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看,薛宝钗是一个一众姐妹中最成熟、最稳重,懂大局、识大体的人,她刚出场时也只是个十四岁的小姑娘,但她比她的那个混账哥哥薛蟠不知道要懂事多少倍,每当薛蟠惹薛姨妈生气的时候,薛宝钗总会表现出超出同龄人的智慧来安慰母亲、教训哥哥;当嫂子夏金桂把薛姨妈气得直哭的时候,薛宝钗也是薛姨妈最贴心的小棉袄。
除此之外,薛宝钗在住进贾府之后,多次规劝“不务正业”的贾宝玉关心仕途经济,帮助囊中羞涩的史湘云举办螃蟹宴,甚至协助探春、李纨管理荣国府。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办事圆滑、懂人情世故的女孩子,却触怒了贾母,得罪了王熙凤和探春,最后只得仓皇搬出贾府,再也没脸上贾府的门了。
一、薛家的背景不可小觑薛宝钗被贾母讨厌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薛家打造的“金玉良缘”。按理说,薛宝钗是一个标准的封建礼教下成长起来的女孩子,她处处维护礼法,更难得的是,她博古通今,知识渊博,却不像林妹妹那样目下无人,如果嫁给贾宝玉的话,肯定是一个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贾府也很可能会再次兴盛,但是贾母为什么不愿意撮合薛宝钗和贾宝玉?是因为薛宝钗的家世问题吗?
在古代,两姓结亲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说白了,新婚夫妇的婚姻幸福倒在其次,双方家族能从这场联姻中获得多少利益才是真正的目的,平民百姓如此,豪门贵族更是如此,所以同样位列金陵四大家族的薛家,到底配不配得上贾府?
这要先说说薛家的背景。薛家是商贾之家,在封建社会划分的“士农工商”金字塔结构模式下,商人是被社会瞧不起的,因此按照这个理论来说,薛家的地位应当很低才对,但薛家竟然能和立下开国之功的四王八公一样受到皇帝的重视,还能和执掌军权的王家联姻,这就说明薛家的身份和地位绝不仅仅是皇商这么简单。
所谓皇商,就是给皇家采买物品的商人,是皇帝家的采购员而已,可薛家的真实身份并不单纯。
薛家的崛起主要得益于太上皇与开国功臣四王八公之间的矛盾和博弈,当初跟着太上皇打天下时,四王八公立下了汗马功劳,四王应该就是跟太上皇有血缘关系的宗族,而八公则是异姓臣子,官阶低于王爵。
在安定天下后,朝廷的主要矛盾就聚焦到了权力问题上,这是每个王朝都必然会出现的规律性事件,太上皇也不得不面对和正视这个问题。
为了分化和削弱地位和权力仅次于君权的四王,拉拢异姓八公就成了太上皇的主要手段。
在太上皇的谋划下,四王手中的军权被转移到了贾氏荣宁二公那里,朝政权力被保龄侯史公接手,王家则得到了司法大权,而薛公作为太上皇的心腹家臣,虽然官位只是一个紫薇舍人,但薛家同样得到了皇帝机深的信任,利用遍及全国的生意,薛家成为了为皇帝搜集天下情报的掌控者。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太上皇在和皇帝的博弈中失败,被迫退位,薛家作为太上皇的心腹,被新帝忌惮并弃置一旁,更兼祸不单行,薛公父子又在这场斗争中相继去世,薛家失去了核心人物,到了薛蟠这一代时,薛家已经十分败落了。
四大家族中,薛家的财力最为雄厚,这也惹得其他家族想要分一杯羹,于是,没什么文化修养的王家最先下手,不顾世俗礼教,坚持把地位高的王家女儿嫁入了商贾薛家,这个王家女儿即我们熟知的薛姨妈。
在和薛家联姻后,王家肯定得到了不小的利益,不论在金钱上还是在情报上。
王家的贪欲巨如饕餮,吃相十分难看,因为王家不仅打算把薛家吃干抹净,还想吞并掉贾府,这番算计间接导致了薛宝钗进贾府,乃至计划与王夫人的儿子贾宝玉成亲,但到头来却落了个竹篮打水的结局,王家没有吞掉贾府,反而害得薛家彻底玩完。
二、获罪贾母的“金玉良缘”薛公父子意外死亡后,王家加快了吃光薛家的步伐,薛蟠不成器,根本撑不起薛家,薛宝钗虽然有本事,但终究是个女孩子,迟早要嫁出去,不会对王家造成阻碍。
薛姨妈本是王家的女儿,在薛家倒台后,薛姨妈没了依靠,只能求助于娘家,娘家却只想利用她得到薛家的,财产。
薛姨妈为了不被娘家抛弃,只得服从王家的安排。薛姨妈的姐姐王夫人是荣国府的当家主母,如果她的女儿薛宝钗和姐姐的儿子贾宝玉喜结连理,那么,薛宝钗就会成为荣国府的新女主人,贾府也就会控制在王家的手里了。
不得不说,王家的如意算盘打得太好了,好到薛宝钗被贾母撵出了贾府。
薛宝钗一家赖在贾府几年不走,本身就是一件很不礼貌的事,就算贾府家大业大,薛家作为亲戚,也没理由长住吧?更何况薛家在京城也有住宅,家里金山银山也还没被彻底掏空,所以他们厚着脸皮待在贾府就只有一种解释,他们要完成王家交给他们的任务——与贾宝玉联姻。
当初薛家来京城的时候,名义上是薛宝钗要为入宫待选做准备,这其实也是王家和薛家想攀高枝的算盘,能进皇家就进皇家,进不了皇家再攀贾府,而且正逢薛蟠这个呆霸王为争买香菱而打死了小乡绅公子冯渊,顺道来了京城依托贾府的权势避祸。
贾府接待了这一家亲戚,容他们住了下来,后来薛宝钗没有成功入宫,王家想成为皇亲国戚的愿景成了泡影,他们打算还是现实一点,贾府也不错,于是,薛姨妈受王家指使,为“金玉良缘”铺开了声势,首先就是为薛宝钗打造了一个金项圈,还放出话,说是一个和尚让打的,要薛宝钗将来配个有玉的郎君。
这个举动太明显了,他们的目的毫不隐晦地直指贾宝玉,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身为王家人,她十分乐意促成这门亲事,但是贾母可不愿意,贾母出身世家大族史侯府,她的见识和阅历极为丰富,面对暴发户王家的小九九,她心里跟明镜似的。
王家要利用薛家吞掉贾府,贾母绝对不能忍,当时薛宝钗初来贾府时,贾母对薛宝钗的态度还是相当不错的,她也喜欢薛宝钗这个心理比较成熟的孩子,因为他们还暂时没把算盘打到宝贝孙子贾宝玉身上,但当薛宝钗拿出金璎珞时,贾母就对薛宝钗没那么满意了。
等到薛宝钗后来屡次当着众人的面奚落凤姐,拍贾母的马屁却拍错了地方,还害得王熙凤下不来台,而且在她协助探春管理荣国府时,反而把荣国府搞得越来越乱了,贾母也就明白了薛宝钗的真实为人,薛宝钗不是成熟,而是故作世故,还作过了头,所以,贾母对薛宝钗的考察也就此终结,把她排除到了孙媳、荣国府未来女主人的考虑之外。
三、得罪王熙凤和探春在众姐妹们和贾宝玉住进大观园后,一群孩子们结了海棠诗社,家境相对贫寒的史湘云想做东道开一次诗社,但又苦于无钱,薛宝钗及时出手,拿出自家的螃蟹与美酒,借着史湘云的名义大出风头。
贾母爱热闹,她也应邀入宴,席间,她讲起来自己小时候差点落水溺亡的往事,说自己头上磕了一个凹坑。
贾母刚讲到这里,王熙凤就不失时机地奉承了贾母,说那是盛福寿的坑,逗得贾母开怀大笑,贾母就笑骂凤姐嘴巧。
薛宝钗也想拍贾母的马屁,她趁机就说王熙凤再巧也巧不过贾母,还讥讽王熙凤不识字。
贾母一听就不乐意了,因为薛宝钗刚才直呼王熙凤为凤丫头,这就很不礼貌了,王熙凤要比薛宝钗大,是薛宝钗的表姐,怎么能叫她凤丫头呢?可见薛宝钗并不是真有教养。
再者,薛宝钗说王熙凤巧不过贾母,意思就是贾府人一代不如一代,这正戳中了贾母对贾府颓势难挽回的痛点,贾母便心下不乐了,她对薛宝钗很不满。
后来,王熙凤小产,不能管理家务,李纨、探春就和薛宝钗组成了管家团,李纨是个大善人,拿不住下人,探春虽有才能,但毕竟是个未出阁的姑娘,不好过多地抛头露面,府里大大小小的事她并不能全部掌控,那么薛宝钗呢?
王熙凤早就看透了她,薛宝钗是一个只要不关己事就不开口人,她作为贾府的远亲,出面管理荣国府本来就不太合适,这样一来,贾府的下人们就肆无忌惮起来了,夜里吃酒赌钱,还越搞动静越大,甚至在大观园这个姑娘云集的地方发现了绣春囊这种东西。
在薛宝钗出手管理大观园的时候,为了拉拢下人,她竟然建议探春拿出银子犒赏管家婆子们,这下可好,下人们是高兴了,对“深明大义”的薛宝钗感激不尽,却得罪了探春。
探春早就对贾府的腐糜之风看不惯了,想借此机会好好整顿一下,可半路杀出个薛宝钗,不仅不开源节流约束下人,反而还要拿银子喂他们!薛宝钗的做法彻底打乱了探春要整顿贾府的计划。
四、小结这样一个说话说不到点子上,连王熙凤一半眼力见儿和办事都没有的人,贾母怎么可能让薛宝钗做自己的孙媳并执掌荣国府?薛宝钗如果成了荣国府的管家人,那么王熙凤势必就要交出管家权,让渡管家之位给薛宝钗,像王熙凤权力欲超强的人,她怎么可能愿意放权?对探春来说,探春的确有心整顿荣国府,而她也看到薛宝钗管家能力实在不行,若是薛宝钗做自己的嫂子,贾府岂不是败落得更彻底了?
在种种因素的联合作用下,因绣春囊爆发的抄检大观园事件之后,薛宝钗自知无法再继续留在贾府,便急忙告辞而去,这时候她还未死心,表示以后还来住贾府,结果被探春一句话彻底切断了她的妄想,探春警告她,亲戚再好也不必死住着不走。
贾母当然希望孙子娶外孙女了。王夫人也当然希望儿子娶妹妹的女儿了。立场不同,就看谁本事更大了。
封建礼教下的薛家确实不适合长期住在贾家。
事实上红楼梦是史家和王家的博弈,王家通过二宝,和木石前盟相博弈
[吐舌头咯]
薛姑娘这一辈子就长的心眼子,跟她处就一个字累,谁高兴自找不痛快。
姑表和姨表是有差别的
薛宝钗有王熙凤的生意经。还要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