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麻沸散、五禽戏的发明者,以精通外科手术,而与张仲景并称“建安三大神医”。身患头风、常年头痛欲裂的曹操,与华佗结缘从广陵太守陈登,爱吃生鱼片患寄生虫病开始。
刘备失徐州后,吕布的并州军强势崛起,陈登、陈珪父子与吕布不对付。就接受了曹操的封赏,助曹操下邳败吕布,因而名扬天下。
陈登有个小爱好,那就是常年生吃海鲜、鱼类,直到有一天脸色涨红、胸中愤懑到起不来床了。华佗诊断后说:“你肚子里有许多虫子,导致肠胃溃烂脓肿,这都是吃多了生鱼造成的”。说完华佗拿出一剂药,煮沸后命陈登服下,而后陈登吐出大量寄生虫病愈。
常年头疼的曹操,听说华佗治好了陈登的怪病,就急忙派人找来华佗医治。那么华佗的医术如何,又能否治好曹操的头风顽疾呢?《三国志》做了这样的记载:
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
每次曹操头风发作,头晕目眩的时候,华佗都能针灸止痛。但华佗也说了:“针灸只能止痛,而不能除根。这种疗法只能等到曹操每次头痛,都让华佗来针灸缓解,常年如此以求延寿”。
所以,另一种更激进、彻底的方法出现了。那就是——使用麻沸散麻醉,而后开曹操头颅切除头风部位,用外科手术的方式根除顽疾。详细步骤如下:
先饮麻肺汤,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方可除根。
那么华佗开颅这种方法靠谱吗?众所周知,外科手术要想成功,有几个必不可少的条件:1.有效止痛的麻醉药品;2.微生物无菌化必备的消炎药;3.灯光及专业手术设备;4.必备的解剖学知识和娴熟的操作。
首先,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有止痛的作用;其次,华佗有常年外科手术经验,只是没有进行过头部手术,所以熟练操作是没问题的。但人类第一次发现微生物是在1865年,在东汉这种箭伤都能发炎致死的医疗背景下,对头部无菌化手术显然是不可能的。
此外,就算是工业革命后的欧洲,早期医生进行精密的神经手术时,也面临着光照条件差的问题。他们的方法是,医生做手术时由专门的助手,利用镜子折射煤油灯,聚集光线来满足基本的光照条件。
可是华佗是什么年代?距今近2000年前的东汉,照人都模糊的铜镜,如何能达到玻璃镜子的反光效果?所以华佗为曹操开颅的想法,是严重脱离了时代背景的。
因此,华佗的理念大方向没有问题,但科学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手臂、腿部做外科手术,和对头部做外科手术,要求的无菌化处理和精密程度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这也是华佗之后再无人提起开颅疗法,直到1930年北京协和医院才成功完成中国第一例脑手术的原因。
这与华佗所在的东汉末年,相差1700年的科技代差,也是曹操宁可错杀、也不尝试的原因。无论是斧劈脑壳的怪异说法,还是手术的超高风险性,都不是身为魏王的曹操所能接受的。
因此,曹操与华佗的分歧出现了,曹操想让华佗当自己的专属医生。永远跟在身边,曹操什么时候头疼,就让华佗针灸止痛。可是华佗不乐意了,这样自己不就成曹操私人物品了。不仅不能四处云游治病,就是连家里都回不去了啊!
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三国志》
所以针灸很长时间后,看不到除根希望的华佗,就请求回家探亲。华佗回家后正巧妻子也病了,再加上这样方便治病救人,就更不愿意回曹操身边了。头痛的曹操数次派人征召华佗,都被华佗拒绝了,恼火的曹操最终决定痛下杀手。
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三国志》
华佗被捕后,荀彧去向曹操求情:“华佗医术高超,妙手回春能救人性命,请求大王法外开恩”。而曹操则是冷冷说道:“不必担忧,杀了华佗之后,天下就没有这样的医者了吗”?
因此,华佗之死:一是曹操无法接受开颅疗法,认为华佗包藏祸心,宁可错杀也不敢尝试;二是华佗不愿意成为曹操私人物品,永远跟着他针灸止痛,失去一个医者的尊严;三是华佗数次拒绝征召,违抗曹操王命,这也是曹操为华佗定下的罪名。
在曹操看来,他是三分天下的魏王,而华佗只是一个小小的医者,为自己服务是华佗的荣幸。可在华佗看来,曹操只是一个永远治不好的病人,为一人续命而放弃救无数人,是一个医者不可能接受的条件。
太祖曰:佗能愈此。——《三国志》
最终,奸雄和神医两种思维差异下,曹操一边说着华佗能治好头风,一边处死了狱中的神医。因为在曹操看来,自己是雄踞九州之地的魏王,想再找到一个如华佗一般的医者还不容易。
及后爱子仓舒病因,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兒强死也。」——《三国志》
结果等到十多年后,曹操爱子曹冲病重,无人能医的时候。曹操才后悔杀了华佗,也才明白魏王只有一个,华佗也只有一个!错杀华佗的哪怕是魏王,也要付出丧失爱子的痛楚!在生命的尊严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