中医与西医之间的融合与交流,为医学的整体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方法。例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与西医结合,共同为患者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三)弘扬中华文化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代表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智慧。传承中医有助于弘扬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中医文化强调 “以人为本”“治未病” 等理念,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同时,中医文化也强调医德医风,倡导 “大医精诚”“悬壶济世” 等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高尚品德和价值观。传承中医文化,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此外,中医文化还可以丰富个人修养和生活方式。中医强调 “天人合一” 的观念,注重身心的平衡与和谐。通过学习中医文化,可以借鉴其中的智慧,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例如,中医的养生方法,如饮食养生、运动养生、情志养生等,可以帮助人们保持身心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

四、支持理由充分(一)多元医学体系

中医与西医在治疗理念和方法上有着显著的差异,二者相互补充,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多元的治疗选择。西医擅长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精准诊断和针对性治疗,在急性病症和外科手术等方面具有优势。而中医则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从人体的整体功能状态出发,调整机体的平衡,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功能性疾病以及疑难杂症有着独特的疗效。例如,在治疗失眠、焦虑等神经系统疾病时,中医可以通过针灸、中药调理等方法,调节人体的气血流通和脏腑功能,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中医的治疗方法相对温和,副作用较小,更注重对患者身体的整体调理和养护。在临床实践中,许多患者在经历了西医治疗效果不佳后,转而寻求中医的帮助,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据统计,约有 [具体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的患者在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治疗后,病情得到了更好的控制和改善。

(二)传承传统价值

中医承载着中华文明传统价值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与自然界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这种理念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以及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中医强调 “天人合一”,根据季节、气候、地域等因素调整治疗方案,注重顺应自然规律来维护人体的健康。例如,在春季,中医会根据春季阳气升发的特点,采用疏肝理气的方法进行养生和治疗;在冬季,则会注重补肾温阳,以抵御寒冷。此外,中医还强调预防为主,提倡 “治未病” 的理念,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心理状态等方面来预防疾病的发生。这种传统价值观不仅对个人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医的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和行动指南。

(三)全球认可推广

中医已被世界卫生组织承认,在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不断加强,有力地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世界卫生组织将传统医学纳入《国际疾病分类》,标志着中医药在全球卫生体系中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全球 196 个国家和地区,世卫组织 113 个成员国认可针灸等中医药诊疗方式,29 个成员国为中医药的规范使用制定了有关法律法规。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为全球人民的健康福祉做出了贡献。例如,在 “一带一路” 倡议的推动下,我国与沿线国家开展了广泛的中医药交流与合作。中国的中医医疗队在海外为当地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好评。同时,许多国家的年轻人也开始对中医产生兴趣,纷纷来到中国学习传统中医知识和技术。中医的全球认可和推广,不仅促进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也为世界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五、反对观点审视(一)国内质疑原因

在国内,部分企业家质疑中医主要是出于商业利益的考量。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往往花费较低,而相对廉价的中药可能仅需几十元就能治愈同样的疾病,这与西医治疗常见疾病需花费数百元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价格差异无疑引起了一些企业家的警觉,他们担心中医的发展会影响到医药商业帝国的利润。

反中医者提出 “中医无用论”,认为中医毫无章法,主要是因为中医的理论体系难以用现代科学完全解释。中医的诊断方法如望闻问切,以及其理论基础阴阳五行学说等,在一些人看来缺乏科学依据。他们认为中医不能像西医那样通过科学实验和数据来验证疗效,因此对中医持怀疑态度。

此外,一些不良的中医从业者也败坏了中医的名声。部分江湖骗子略知皮毛就坑蒙拐骗,视病人生命如草芥,让人们对中医产生了不信任感。

(二)国际国内反差

中医在国际上越来越受欢迎,而在国内却面临诸多挑战,这种反差令人深思。在国际上,中医被视为一种独特的医疗资源,许多国家的人们对中医的针灸、中药等疗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例如,美国飞鱼菲尔普斯在参加比赛时,身上的拔火罐印记就为中医做了很好的宣传。世界卫生组织也将中医纳入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进一步提升了中医在国际上的地位。

然而在国内,中医却面临着缺乏科学认可、与现代医学竞争等问题。一些人认为中医缺乏系统的科学证据支持,理论体系中包含部分迷信内容,临床疗效评价机制不健全。在现代医学的冲击下,中医的发展显得相对缓慢。同时,西医在国内的广泛应用和其先进的医疗设备、科学的治疗方法,也让一些人更加崇尚西医的科学性和便捷性,从而对中医产生质疑。

(三)教授极端主张

大学教授发起万人签名要求取缔中医,其理由包括缺乏科学依据、中药风险等,但该主张过于极端。以中南大学教授张功耀为例,他认为中医理论没有科学依据,治疗方法失去时代价值,甚至可能危害健康。然而,这种观点忽视了中医的独特价值和不可替代性。

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医药遗产,积淀了多年临床经验,在慢性病、老年病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虽然中医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问题,如缺乏科学验证、市场监管不足等,但不能因此就全盘否定中医的价值。中医的整体调理思路和中药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往往能在一些现代医学难以解决的问题上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中医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加强科学研究,建立规范的临床评价体系,提高中医的科学性和可信度,是中医未来发展的方向。而不是一味地否定和取缔中医,这样不仅会失去利用中医优势的机会,也有违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本义。

六、未来发展之路

中医虽面临争议,但应在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推动科学研究,建立疗效评价机制,规范诊疗行为,实现现代化改革,在现代医学体系中发挥独特作用。

(一)加强科学研究

中医的发展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将传统的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例如,国家 “973” 首席科学家立足临床,聚焦中医科研,从方法学到具体实验,再到课题申请,给与会者以全方位的科研指导。中医临床医师的科研工作不可或缺,对临床医疗的进步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选择研究方法时要明确研究对象的适应证,不要以偏概全,要脚踏实地,不怕研究问题小,研究深入透彻即可。同时,要注重多学科合作,海纳百川、融合创新。例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证候学流调采用手机 APP 采集、远距离传输,在千里之外的平台上进行数据处理,有力指导治疗。

(二)建立疗效评价机制

目前中医疗效的评价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以及不同医生之间的评价标准可能存在差异,影响了疗效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因此,需要建立多元化、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和技术指导原则体系。例如,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卢传坚呼吁推动中医药跨越式发展,提出包括加大对公立中医医院的政府投入、提高中医药研究经费投入、促进中医研究成果转化等建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答复中明确,将建立 “临床经验方 — 医疗机构制剂 — 中药新药” 研发模式,同时建立多元化、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和技术指导原则体系。

(三)规范诊疗行为

中医医师的诊疗行为需要规范,以保证医疗质量控制的正确实施。例如,中医 (中西医结合) 科医师诊疗行为规范要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尽职尽责为病人服务,严格依法执业,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同时,要使用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除正当诊断治疗外,不使用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在临床诊治过程中,认真落实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施治,辩证使用中药饮片,合理应用中成药,积极应用中医非药物疗法。

(四)实现现代化改革

中医的现代化改革是中医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医要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加强科学研究和标准化建设,提高中医的科学性和可信度。例如,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应用使得中医在疾病诊断上更加准确和科学化。同时,现代分子生物学和药理学的研究也为中药的药效和作用机制提供了更多的科学依据。这种结合使得中医能够更好地与现代医学相互补充和促进,发挥各自的优势。此外,中医也要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治疗方法。例如,开发中药制剂,方便患者服用;开展中医远程医疗,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