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签署命令中对来自中国的一位将军表示了极大的嘉奖,他说他作战勇敢,指挥卓越,圆满完成所肩负的任务,实在是我同盟军之优良的楷模。
这位将军在第二次反法西斯斗争中是第一个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他就是戴安澜。
戴安澜1904年出生于安徽,1923年考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安徽公学高中部,1925年进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学习,第二年就参加了北伐战争。
1933年在长城古北口抗击日军,七七事变爆发之后,戴安澜被升为第73旅旅长,先后参加了河北、漕河、台儿庄、中条山战役,1938年台儿庄对日作战中因战功晋升为第89师副师长。
参加武汉会战一年之后升任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五军二百师师长,同年12月奉命参加桂南昆仑关战役,苦战一个多月,歼敌6000余人,写下了抗战史上辉煌的一页,各大记者在国内报刊对他争相报道,盛赞戴安澜师长颇具北宋大将军狄青的风度。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应美国和英国的一再要求,1942年中国组建了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作战,戴安澜奉命率第2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甸。
冬瓜是阻止日军北进的重阵,三月二十,日军向驻守在冬瓜的第20师发起了进攻,面对数量倍于自己的日军,戴安澜表现出了决死战的坚定信念,当天晚上便召集全师营以上的军官开会带头立下了军令状,誓死与冬瓜共存亡。
经历了10多天的激战后,带安澜率部奋战,以少胜多击毙敌人5000余人,取得了出国参战的首次胜利。
美国政府认为冬瓜保卫战是所有缅甸保卫战中最坚持、最长的防卫行动,并为该师和他的指挥官赢得了巨大的荣誉,蒋介石对此也是颇为开心,他说中国军队在黄埔精神上战胜了日军的武士道精神,英国《泰晤士报》也将这场战争称之为最艰苦的战斗之一。
4月21日,戴安澜奉命收复棠吉,由于日寇经由泰国和缅甸边境窜入中国军队后方进行围攻,戴安澜所部陷入日军的围困,形势极其危急,上级紧急命令他们突围回国,戴安澜率部突围,退入泰国,缅甸边境的原始森林一带,条件异常艰苦,将士们无一无食,每天只能吃野草充饥,爬山越岭70多天。
1942年5月16日,大雨滂沱,戴安澜的部队突然之间遇到了日军的重兵伏击,双方激战两天之后伤亡惨重,戴安澜在一个小平坡上指挥夺取敌军阵地,不幸被敌军枪弹击中肺部,顿时血流如注,由于无药可医,伤口发炎溃烂,于同年5月26日,戴安澜将军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以身殉国,年仅37岁。
当时缅甸境内没有棺椁,将军马革裹尸回国,途经宝山、昆明、贵阳、柳州至广西全州将遗体安葬于香山寺内,沿途民众无不泪流,隆重祭奠戴安澜将军。
1943年4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香山寺位戴安澜举行了国葬仪式,国共两党领导人纷纷送来了挽诗挽联和花圈,对戴安澜以身殉国给予极高的评价。
后来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赠戴安澜将军为陆军中将,并批准戴安兰的英名进入南京忠烈祠。
1943年秋天,戴安澜的灵柩从广西全州迁葬到安徽芜湖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