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清:与朱老总陈老总齐名,毛主席赞他为“当代关云长”

史晓生追寻历史 2024-08-13 09:44:38

毛主席爱读《三国演义》,从13岁始读一直到逝世前仍爱不释手,经他仔细点评过的三国人物就多达30余位,在这其中,他评价最多的人物就是关羽关云长。

不仅评价多,同时对关羽也极为欣赏,曾在青年时期,毛主席与好友蔡和森、萧子升三人效仿“桃园三结义”,自称为“三豪杰”,由此可见,关羽在毛主席心中的形象还是比较高大的。

而在我军之中,曾经就有这么一位将军就被毛主席赞为“关云长”,甚至毛主席还不止一次的当众感慨,“他就是红军中的“关云长”啊!”

谁能获此等评价?正是出身将门的张子清将军。

张子清是湖南益阳人,他的父亲张建良曾任湖南江道区少将司令官,而他本人也是湖南讲武堂的高材生。

从讲武堂毕业后,张子清曾南下广州参加北伐,后又担任湘军陆军第十二区司令部上尉副官、黄埔军校长沙校区教官等职务,也正是在这个时间段,他结识了毛主席,并自此追随左右。

为此,他不惜放弃前往美国学习的机会,之后在1927年,张子清随毛主席参加了秋收起义,至“三湾改编”后,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缩师成团,下辖第1、第3两个营,张子清则担任了第3营营长。

参加过秋收起义,并在“三湾改编”后担任重要职务,这样的资历,就是十大元帅中能与之相比的又也没几个。

同一时期,叶帅还在苏联学习,聂帅则因起义失败而避祸香港,而徐帅还在广州当参谋。

也同样是在“三湾改编”后,张子清凭借一次出色的表现,赢得了毛主席高度的评价,并自此成为毛主席极为器重的军事助手。

怎么回事呢?得从“三湾改编”后的一个月说起。

1927年10月,刚刚结束改编的工农革命军经过研究,决定派出主力部队向酃县、遂川两县的边界行动,一来是扩大工农革命军在群众中的影响,二来则是熟悉湘赣边界的地形。

当时部队一共分为三路,第一路是毛主席亲自率领的第一团第1营的一个连,加上团部特务连共200多人,第二路则是由宛希先(第一团党代表)率领的1营两个连,而第三路,便是张子清率领的第三营。

队伍出发之后,在快要进入遂川大汾镇的镇外时,突然遭遇了遂川县靖卫团肖家璧部的袭击。

原来,就在部队出发不久,肖家璧便得到了情报,提前把士兵布置在了路上,如此一来,就打的我方措手不及。

激战之下,队伍被打散了。

其中,张子清的第3营被敌人堵在了一处制高点,为了突围,张子清指挥部队沿着山梁行进,由于当时正值深夜,部队越走越远,等到天蒙蒙亮时才发现,已经距离大汾镇很远了。

而此时毛主席所率的那一部,情况也不太乐观,由于在被袭击前毛主席安排宛希先带着部队去袭扰茶陵一带,所以遭遇敌人时,毛主席带领的这一路就承受了敌人极大的火力。

好在最终,毛主席安然无恙,并几经辗转,带着部队又回到了茅坪据点,在他回来后不久,袭扰茶陵的宛希先也返回茅坪,但大家左等右等,始终不见张子清带着部队回来。

一直等到11月上旬,张子清和第3营还是杳无音讯。

这个时候,就有人对毛主席说,这张子清会不会带着部队投敌去了?毕竟他之前可是在湘军陆军第十二区司令部干过,说不定看到形势渺茫,条件也艰苦,就又回到老部队去了。

刚开始,毛主席对这样的话并不在意,只是淡淡的说“不会的”。

又过了几天,张子清还是没有消息,当时时任第一团第1营营长的黄子吉就对毛主席说,“我看张子清肯定是投奔国民党去了”。

听到黄子吉这么说,毛主席斩钉截铁的说了这么一番话。

“张子清绝对不会带部队投降敌人的。三国时候的关云长,也在兵败后与刘备失去联系。曹操为了收买利用这个智能双全的大将,又是封官赐爵,又是赠送金银、美女,三天一小晏,五天一大宴,费了多少心机!可是,关云长一旦得到了刘备的消息,立即骑上吕布的赤兔马,一路上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迢迢,终于回到了兵少将寡的刘备身边,关云长的毅然之举成为千古美谈。张子清是入党多年的同志,就比不上一个关云长?我看他决然不会投降敌人的!”

那么,毛主席对张子清的判断准确吗?答案是太准确了,就在当年的12月中旬,张子清果然带着部队回来了,并且回来的还十分及时。

当年12月中旬,正在攻打茶陵的工农革命军第1营攻打茶陵,刚开始因为发动攻击突然,打的敌人连连败退,但随后敌人在稳住阵形后展开反扑,导致第1营陷入苦战,

而就在第1营渐渐地力不能支的时候,一支400多人的生力军突然加入,两军配合之下,终于成功击败敌人。

这支突如其来的援军,正是张子清的第3营。

原来,在那天攻打大汾镇的战斗时,由于张子清部被敌人隔断,导致无法与团部取得联系,为了突围,部队沿着山梁向左侧撤走,由于黑夜中不辨方向,部队就越走越远,天亮时才看清往桂东方向去了。

之后,张子清带着部队在桂东县打了一阵游击,期间也不断尝试寻找主力部队,幸运的是,他在率部来到崇义上堡时,遇到了在这里整训的南昌起义余部,并见到了陈毅。

从陈毅的口中,张子清得知,最近国民党的报纸上,报道了在湘东茶陵一带,有一支“匪军”在活动,根据这个消息,张子清就判断,应该是井冈山的红军,于是告别陈毅后,星夜就赶到了茶陵,并及时解了第1营的危机。

这件事,让毛主席对张子清刮目相看,毕竟当时红军刚刚起步,处于困难重重的局势,确实存在有不少人离队的现象,而张子清却能在危难时刻,如三国关云长一般千里寻主,主动归队回援,单是这份对党组织的忠诚,就十分的难得可贵。

至此,张子清在毛主席心中,就有了关羽一般的形象。

不久之后,工农革命军经历了人事调整,而张子清也出任了第一团团长一职,并成为前委的一员。

1928年4月28日,由朱老总、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湘南起义余部,在井冈山与毛主席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成功会师。

这次会师,意义十分重大,参与会师的指战员中,仅元帅就有五位(朱、彭、林、陈、罗),另外大将有三个(粟裕、谭政、黄克诚),上将则有14个。

会师之后,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军((后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下辖共3个师(10师、11师、12师),最值得一提的,是这三个师的师长人选。

其中,担任第10师师长的,乃是朱老总,担任第12师的师长,则是陈毅陈老总,而担任第11师师长的,正是张子清。

这就是为何会说张子清的履历是元帅履历的原因,要知道,当时只有三个师,能在担任其中一个师师长的,那必须是核心中的核心。

所以,按照这个履历,张子清若是能活到解放之后,那必然是会在元帅之中位列其中一席的。但遗憾的是,正是在井冈山会师期间,他受了相当严重的伤。

当时在会师之前,一支由国民党军加地方保安团组成的部队,从茶陵方向往井冈山袭来,欲扰乱和打断红军会师。

面对敌情,张子清建议御敌于家门之处,粉碎敌人的计划,这个提议,得到了毛主席的批准。

1928年4月27日上午,张子清率领部队在酃县城外的湘山寺、龙王庙一带与敌人的两个团展开交战,敌人攻势很猛,但张子清凭借地形优势,以及娴熟的战术指挥,打退了敌人一次次进攻。

最终,在激战五个多小时后,敌人受到重创,不得不退出撤走,而其试图阻扰红军会师的计划也由此破产。

从战斗结果上去看,这次战斗显然是一场胜利的战斗,但令人遗憾的是,张子清在这次战斗中受了伤。

一个子弹,打中了他的脚踝,导致他当场倒地不起,还是被战士们抬回去的。

而在战斗次日,就是胜利会师的大日子,当时因为张子清受伤,在出席会师仪式时,张子清也是被战士们抬着去的。

会师之后,张子清便在茅坪红军医院接受治疗,说是医院,其实就是当地的一个农舍,环境、条件都十分艰苦,各种医疗设备、工具、材料等几乎没有。

而医药方面更是匮乏到了极致,别说什么盘尼西林之类的抗生素、消炎药,就是做手术时用的普通麻药都没有。

而张子清是子弹打进了脚踝骨,所以就需要开刀手术,把子弹取出来,可当时又没有X光机,也看不到子弹的具体位置。

研究到最后,医院的主治医生就制定了一个“冒险”的手术方案,即直接把脚板切开,从踝骨上寻找弹头。

需要注意的是,当时没有麻药,所以这就意味着,患者需要在忍受疼痛的同时接受手术,而这单时听听就觉得承受不住了,可张子清却毫不犹豫的对医生说,“开刀吧,我经受得住。”

手术开始后,过程很不理想,当时受条件限制,医生只能在切开脚板后,用钳子在里面翻找子弹,这个过程,让张子清一度疼的昏厥了过去。

好不容易找到弹头的位置后,却因为卡的太深,始终拔不出来,到了最后,就连医生都不敢下手了,因为用钳子在踝骨上夹弹头,等于用刀子在骨头上刮肉,实在是痛苦到了极致,医生都怕张子清承受不住。

但自始至终,张子清一直强忍着剧烈的疼痛,而这场手术,也足足持续了两个多小时。

在得知张子清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接受了两个多小时的手术后,毛主席是既感慨又心疼,感慨的是张子清堪比关羽一样的勇气,心疼的是红军缺乏物资,让战士们受了太大苦。

“我说了,张子清是红军的关云长!当年关云长让人做‘刮骨疗毒’的手术,咬得牙关铮铮响。现在张子清切开脚板用钳子夹弹头,几次痛得昏过去,这不是与关云长一样吗?唉,我们的医疗条件太差。苦了伤病的将士们!”

张子清的伤情,牵挂着毛主席的心,由于手术极不成功,弹头也一直没有取出来,毛主席就计划让派人秘密护送张子清去长沙的大医院接受治疗,但对于毛主席的提议,张子清拒绝了。

他还是坚持要留在井冈山,一来,国民党当时封锁重重,一路上必定有不少关卡,因此这一去充满危险,他不害怕牺牲,但万一让护送他的战士为此而受伤牺牲,他于心不忍。

二来,自己虽说是红军的将领,但不能享受任何特权,战士们中也有不少受伤的,如果自己去了长沙接受治疗,他们又该怎么办?

所以,张子清还是留了下来,而毛主席在他的坚持下,也“不得不”同意,之后,毛主席不无感慨的对朱老总说,“子清对革命竭尽忠勇,多么像关云长啊!”

但这位红军中的“关云长”,生命却定格在了1929年。

1929年1月,国民党军纠集重兵对井冈山发起了第三次“会剿”,已兼任红五军参谋长的张子清,与彭德怀共同留守井冈山,而红四军主力则转到外线作战。

临行之前,毛主席语重心长的告诉彭老总:

“彭军长,给你留下一位大将,一位关云长那样的将才,他就是张子清。张子清系将门之后,本身也在湖南讲武堂以拔尖成绩毕业,后来又入了广州中央政治讲习所,算得上半个黄埔生。如果给他一柄青龙偃月刀,一匹追风赤兔马,他就是能够过关斩将的关云长呐!

之后,在彭老总和张子清的指挥下,守卫井冈山的军民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任凭敌人如何进攻都始终屹然不倒。

但阴险的敌人,买通了一个叛徒,这个叛徒带着敌人从井冈山的背面绕到了红军背后。

形势危急之下,红五军向赣南方向突围,由于张子清脚上有伤,战士们把他藏到附近永新县南乡的洞里村后山上。

但由于路程上的颠簸,加上脚上的伤口一次次感染,导致张子清的伤情进一步恶化,最终,这个受尽磨难的红军“关云长”,长眠在井冈山的土地上,年仅27岁。

这样的年纪,这样的身居要职,若是张子清能活到解放后,那绝对是元帅的资历。

革命的道路上,类似于张子清这样英年早逝的先烈还有不少,比如寻淮洲、王尔琢、黄公略、左权等,他们均是在早期都战功显赫并担任重要职务,以他们的资历,都会成为开国元勋之一,但战争是残酷的,他们的牺牲也着实令人惋惜无比。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