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忆往昔的学生时光,我依稀记得一堂课上的故事,讲述了人世间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空想家和务实者。尽管具体的教诲已经随岁月流逝而模糊,但有一点我却铭记于心:生活并非只有空想家的空想和务实者的行动,二者的结合才能铸就完美的人生。
空想家们充满奇思妙想,但往往止步于想象;务实者们则缺乏想象力,只知埋头苦干。然而,还有一种人,他们既缺乏空想家的想象天赋,也缺乏务实者的勤奋精神,他们被称为“空谈家”。这些人喜欢夸夸其谈,总想将自己置于众人之巅,但他们的言语常常夸大其实,难以持久。
如果你周围有这样的个体,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表面上,他们似乎交际广泛,朋友无数,但实际上,能够深交的寥寥无几。因为这些“空谈家”总是自我中心,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把话说得太满,却往往难以付诸实践。当需要帮助时,他们乐于接受别人的援助,但当轮到他们伸出援手,他们却往往无力相助。
正如一位朋友对同事的抱怨所述:“他请求我帮忙时,我总是有求必应,然而当我需要他时,虽然他答应得爽快,却总是不了了之。”如果这种情况反复出现,别人就难以继续信任他们。
下面,是一位读者对她哥哥的描述,指出了相似的问题。让我们一起审视这个故事。
我来自一个有两个孩子的家庭,我哥比我大五岁。小时候,我总是跟在他后面,对他言听计从,他说的每一句话我都照做。即使有时候他捉弄我,我也从未责怪过他,因为父母忙于工作,我们只得互相依赖。
但随着我逐渐长大,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我对哥哥的看法发生了变化,再也无法像小时候那样无条件地信任和尊重他。我清楚地认识到,他是一个喜欢空谈的人,言辞华丽却缺少行动。
虽然他是我哥哥,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也尽量避免干涉他的生活。我只希望他能过得好,但我在寻找人生伴侣时,绝对不会以他为标准。
他对婚姻的顺利态度,既让我感到惊讶,也让我感到欣慰。有一段时间,我甚至怀疑自己对他是否有所误解,不应该把他想得那么糟糕。但是,很快他就用行动证明了我的判断并没有错。
起初,我对嫂子这么一个条件优越的人会选择我哥哥感到困惑。随着相处时间的增长,我逐渐认识到,她是一个耳根子软、容易受情话影响的人,容易被男人的花言巧语所打动。如果她一直保持这种状态,她和我哥哥也许能够幸福地生活下去。但关键在于,她开始发生了改变。
尽管嫂子年龄比我大,但在心理上并不如我成熟。她是在与我哥哥共同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变得成熟,开始面对现实,对我哥哥的看法也与我逐渐达成共识,认为他并不值得她继续付出,因为他们的感情一直在消耗她的精力、心力和财力。
当我嫂子已经决定离婚,家庭陷入混乱时,我哥哥却依然不当回事,平时仍然自以为是,给人的感觉很洒脱,似乎可以依赖嫂子养活他一生。然而,当嫂子离他而去,他被迫回到一无所有的状态时,他不够洒脱的一面才暴露无遗。可以说,哥嫂离婚后,我们全家人都得到了解脱,唯独我哥哥沦为了悲剧。
或许是他不想让人认为他不够洒脱,所以过了一段时间,他又开始伪装,以为自己可以继续靠言语的标榜成为洒脱之人。然而,除非他进行反思,否则他很难真正变得洒脱。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说洒脱的话,却做不到真正的洒脱呢?上面那位读者的哥哥就是典型的例子。
人们总是可以轻松地说出洒脱的话或大道理,因为只要有嘴巴,就能轻易地说出。然而,人生的成功与否并不只取决于你说什么,还取决于你做什么。只有说和做相辅相成,你才能真正活得洒脱。
那些整日把洒脱挂在嘴边的人,在真正遇到困境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应对,所以他们很难成为真正的洒脱之人。
要成为一个洒脱的人,你需要亲身体验一个人的生活,经历过合群和不合群的种种情况后,你才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才能在合群时避免成为夸夸其谈的人,一个人时也能独善其身。
有句话说,“有些路,一个人走,不是孤独,而是选择”,这就是洒脱的一种表现。也就是说,你的人生中既要有与人相处的时刻,也要有独自相处的时刻,很多时候,不是与人相处教会了我们洒脱,而是独自相处的时候学会了洒脱。像上面那位读者的哥哥,他就应该尝试一下独自相处的生活,这样他才有时间去思考他说过的话,才能去思考自己是否能做到,想明白了,他就离洒脱更近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